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453)

作者: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这是一张小盐引,等于淮盐二百斤,等于大同米一石,等于白银一两二钱。

于谦已经拿着给经年老吏看过了,这东西根本没办法分辨其中真假,以假乱真,只有对着阳光仔细辨认,才能确定盐引为假。

它的确是个假的,因为是于谦在市场上,用半石的粮食换来的假盐引。

民信局是有着极大的积极意义。

但是私印朝廷盐引,是什么罪名?

死罪。

于谦收起了那张盐引,他收集到的这些物品,都是要送到京师的证物。

过去的大明宝钞,到底是谁在私印,到底是谁把大明宝钞发的哪里都是?于谦不知道,也无从查起了。

但是,现在有人想用同样的办法,毁掉大明的盐引,这是确凿无误的。

俞士悦在江南重拳出击,不断的打击私盐窝主私发盐引,但是在山西,有一帮人,也在私发盐引,并且比江南的窝主还要猖狂。

“于少保,闹起来了!”岳谦风风火火的冲了进来,上气不接下气的说道:“门外有百姓,聚集在了都司门前,大声的叫嚷,请求朝廷停止用兵。”

“哦?”于谦站起了身子说道:“有趣,走,去看看。”

大明的百姓反对大明军队进军集宁,恢复洪武、永乐年间的旧军屯?

大明的百姓反对这个?于谦不信。

但是这种离奇的事儿,就这么发生了。

于谦来到了都司衙门之外,果然看到了一群群情激奋的百姓,吵吵嚷嚷,看到了于谦出门,喧嚣声更盛了几分,人群之中还有人推搡。

朱祁钰为了保护于谦的安全,专门从京营里挑选了二百名校尉随行护卫。

人群推搡的时候,校尉的刀立刻出鞘,结成了鱼鳞阵,火铳、钩镰枪、长短刀,对准了这些所谓的百姓。

于谦嗤笑了一声说道:“雕虫小技。”

于谦不由的想起了当初在大兴推广农庄法的时候,偷袭他的那个人,此时此刻,正如彼时彼刻。

明晃晃的刀片,还是吓人,场面立刻安静了下来。

于谦笑着来回看了看说道:“来,你告诉我,谁给你钱让你来的?多少钱,就到都司衙门闹事啊?”

那人显然不认识于谦,但是他认识补子。

他们以为就是起起哄,没想到一个胸前补子是仙鹤的大员,走了出来。

那人呆滞的说道:“四十文…在那边。”

于谦吐了口浊气,挥了挥手说道:“岳指挥,把人群围住,把煽动者找出来,不在这里,也出不了万全都司,把人找出来,送京师吧。”

谁不愿意看到大明军节节胜利呢?

谁不愿意看到大明加强对河套地区的控制呢?

谁不愿意看到大明恢复洪武、永乐年间的军屯呢?

当然是瓦剌人,瓦剌人肯定不愿意这一幕幕发生!

可是瓦剌人能够组织大明的百姓,聚集到万全都司的门前来闹事吗?显然不可能。

那是谁?

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剑戟 身后毒蛇

万都都司现在兵很多,本来就是战时,城门落了锁,没过多久,那些煽动的人,都被悉数抓了起来。

于谦是兵部尚书,是征虏总督军务,但他不是法司,他不能审讯。

但是有人是法司。

此次前来万全都司的还有一名天子缇骑,三名锦衣卫千户,两百名锦衣卫的缇骑。包括了袁彬。

袁彬是锦衣卫的人,这次为了战功也来到了万全都司。

锦衣卫是法司,锦衣卫有稽查职权。

这些人被抓了起来之后,都被送到了天子缇骑的手中。

到了天子缇骑手中之后,很少有人不交代问题,除了那些想要用秘密保命的家伙之外。

缇骑很快的摸清楚了到底是谁在背后搞鬼。

祁帮渠家。

元末明初,号称北渠南沈的渠家。

在渠敬信、渠于信、渠忠信三兄弟手中不断的扩大,沈万三为南京城建了城墙,耗尽了家财,但是渠家可是依旧风声水起,经营的范围越来越广。

比如于谦拿到手的莫合烟,就是从金帐汗国得来,在金帐汗国如同野草一样的莫合草,到了大明则价值千金,运到南方诸省,换得银两,再换成丝绸茶叶,运抵西域、金帐汗国。

一本万利。

陆上丝绸之路,自从汉代便有,元朝的铁骑践踏了整个欧亚大陆,但是这条丝绸之路,却变得销声匿迹了起来。

它不运行了吗?

当然运行,只不过朝廷再也管不到了而已。

于谦吐了口浊气说道:“一应压送京师吧。”

“征虏将军那边如何了?”于谦有些奇怪的问道。

石亨的军报倒是每天都有,但是却始终不见有什么收获。

岳谦小声的说道:“他们在等四勇团营,拿下了卓资山附近的敌人,才会从兴和出兵,与四勇团营合围集宁之敌。”

卓资山是河套三降城至集宁的必经之路,只有打断了集宁的救援之路,才能拿下集宁。

于谦看了许久堪舆图,满是疑惑的说道:“这卓资山地势并不复杂,如同桌子一样的山头,围困,炮轰,两三天就可以拿下了吧。”

岳谦十分郑重的说道:“武清侯的意思是,再耗一段时间。”

“卓资山,乃是攻其所必救,只要拿下了卓资山,河套地区的瓦剌人便再无驰援集宁的道路。”

“但是集宁的守军在兴和所被攻陷之后,就再不出战,集宁城坚,又紧邻黄旗海,水源充足,城中粮多,围困却无法攻陷。”

“围困卓资,攻敌必救,方才有可能一击制敌。”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