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55)

作者: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随后大师傅的面色立刻凝重了起来,别人都在后退的时候,他却大跨步的向前,来到炉前,拿起了铁錾子戳开了前包底部的孔洞,让铁水缓缓流出!

“干活!”大师傅高声呼和了一声,所有的工匠再次聚集在炉前。

几个炉前工惊呼着:“我的老天爷,怎么会这样?”

朱祁钰在锦衣卫群中,站直了身子,铁水的颜色已经变了,在1350°时,铁水的颜色是明黄色,但是眼下,炉包里的铁水,已经趋近于白色。

按照一般的规律而言,不加木炭、碳,光吹空气,会使铁水在炉中凝固。

但是,从炉前包底部鼓进空气后,情况出人意料!

趋近于白色的铁水,在不停的沸腾着如同火山喷发一样激烈,而且形成褐色烟雾不断的飘动着,这个过程持续了大约两刻钟的时间。

这次开炉的时间很短,大约持续了两个时辰,景泰炉的前包每次可以容纳铁水七百斤,每两刻戳开一次,一共浇铸了八次,一共得到了四千九百斤的成品。

埋砂降热之后,一块块铁锭从沙中被取出,整个砂房比夏天还要炙热几分。

但是此刻的众人,已经顾及不了这么多了,他们聚集在砂房之中,等待着大工匠徐四七解开谜底。

朱祁钰要上前,却被于谦所阻拦,大工匠带着工匠们进入了砂房,推出了一车又一车的铁锭。

“陛下,是钢!陛下,是钢!是钢!”大师傅高声惊呼着。

徐四七不能理解,为什么加了个灶,就变成了钢呢?

朱祁钰快步上前,来到了排车之前,看到了断口,比白口铁的断口更加雪白,他用力的吐了口浊气,露出了一个欣喜的笑容。

“成功了啊。”朱祁钰不由得挠了挠头发。

真的成功的时候,朱祁钰并没有多么的震撼,反而是心里落下了一块石头。

所有的工匠们笑的如同孩子一样,他们也不顾不得烫手,不停的用撬棍扒拉着钢锭,不停的讨论着这种神奇的事情。

于谦大声的喊道:“为陛下贺!为大明贺!为天下贺!”

他任兵部十数载,焉能不知道如此造钢法,对大明意味着什么?

以大工匠徐四七为首的匠人们立刻大声的高呼:“为陛下贺!为大明贺!为天下贺!”

朱祁钰挠了挠头,笑容满面的说道:“同喜,同喜。”

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

朱祁钰是极为幸运的。

大明的铁料其实是高磷铁料,磷被空气氧化之后,会被白云岩还原成磷,重新进入钢水之中,如果钢水中的磷过高的话,就会一击即碎,不堪大用。

土法炼钢的年代里,不合格的钢,大多数都是高磷。

中国幅员辽阔,但是高品质的铁料其实很少,铁料大多数不堪大用。

他的幸运就幸运在,景泰炉的防火内衬砖和耐火土,是碱性材质,由白云石打碎制成的耐火砖。

再加上添加在物料中的石灰石,可以让钢水脱磷,才获得了大成功。

这没关系,朱祁钰已经决定每年少做两套常服。

支持王恭厂进行大规模的实验,如何配料,如何控制炉温,如何改进炉前包。

他少做两套衣服,可以支撑王恭厂实验上千次了。

“总之,是一个好的开始。”朱祁钰看着偌大的景泰炉,换好了衣服,终于松了口气。

钢铁,是一个国家的脊梁,无论何时都是如此。

朱祁钰志得意满的看着景泰炉,这里就是新大明帝国的起点。

他看着脚底下的钢锭,颇为感慨的说道:“于尚书,朕有个想法,大明的工匠只有匠户和住坐工匠两种,只有住坐工匠有月盐可以拿,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分级。”

“厘清大明工匠们的技术能力,顺便鼓励工匠们技术进步?”

合理的、灵活的利用制度、规定,去实现自己的目标,是朱祁钰追求的目标。

于谦显然一愣,俯首说道:“臣也曾经想过,但是毕竟都些奇淫巧技,登不得大雅之堂,臣这几天就写好奏疏,呈陛下御览。”

奇淫巧技…

在宗族礼法的大背景下,工匠们的技术都是奇淫巧技?朱祁钰对此嗤之以鼻。

“嗯,于尚书,早些休息去,朝堂是战场,瓦剌人也要来了。”朱祁钰非常肯定的说道:“于尚书以后还是莫要熬夜的好。”

“谢陛下体恤。”于谦恭敬的行了个稽首礼,送离了朱祁钰。

他没有遵循皇帝的命令去睡觉,而是在景泰炉周围的钢锭上穿行,偶尔他还会蹲下,查看着钢锭的切口,露出一些欣慰的笑容。

在于谦看来,他一点都不害怕瓦剌人。

就像他说的那样,大明京营里的精锐战死了,还有备操军、备倭军,还有他,他们战死了,还有其他的大明人站出来,前赴后继。

大明不怕战败,但是他却是深深的畏惧着,大明失去了进取之心。

这对一个王朝而言,是致命的。

今天大明一场大病不死,却畏头畏尾,平衡、绥靖、妥协,那大明总有一天会亡的。

好在,赶鸭子上架的大明新帝朱祁钰,似乎并不是一个甘于守成的君王。

他抛了抛手中的钢锭,扔在了砂土之中,拍了拍手,双手放在背后,向着马厩而去。

他一直在想,为什么比铁水凉的空气灌进去,铁水的没有凝固,反而变得更加炽热。

这种事为何如此怪异,难道说朱祁钰真的是应天运而生?

朱祁钰知道答案,其实就是铁水中碳、锰、硅、磷在充足的氧气下,充分反应,才让铁水温度再次拉升。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