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506)
金濂想起渠家的那个账本,就是痛彻心扉,少交多少税?靠着大明赚钱,还不肯交税纳赋!
跟这群虫豸在一起,怎么能搞好大明的财经事务!
金濂非常严肃的说道:“所以,所有人都必须要缴税纳赋!”
“必须!”
金濂作为户部尚书,他从陛下谈论的内容中明悟了这个道理,那就是要维护大明这个破房子,不被人一脚踹倒,那么所有人都必须要缴税纳赋!
朱祁钰点头,所以他作为大明皇帝,也在缴税纳赋。
朱祁钰叹了口气说道:“货币,它很有让人迷惑的地方,它很多很多的情况下,都更像固定资财而非流动资财。”
“比如在很多时候,货币可以产生利润,只需要在一个新兴行业里投入一定比例的货币,就可以产生高额的利润,这很像是固定资财。”
“因为社会的全部收入,必须通过货币才能有序地分配给大明所有黎民百姓,所以货币的多寡似乎决定了财富的多少。”
“但货币只是帮助货物流通的一种辅助工具,而绝不能等同于实际的货物。”
“在坐的诸位都是朝廷明公,掌国家公器公权,若是和鞑靼王、缙绅商贾一样,不要将货币直接等同于财富。”
金濂做了好笔记,陛下说的是有道理的,货币不是固定资财,而是流动资财。
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所以,金尚书,还是不要让户部的灯盏里只有一颗灯芯了,维护固定资财是需要投入的,不是一味的节省就可以。”
金濂愣了一下,却摇头说道:“不不不。”
“按照陛下所言,维持固定资财的费用是必然的,户部的作用不就是对这笔费用进行节省吗?”
“户部节省之后,可以投入更多的固定资财之中,让大明的流动资财不断增加,百姓手中的留存资财,才会相应的增加,这不就是户部的作用吗?”
“陛下尚且节俭,一年常服不过八套,内帑资财皆用于戎政军务,陛下尚不敢私,臣等如何敢私?”
“所以,该省的地方,还是要省。”
朱祁钰略微有些呆滞的点了点头…金濂说的好有道理,根本无法反驳。
朱祁钰的日子过得并不清苦,相反,泰安宫相比较皇宫缩小了好几倍不假,但是他是君王,只要他想,什么得不到?
他拒绝小的诱惑,只是因为他有更高的野望。
但是金濂拿着这个说事,朱祁钰还真是不太好反驳。
金濂认真的想了许久,颇为心痛的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集宁河套岁灾,应当尽蠲明年夏秋二税。”
这是必须要施加的仁政。
兵祸之后,人口凋零,总得让百姓留下留供资财度日,所以,金濂也只能忍痛提出了这条。
那可都是钱啊。
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金卿和于少保的想法,不谋而合,于少保同样请旨,尽蠲明年夏秋二税。”
“朕已经准了。”
金濂和朱祁钰忽然同时开口说道:“但是钞关商税不能免。”
群臣愣愣的看着这两位,他们还以为听错了。
但的确是异口同声,说出了这句话。
朱祁钰摇了摇头,他自诩大明的户部尚书,金濂也自诩大明的户部尚书,他们两个人的想法,也同样是不谋而合。
这下群臣要是骂皇帝横征虐敛,那先去跟户部磨牙去吧!
吴敬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一幕,对于收税的决心,至少户部和陛下是高度一致的。
胡濙奋笔疾书,写道:「景泰二年十一月丙子日,上于讲武堂聚贤阁与群臣论财经事务之道,总论得失。」
「易曰:是以立天之道,曰阴与阳。立地之道,曰柔与刚。立人之道,曰仁与义。」
「上曰:天下财经事务,是以留供之道,固定之道,流动之道,如四时之变迁,天地之运行是也,循环反复,周而复始。」
「天地人,此三才,留固流,此三财。」
胡濙还准备继续往下写,朱祁钰早就注意到了,让胡濙停笔。
“好了,到这里就可以了,后面的话,皆为谗言。”朱祁钰拿过了胡濙写的内容。
留固流,此三财,果然是大明的礼部尚书,总结的非常到位。
第二百九十章 贪利本是平常事,奸佞误国岂得生
朱祁钰和金濂在一些事情上,是有高度默契的。
比如关税一事,过去财经事务没有详细的指导纲领,现在已经有了,自然必须让所有人纳赋。
胡濙对于陛下的财经事务并不抵触,这是因为他四十年份的工作经验得到的教训。
财经事务不是微末之道,相反,它和戎政、礼法都是一样的重要。
当年文皇帝为了北伐的军费废了多大的劲儿,还把配合多年的户部尚书夏元吉给罢免了,文皇帝龙驭上宾之时,还疾呼,夏元吉爱我。
胡濙理解太宗文皇帝当年的无奈,也能理解当年陛下的所作所为。
所以他才会如此不余遗力,为陛下在礼法二字,找到根脚,找到依据,不让陛下在大义上落于下风。
胡濙无奈的是,他其实更想把后面的话说出来,他不是在拍马屁,他说的是实话,但是陛下显然对夸赞之语,敬谢不敏。
“陛下的万寿节快到了。”胡濙乐呵呵的说道,陛下不让拍马屁,他就不拍了吗?
得拍,而且是拍的你大皇帝不得不接受,这才是拍马屁的最高境界。
朱祁钰摇头说道:“朕不尚奢靡,万寿节已经停罢两年了,以后悉数停了便是。”
胡濙笑意盎然,却不答话,他献的贺礼,陛下不得不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