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299)

作者: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这可是涉及到了三十万两银子去向的大事。

三十万两银子,可以买六千颗瓦剌的人头了,一个宣府之战打完才打了不到三十万两银子!

吵吵闹闹了许久,终于安静了下来,金濂吵不过司礼监的太监们。

这群人伶牙俐齿,阴阳怪气,句句奔着要害。

比如成敬就扣了一顶谋反的帽子出去,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,这银子是陛下的银子,乃是户部代管,陛下还只要了火耗,没全都要呢!

比如李永昌直接扣了一顶贪赃国帑的帽子出去,这太仓银是大明的银子,这铸币之后,这火耗不冲内帑难道给你国帑?想要做什么?

这吵架就是比扣帽子,司礼监这群太监扣起帽子来,百无禁忌,他们又不是御史,不是弹劾,扣就是了,不用负责。

胡濙和王直,老师爷了,闭着眼都快睡着了,一言不发。

都察院在中间拉偏架,王文是个刚正的书生,他加上金濂,也吵不过这群司礼监太监。

于谦坐直了身子咳嗽了一声,文华殿终于安静了下来。

于少保的面子,大家都还是要给的。

于谦俯首说道:“陛下,火耗这三成,能不能降一降?三成实在是太多了。”

其是朝臣们都清楚,这事儿,陛下说了算,户部和司礼监,说了都不算。

弛用金银之禁,是陛下违背列祖列宗做出的决定,陛下担了责任,自然要陛下定下这火耗的银子,具体的去向。

朱祁钰深吸了口气说道:“银贵,白金、铜贱,但是白金、铜也是有价的,这三成火耗,真的不算少了。”

“这样吧,一两银子,三钱的火耗,一钱银归太仓,一钱银归兵仗局,一钱银归内承运库。”

于谦瞄了一眼李永昌的脸色,低声说道:“陛下啊,白金、铜比之银,还是低很多,毕竟是金花银,那都是成色十足的,陛下,再降一点点?这让户部很难做啊。”

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一番,摇头说道:“朕知道你们难,可朕也难啊,都难。”

这个分配规则是朱祁钰考虑了良久之后定下的,于谦的面子,也不能给。

于谦看陛下坚持,歪着头和金濂商量了片刻,这才点头说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
其实外廷和内署吵架主要集中在了一成归兵仗局是不是太多了。

至于陛下那一成,自然是没人开口吵,错非是活太舒服了,一般是没人会吵这个事。

朱祁钰定下了分配原则,一成归兵仗局、一成归太仓、一成归内承运库。

李永昌还想再说,朱祁钰却摇头说道:“好了,金濂持节守正,这每打九个银币出来,就能多打一枚出来,这一下子,就有了十多万的银币做支出,也方便支取京官俸禄。”

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好了,夏秋二税关于折色廷议,就到这里,按照旧制。”

大明对白银的监管,从一开始就是失利的,从金银之禁,大明宝钞、开中盐法、一条鞭法,大明始终没有形成一种一以贯之的国家财经事务的管理方法。

这种缺少管理,从而也完全失去了对货币和信用的控制。

这就意味着户部,在履行其职责时,缺乏必要的调节手段。

货币和信用失去掌控之后,也就大大的妨碍了税收的征集与解运。

其实从成化年间开始,大明的朝堂,就发现了这种无法掌控货币的弊端,但是始终没能行之有效的解决它。

在大明王朝的两百余年之内,大明的赋役折银是一个旷日持久的、无规则的过程。

从现在起,一切都变了。

朱祁钰要开始铸币了,他的新货币政策,正式开始执行。

“下一项吧。”兴安手里拿着一幅画,正准备打开,然后一个小黄门匆匆的跑了进来,在兴安的耳边耳语了几声。

兴安面色变了数变,低声请示了朱祁钰之后,走出了文华殿。

兴安再走进来的时候,手里端着一个红布盖着的盘子。

“何物?”朱祁钰眉头紧皱的问道。

这不是朱祁钰设定的节目。

突然加戏了?

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许他们造反,但必须纳税!(感谢冷面冷心宋家郎!)

兴安是被慈宁宫的太监叫出去的,孙太后差人送来了一个盒子,里面有一枚印玺。

这枚金印,兴安从来没见过。

朱祁钰拿起了那枚金印,翻了过来,对着阳光看了看。

诸多朝臣都是莫名其妙,陛下突然拿着一枚金印做什么?

虽然是阴刻,但是朱祁钰还是认出了上面的字,襄王之宝,整个金印,龟纽,方五寸二分,厚一寸五分,并不是很大。

朱祁钰想起来了,当初登基之前,孙太后曾经请了襄王金印入宫,但是最终还是确定了太子朱见深,长君朱祁钰的基本格调。

这枚印,大约就是孙太后手中,最后跟皇帝发疯的底牌牌了,这个时候,却拿了出来。

成为了皇帝手中的一张牌。

朝臣们虽然看不到印上是什么,但是他们懂礼制,能用金印的都是亲王。

朱祁钰多少明白了孙太后的意思,那就是稽王府那群孩子,大家都不要动,好好长大。

她不会触怒皇帝,也请皇帝不要杀鸡儆猴,斩尽杀绝。

“朕是那么小气的人吗?”朱祁钰将金印放回了檀木盒子里,交给了兴安说道:“回头放回泰安宫吧。”

“陛下。”于谦代表朝臣问了出来,这不是天子私事,天子无私。

汉朝之时,汉高祖刘邦与世长辞,吕后临朝称制,诸吕乱汉,太尉周勃和陈平平定了诸吕之乱,迎代王刘恒,进京称帝。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