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407)

作者: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胡濙借着俯首说道:“陛下,衍圣公,其意为繁衍文宣圣人之后,但是臣查了半天,前元时,延祐三年封孔思晦为衍圣公,但是这个孔思晦的父亲孔浣,臣穷经尽典,未曾发现有只言片语。”

“这个孔浣仿佛是凭空冒出来的一般,臣以为应派出巡抚等官,查一查这个人。”

胡濙这次一地三洗。

他首先就质疑了孔彦缙这个衍圣公的合法性,这个孔思晦的父亲,压根就没有任何记载,乃是元仁宗查孔氏家谱,然后废孔思诚立孔思晦为衍圣公。

可是孔思晦的父亲,却没有任何的明文记载,这是值得商榷的事儿了。

这就给了天下读书一人一块遮羞布。

他孔彦缙,都不是文宣王孔仲尼的后人,如此为非作歹,国法严办,法不容情。

大家依旧是儒家门生,孔仲尼坐下圣徒,岁月依旧静好,是衍圣公的繁衍二字出了问题。

其次,他给了陛下最大的灵活的处置空间,无论陛下是要废了衍圣公的爵位,还是把孔家数千人尽数流放,亦或者衢州孔氏立为衍圣公,都有了进退的空间。

最后是给山东、兖州府、曲阜的所有人一个体面,这衍圣公都是串儿了,自然是味儿不对了。

他们联合无力继续科考会试的举人,罢考闹事,是因为这血统不够纯正,不是至圣先师首善之地出了问题,更不是先民开辟卿云之所出了问题。

也不是学的学问出了问题,而是这孔府出了问题。

胡濙此言一出,其中三味,立刻被诸臣品了出来,都是人精,能不懂这个?

但是如此一句话,一地三洗的本事,他们还真没有…

“如此让李宾言查一查吧。”朱祁钰点头,这胡濙洗地非常专业。

胡濙给了天下人最后一丝体面,唯独没有给孔彦缙和其宗族,留下任何的体面。

连他们依仗的孔子后人的身份,都被夺了。

“还有一事。”朱祁钰坐直了身子说道:“山东此次罢考举人,应当如何?”

尹昱依旧没有站起身来,他大声的喊道:“居中联袂之徒,谋叛谋反,臣以为当斩首示众,蒙昧受骗之徒,应革罢功名,贬黜为民。”

李宾言将衍圣公不律案和兖州府罢考案,分成了两个案子,朱祁钰对其处理也是分成了两个案子。

居中联袂,自然是谋叛谋反,至于蒙昧受骗,一起起哄的家伙,尹昱的说辞也颇为狠辣。

直接革除功名。

考个举人很难吗?

考个举人真的很难,海瑞就是举人入仕,一路坐到了南京吏部右侍郎。

海瑞一辈子追求的是什么?他一生提倡廉洁、节俭。

恢复太祖高皇帝刑罚,对贪污犯进行剥皮揎草,严刑峻法,大肆整饬吏治,天下才能海晏河清。

考个举人等同于改天换命,范进中举对此描写的极为周详,虽然范进中举是艺术作品,但其实何尝不是来源于生活呢?

考个举人可能就是无数学子一声的梦想,见官不拜,能登堂入室。

这一夺去了功名,怕是比死好要难受百倍,千倍。
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一应革除功名,贬黜为民就是,三世之内不得科考。”

“还有人反对吗?”朱祁钰坐直了身子,处理结果有了,就等反对的人了。

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坟掘墓之仇

朱祁钰在等待着反对的声音。

他刚才怒斥衍圣公的种种不法行径,引用了很多高皇帝朱元璋的话,但是有些则是摘抄引援,掐头去尾。

比如有一句完整版为:孔氏高出常人。常人且知求圣贤之学,况孔氏子孙乎?尔宜勉尔族人,各务进学。

当年朱元璋受委屈,是为了天下。

现在朱祁钰不受委屈,也是为了天下。

大明读书人已经很多了,儒家的那些道理,在国初戡定之时可以安定天下,但是现在儒家的那些道理,成为了大明发展路上的绊脚石。

大明从来不会一个抱着祖宗之法,得过且过,后宫干政之禁、宦官干政之禁、凿山伐石之禁、金银之禁,都有不同程度的弛用。

朱祁钰在等待老学究们的反对。

陈循深吸了口气站了出来,俯首说道:“陛下,衍圣公孔彦缙不法,是不是可以请衢州孔氏族正进京,奉祀孔庙?”

朱祁钰摇头说道:“这个不急,等山东巡抚御史李宾言查清楚了,当年孔思晦的父亲孔浣是否确有其事,再做定夺。”

朱祁钰一推四五六,拿出了拖字诀。

陈循叹气,这个胡濙!

胡濙实在是太过于圆滑了,整个人站在朝堂之上,简直是水泼不进的一堵墙。

本来今天的朝堂应该是剑拔弩张,很多人找到了很多反对的话,全被胡濙一句话孔思晦的父亲孔浣似乎是假的,给怼了回去,只能硬憋着。

衍圣公可是繁衍圣裔的意思。

孔浣是真的,还是假的?查到什么时候?谁去查?这都是有着很灵活的道德底线,毕竟那都一百多年前的事儿了,时人已经不在了。

若非胡濙说这件事,朝臣们,压根就不知道居然还有这等陈年旧案。

无论想说什么,都得先跟胡濙辩一下孔浣何人。

胡濙在撒谎吗?并没有。

胡濙真的很用心的翻了很多的书,甚至特意请旨跑到了古今通集库中,翻阅永乐大典,去寻找当年的旧案。

当然他不是关心孔浣到底是谁,他只是想帮陛下洗地罢了。

但是这个孔浣,真的没有。

“那没人反对了吗?”朱祁钰看着胡濙,大明朝堂常青树,果然不是盖得。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