朕就是亡国之君(260)
缇骑们从内承运库搬出的功赏牌,缇骑们发的功赏牌,自然是知道李宾言有这么一块。
所以缇骑们才会对李宾言如此另眼相看。
头功牌有什么特权没有?没有,但是却会让人高看一眼。
就这一眼,却是弥足珍贵。
朱祁钰刚刚从京营打马归来,却是摆驾到了讲武堂内,照例又巡视了一圈之后,才回到了自己的主楼内。
“前线可有岳谦等人军报?”朱祁钰问着兴安。
兴安却是摇头说道:“并没有,瓦剌人正舔伤口呢。”
朱祁钰坐在了自己的位置上,拿起了今日送来的各种奏疏说道:“你营建官邸有功,朕也不知道赏你一些什么,从内承运库领一千两白银吧。”
“臣也用不上啊。”兴安给皇帝沏了杯茶,笑着说道:“还是留着赏赐军卒吧。”
“朕赏你的,你就拿着吧。”朱祁钰并未打开奏疏,而是看着中堂挂着那副夜不收出塞图,愣愣的出神。
“台基厂和工部营建了官邸,夜不收的家属也都迁徙到了大兴,也给他们在大兴县起一座这样的坊邸,为国奋战,不能没有厚待。”朱祁钰看着那副图出神。
兴安则是乐呵呵的说道:“夜不收的将士为国戍边,陛下有什么好事,都想着他们,臣这就把差事安排下去。”
“官邸那边呢?搬迁的情况如何?”朱祁钰又问到了官邸搬迁之事,这建好了,钦天监也算了日子,可是这两三日内,居然没一个人去选宅子。
卢忠赶忙说道:“御史李宾言今天去了,选了一处上好的宅院,后来陆陆续续有人边去了,现在已经有十之三四去选了宅子。”
若不是李宾言打头阵,其他的官员还犹犹豫豫,这有人吃了第一口螃蟹,自然就有后来人。
“朕知道了,拖这么一两天,反而是好宅子都让别人给选了。”朱祁钰拿起了奏疏。
第一份就是会昌伯孙忠的奏疏,他想带着三个孩子回老家祭祖,言辞闪烁。
朱祁钰暂时放下,拿起了第二本,则是礼部侍郎逢父母的丧事,要去职丁忧。
他拿起了第三本奏疏,则是吏部员外郎,以年事已高,请求致仕。
这是他们在表达自己的不满,对官邸法把他们关起来,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。
朱祁钰将其挨个批了,想走就走,朱祁钰不拦着他们。
官邸过分吗?
大明薄俸,朱祁钰营建官邸,对一些人可能是噩耗,但是对于另外一部分人,则是天大的喜讯。
“陛下,要不要令缇骑拘捕?”兴安低声说道。
朱祁钰反而摇头:“随他们去吧。”
第一百七十一章 还是做成了一锅夹生饭
朱祁钰翻开了大诰律,第三篇中记载着一个故事,名叫儒士夏伯启剁指案。
洪武初年,朱元璋定鼎天下,万象更新,就让儒生出来做官。
夏伯启叔侄二人,就在那个名单之上,但是夏伯启叔侄二人,不愿意给大明做官,否认大明朝的存在,心向前元,但是朝廷的诰命,又不得不遵从。
这叔侄灵光一闪,就剁掉了自己的大拇指,自残拒不出仕,以示自己的不愿屈从之心。
这朱元璋能饶得了他们?
他下令缇骑直接绑了叔侄二人进京,亲自审问,最后枭首、籍家。
朱元璋给的罪名是「将以为朕取天下,非其道也。」
朱元璋主要的罪名是他们心向前元,而不服新朝诰命,严刑峻法,目的是以绝狂夫、愚夫仿效之风。
士大夫不为君用,枭首、籍家,成为定式。
朱祁钰其实可以依靠大诰律,强行留下这些丁忧、致仕、去职、祭祖的官员,但是人心都不在了,强留下又有何用?
那时候朱元璋是无人可用,才会那般做,不那么做,天下官府半数阙员。
现在大明的官位紧缺,一个坑里等着三个人,排着队等着上班,自然没有必要留下。
他们不干,有的是人干。
留下他们,反而成为了自己朝政施展,掣肘之人。
兴安将陛下批复的十几本奏疏拿在了手里,俯首说道:“其实陛下,有些臣子是存了以退为进的心思,名曰致仕去职,实乃是想要不住官邸罢了。”
朱祁钰嗤笑一声说道:“朕杀了顾耀等人,不就是为了杀鸡儆猴吗?他们还想讨价还价?朕这官邸法,从过了年就散出去了消息。”
“朕不反对他们反对,但是他们这些人,有一个能从为臣之道上,把这事掰扯明白的吗?”
朱祁钰之前推行农庄法的时候,就跟朝臣们说了,可以反对,但是要把逻辑讲清楚,讲明白,而不是为了反对而反对。
就四点,现象、问题、原因、方案,要实事求是。
可是即便是讲宗族礼法那一套的道理,他们也讲不明白。
强词夺理,锦衣卫的缇骑也不是白吃大明皇帝的饭。
说不明白,他们说不出来官邸法、农庄法有哪些不好,所以只能丁忧、致仕、去职、祭祖,既然愿意体面的离开,朱祁钰自然也给他们体面了。
“让吏部、都察院举荐,把这些阙员补上,兴安,之前不是拟了个名单吗?给王尚书,让他择优录用。”朱祁钰对着兴安叮嘱着诸多事务。
朱祁钰可是关注着不少的官员,既然有阙员,自然赶紧安排上。
还省得朱祁钰动手了。
兴安笑呵呵的说道:“陛下,有件好事,贤妃千岁也有喜了,皇后千岁大约还有四个月就要生产了。”
“都是好事,按制来说,要在奉天殿前设香案酒果等物具,赐下纻丝、罗、纱、锦、钞,与百官同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