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550)
“臣王文请求觐见。”王文大声的喊道。
他的脸色涨红,这王复真的是给大明文臣们丢脸,如果不处置,颜面何在?
“宣。”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让他们在盐铁会议室等着,朕马上就去。”
朱祁钰认真的思考着自己该怎么保住王复的家人,王复不是赛因不花,他只是深入虏营打探消息去了。
他慢慢的走到了会议室内,群臣争吵不休立刻安静了下来见礼。
“陛下,臣请斩王复家人,以儆效尤。”王文开门见山,直奔王复的要害命门而去。
俞士悦俯首说道:“陛下,此乃谋反、谋叛十恶不赦的大罪,臣亦请旨斩其家人,杀一儆百,如此悖逆之事,若不惩戒,如何服众!”
霍瑄深吸了口气说道:“陛下,臣亦此请,还请陛下圣断。”
这件事实在是太恶劣了,不仅涉及到王复个人,还涉及到了天下读书人的脸面!
人从宋后羞名桧,我到坟前愧姓秦。
秦桧杀了岳飞之后,当时南宋行在的临安城,都在说秦相公乃奸细也。
陛下本来就对文臣不待见,这还出了这么个事儿,实在是让他们愤愤不平,凭什么一个革职的家伙,影响他们的风评仕途。
朱祁钰看着这群朝臣,平日里一个个骂他大皇帝残暴,等真的涉及到他们的利益的时候,一个比一个狠。
朱祁钰感慨万千,但是这件事,他又不好揭破。
“陛下。”兴安低声耳语了几声,朱祁钰眼前一亮,点头说道:“宣。”
胡濙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了上来说道:“参见陛下,陛下圣躬安否?”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朕躬安,赐座。”
胡濙笑着坐到了自己的位置说道:“诸位,我来说几句。”
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书做事,朕很放心
胡濙听到王复投效瓦剌的消息,就在思考这个问题了。
他猜测其中有事。
皇帝是什么性子?稍微有些急功近利,对待奸细毫不留情。
而且皇帝身边现在有个于谦,那对奸细更是冷血无情。
他压根就没去自己的小阁楼,听闻消息,就开始向聚贤阁来了。
陛下的反应没有超出他的预料,朝臣们的反应,也没有超过陛下的预料。
这王复真的要叛了,此时王复的家人早就在流放的路上了,说不定陛下一怒之下就杀人了。
胡濙坐下之后,就准备拿出水桶和抹布,好好把这地洗一下。
群臣看到胡濙要说话,皆是眉头紧皱,这件事,难不成另有隐情?否则胡濙这个老滑头,为何要开口帮王复说话?
这很奇怪。
胡濙敲了敲桌子说道:“诸位,你们是要陛下错把李绪当李陵吗?”
这里面的确是个典故,让人唏嘘不已的典故。
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孙子,汉武帝时期的大将。
天汉二年,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击匈奴时,李陵随军出征,结果在浚稽山遭遇到了匈奴主力,血战被俘。
汉武帝派了公孙敖前往匈奴出使,公孙敖回来说,李陵在为匈奴人练兵。
汉武帝盛怒,将李陵家中族诛,司马迁为李陵说情,被汉武帝处以腐刑,陇西士人,都以李陵不能死节而累及家族为耻。
可是过了一年,汉使再至匈奴,李陵就找到使者问:「吾为汉将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,以亡救而败,何负于汉而诛吾家?」
李陵不负汉家江山,五千人没有救援最后死战而力竭被俘,还想着有一天回大汉继续效命。
结果大汉不让他回去了,家人都被杀完了。
汉使只好无奈的说:「汉闻李少卿教匈奴为兵。」
陵仰天长叹说:「乃李绪,非我也。」
李绪本来是汉朝的塞外都尉,驻守奚侯城,匈奴来攻,便投降了。
后来李陵还因为李绪为匈奴练兵让他的家人被族诛,要杀了李绪。
结果李绪侥幸躲过了李陵的刺杀。
“诸公,昔日群臣皆罪陵,今日群臣皆罪复,又有何异?”胡濙讲完了其中的典故。
当初汉朝闹出了这件事,弄的沸沸扬扬,现在大明还要如此吗?
他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你们是在劝陛下行虐之道?昔日李陵旧事,君怒群臣皆怒,今日君怒群臣更怒,昔事君臣皆错,今日君未言,群臣进言,孰之错?”
“这是为臣之道吗?”胡濙的语气已经凛冽了几分,带着许多的怒气。
陛下已经很生气了,你们再拱火,陛下盛怒之下,真的将王复家人连坐诛杀。
到时候发现事情不是这样,而是耽误了忠义之士为国效命,又是谁的责任呢?
这不是臣子该做的事,这是在损害君主的威严!
这不是为臣之道。
胡濙叹了口气说道:“王复投效瓦剌,群臣愤慨,理所应当,土木堡天变,我大明六十六忠良,皆丧殉漠北。今日忽闻王复投效,人人得而诛之。”
“但漠北遥远,这消息传来,是真是假,亦要确定,仅凭流言可杀人,我大明还有王法吗?”
礼部尚书胡濙,最后给众人下了个台阶,让众人下得来台。
这消息真假难辨,王复一个读书人,是怎么跑去和林的,这件事应该查清楚再做定夺。
这就体现了礼部尚书胡濙的超强的洗地功夫,给了皇帝处置的时间,又给了皇帝处置的空间,还给了朝臣们台阶下。
而且胡濙因为不知道王复具体何事,也隐隐以李陵旧事,劝谏陛下仁恕之道,请陛下不要那么生气,查清楚了再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