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265)
他的右手边是一片营建中的工地。
“正在筹建的炮药司。”蒯祥赶忙说道:“于少保说,随着熬硝营扩张,王恭厂地方有限,就将木料和硫磺的制备打算放到了京师之外,等到研磨成粉,送到王恭厂,最后成药储存。”
朱祁钰自然知道此事,只是没想到规模会这么大。
大明的劳动分工正在形成,一来,可以提高工匠们的熟练度,二来,可以减少工匠们转场时候损耗时间,三来,由工匠们发明创造,便利和简化劳动的工具。
在可持续竭泽而渔这件事上,于谦和大明皇帝已经保持了高度的一惯性。
至于王恭厂会不会炸…最起码,朱祁钰不住皇宫,泰安宫离王恭厂还隔着三个坊,一个皇宫呢。
他来到了石景山脚下,让所有人止步,再次奔着煤井司而去。
煤井司在西山,除了皇陵附近,其余地方的私窑全都被整饬了,这也是延期的最主要的地方。
朱祁钰和于谦关于农庄法,是有小小分歧的,比如,懒汉的处理。
他主张饿死,慈父就是饿死懒汉。
于谦主张教化,在于谦这种士大夫眼里,人之初性本善,他们只是没有得到正确的教化,才会懒惰成性。
此时活跃在石景厂的乞儿们,做工十分卖力。
是朱祁钰输了,但是朱祁钰输的很开心。
这群乞儿们在工兵营三个月,总算是有了个人样。
干活十分卖力,开井掏水,营建厕所、工棚、厂区,都有他们的身影。
最主要的是和过去朱祁钰见到的乞儿不一样,他们腰板挺直了,眼睛也有神了,身体也变得壮实了许多,身上还多了一股子劲儿。
并非之前那种行尸走肉、终日无所事事,强乞路人,甚至合起伙来,跑去商铺里,跟打劫一样,住在京师的商铺之中。
果然,大明的百姓是勤劳的。
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,也可以活的很好。
只是缺少引导,缺少教化,才不知道,该怎么去用双手去打拼。
孙镗低声问道:“陛下,这工兵营还可以吗?若是不行,再狠劲儿操练一番。”
孙镗是怕陛下不满意的。
这件事涉及到了各个农庄里,那些懒汉以后的生死之事。
于谦特意叮嘱过孙镗,一定要竭尽全力的将乞儿训练出来。
“好,很好!”朱祁钰对孙镗的工作做出了肯定,这也是他今天说的最多的几个字。
从东直门外四武团营,再到石景厂,最后到煤井司,这都让朱祁钰非常的满意,一切都是欣欣向荣,一切都是勃勃生机、万物竞发。
朱祁钰十分志得意满的说道:“就现在的训练强度就可以,也为于少保、金尚书们将懒汉送回来,打个样儿,做个参考。”
“就照于少保所言,那些村子里的懒汉们,全都送到京营来练练,练练就好了。”
于谦再次劝谏成功,虽然这次的劝谏时间极长,但是于谦这次的劝谏,却是劝仁恕之道的大成功!
比陈循念经不知道高到了哪里去。
“黄旭池,你来说说,煤井司有何难点?”朱祁钰看着这漫山遍野的开井取水之地,颇为感慨的问道。
肯定有总办和会办无法解决的问题,否则这煤井司的进度不会这么缓慢。
黄旭池面色犹豫的说道:“是天寿山正统陵寝,天寿山正统陵寝营建好了,却是阻拦了矿路。”
天寿山正统陵寝,是朱祁镇为自己修的陵墓,由会昌伯孙忠督办,一共修了十二年,已经修好了。
“孙指挥,带着人,毁了吧。”朱祁钰点头,平静的下了个命令。
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
朱祁钰为什么要捣毁朱祁镇的坟?
朱见济在景泰四年,离奇去世,当时的众正盈朝,在大明野史之中,朱见济的死,始终和正朔党羽,有着极大的关系。
杭贤悲痛交加,景泰七年二月病故,景泰七年六月,杭贤最终葬于寿陵。
朱祁镇捣毁了朱祁钰的寿陵,还把葬在景泰陵里的杭氏,开棺鞭尸,杭氏尸首再无踪影。
若非朱见深恢复景泰陵帝陵之名,朱祁钰连个陵寝都没有。
孙镗和黄旭池面面相觑。
孙镗俯首说道:“陛下,这天寿山陵寝,拆起来,怪麻烦的。”
朱祁钰平静的说道:“一个亲王,葬于金山陵园即可,捣毁了,就是了。”
“麻烦?用上火药,速去速回,天寿山是那个方向吧,朕就在这里看着。”
孙镗现在有三个选择。
一,拒不奉诏,被陛下剁掉脑袋,换个愿意干的人来,整个十二团营,二十五万人,有的是人愿意干。
二,一刀将面前的皇帝捅死,迎回还在迤北的朱祁镇。
如果孙镗能打得过朱祁钰身边这十二缇骑,也能在大明皇帝死后,迎回朱祁镇,这倒是个选择。
三,拿着火药,去炸毁朱祁镇在天寿山的陵寝。
孙镗连犹豫都没犹豫,直接带着人向着天寿山方向而去,一个时辰不到,朱祁镇建在天寿山的陵寝,就在轰鸣声之中,被炸了个粉碎。
看烟气腾起的方向,孙镗显然是怕无法完全炸毁,用的火药有点超量了。
孙镗打马而回,俯首说道:“陛下,炸完了。”
“无人阻拦?”朱祁钰有些好奇的问道。
天寿山陵寝乃是孙忠,也就是太后亲族督造,守陵的人,必然有。
“守陵的人跑了。”孙镗挠了挠头。
朱祁钰哭笑不得的问道:“跑了?”
“跑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