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271)

作者: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“可有人选?”朱祁钰点头问道。

王直作为吏部尚书,举荐贤能是他的职责,他俯首说道:“翰林院庶吉士李贤,颇为有才,臣以为可以前往两浙、两淮、福建、广州等地巡查,日日上奏。”

“那个在土木堡天变中侥幸逃脱的李贤吗?”朱祁钰记得此人,之前于谦在彰义门外大破瓦剌先锋军,俘虏了不少人,其中就有侥幸逃脱的李贤。

这人朱祁钰还有点印象,他点头说道:“那就他了。”

至少李贤对大明是忠诚的,朱祁镇这个皇帝都降了,他这个臣子反而跑回来了。

虽然李贤在大明啥都不是,但是这样的人,在瓦剌,那都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济国治世之才。

比如明末时候,黄台吉手下的范文程,在大明,连个进士都考不中。

“陛下,臣以为应该定下章程来,这盐法是什么情况,该怎么改良,定期商议,才能推动,而不是想起来,就议一议,想不起来,就弃之如敝履。”胡濙再次俯首献策,在朝堂上,整天打瞌睡。

陛下一杀人,胡濙和王直俩人就睡觉,都是师爷一样的人物,装糊涂的高手!

胡濙并不是老了不中用了,他只是奉行自保罢了。

他从永乐至今历任四十余载,大明朝政他早就看透了,今天想起来了,改一改,明天就忘了!

大明盐法是今天第一次讨论吗?

可是每次都是议着议着,无疾而终。

但是陛下显然不是这样的人。
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那就一月一次吧。”

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补票

聚贤阁内第一次盐铁会议,依旧在进行,六部尚书正在积极进言献策,俞士悦作为刑部尚书,也意识到了盐引的重要性。

他深吸了口气说道:“陛下,地方法司应该申饬,盐法败坏,私盐场屡发私盐引,败坏朝廷纲纪,臣以为应该派出缇骑下江南整饬,即便是不改盐法,这等祸乱朝纲之事,也应立刻处理。”

“由户部、刑部、吏部、大理寺、锦衣卫提刑千户,四部联合,进行联合打击,盐引事涉江山社稷,臣请奏。”

俞士悦对私盐场的确是没什么好办法,大明官盐场数量有限,而且最主要的是大明近十数万的百姓,依靠盐场生活。

煎盐又苦又累,那也是一件营生,虽然获利不多,但是能够勉强糊口。

但是私盐盐场滥发私盐盐引,并且在坊间大肆流通,这是在刨朝廷的根基!这是绝不允许发生的事儿。

“王尚书、金尚书,你们可有异议?”朱祁钰问到了两位尚书。

王直摇头说道:“陛下要推行农庄法,整饬吏治势在必行,臣没意见。”

大理寺卿夏衡,作为大明最高法司审核的机构,他却思考了片刻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私盐引泛滥之事,必要打击,这等同于私印大明宝钞,理应枭首籍家。”

“但是私盐盐引,乃是官盐盐引不足导致,又与私印大明宝钞不同,量刑以籍没家产为准。”

“臣以为可行,而且计省可以核算私引数量,量算每年到底该下发多少盐引,才够用,而且也够市场使用。”

“待部议之后,再给陛下答复。”
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多久?”

“日暮之前。”夏衡马上回答道。

“下次廷议,三部合议,将章程定下来。”朱祁钰多给了点时间,而且三部联合行动,自然不能只有户部自己部议。

“陛下圣明。”俞士悦、金濂和王直俯首说道。

于谦则开口说道:“陛下,大明盐引超发,还有一件事应该禁止。”

“亲王、郡王、勋臣、外戚等,常常请赐恩赏,并直发盐引,臣以为此时,应当严禁。”

“盐引涉及边方粮草之重务,一旦边方有难,盐引又如此败坏,边方粮草如何解决?”

“臣以为应革罢诸王、勋戚请赐盐引之惯例,大明方能长治久安。”

朱祁钰敲着桌子,思考了许久对着兴安说道:“此惯例,一律革罢。”

赐给诸王勋戚的盐引,乃是直接超发,甚至不过边方,盐引本就涉及钱粮,乃是社稷之重,私自滥发,岂是儿戏?

赏赐可以给金、银、玉之物,但是涉及到了盐粮,这是朝廷之命脉,还是不要给的好。

“陛下圣明!”群臣赶忙俯首起身说道。

朱祁钰思考片刻后点头说道:“诸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?”

群臣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都摇了摇头,今天总算是弄明白了大明的盐政多么的脆弱,还有很多东西值得去消化。

“那好,今天就歇了,兴安,你让中书舍人将此次盐铁之议整理成册,每月一次,最后订册,好为后来人定策之前,作为参考。”

“至于看不看,朕也管不着的。”朱祁钰看没人有提议了,就宣布散会了,并且整理成图文资料,至于儿孙看不看,那就不是朱祁钰能管的事儿了。

于谦并没有走,于谦若不再京畿推行农庄法,朱祁钰每日都要问政的。

“于少保,来手谈一局?”朱祁钰一时间有点手痒,兵棋推演棋盘,也是朱祁钰在大明少有的消遣活动了。

“李永昌,武清侯石亨在不在讲武堂?”朱祁钰问到了李永昌,之前朱祁钰任李永昌为讲武堂提督内臣,负责讲武堂的事宜。

李永昌俯首说道:“石总兵还在上课。”

“杨俊呢?”

“杨副总兵也在上课。”李永昌俯首说道,这都是教习,每天除了提督京营,还要负责上课的事儿,很忙的!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