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573)

作者: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“景泰三年上敕谕巡河御史徐有贞督建此渠,安数万民生,乃生民之功!”

“老子一个景泰年间的大反贼,也能在景泰年间,彪炳青史,大皇帝也得认!”

陈镒嗤笑了一声,徐有贞是兴奋。

景泰安民渠,徐有贞下了不知道多少心血,这要是建成了,河套的百姓得给他立个生人祠才是。

徐有贞挺直了腰杆说道:“哪怕有一天,陛下把我的脑袋铲去了!民间至少还会流传,大皇帝大河服妖蛟,徐有贞安民平水患的美谈!”

陈镒笑着说道:“反正你都画好了图纸,陛下一纸诏书,让别人修一样,你还彪炳青史吗?”

徐有贞瞬间就呆滞了,愣愣的说道:“不能够啊,大皇帝怎么可以是小心眼呢,陛下胸襟宽广有百纳海川之容,你别瞎胡说啊。”

陈镒哈哈大笑,徐有贞很在意这条渠。

徐有贞自己也知道了自己不擅长政治,既然不擅长,那就好好治水,在四威团营的帮助下,把这条景安渠建好,大功德一件。

这高低也得有个奇功牌傍身,否则说不过去。

大皇帝是个公私分明的人,公该赏恩赏,私底下不喜欢徐有贞,那就是不喜欢。

徐有贞眉头紧皱的问道:“不对啊,陈御史你提到了会昌伯的事儿,是不是有什么想法?你跟他们联系了?”

陈镒惊怒的站起身来说道:“我整天跟着你骑着马四处跑,你没工夫搭理他们,我就有功夫了?天地良心!”

“他们要是造反,老子也跟着他们去?我跟你一样傻啊。”

“不能掺和的事儿胡乱掺和吗?”

陈镒在京师那是酒后失言,差点爬到总宪位置上的陈镒,能力和才情,以及政治觉悟都是有的。

喝大了又要升官,才迷了心窍,这都受了几年罪了,早就醒悟了。

改悔,不是到皇帝面前,磕个头说我有罪,得办实事,去证明,论迹不论心,他要做出改悔的事儿,才能证明自己改悔了。

徐有贞愣了一下说道:“他们不会真的要造反吧。”

陈镒眉头紧皱呆滞的问道:“不会吧,不会吧,他们不会真的要造反吧,不会真的有人以为,大皇帝好欺负?”

徐有贞将方巾搭在了肩上嗤笑的说道:“管他们呢,反正陛下春秋鼎盛,咱们干咱们的就是,只要朝廷的银币按时到河套,那就没啥问题。”

“有啥事,让大皇帝头疼去吧,咱们啊,别咸吃萝卜淡操心,该干嘛干嘛。”

陈镒点头说道:“其实也好,有人给大皇帝捣捣乱,省的天天没事干,天天盯着我们,你说都是人精,能上皇帝的当?有意思吗?还天天给朝臣下套。”

徐有贞想了许久说道:“陈御史钓鱼吗?”

“钓,但是老钓不到,还老想去。”陈镒疑惑的回答着,然后恍然大悟!

大皇帝才不管你上不上钩,有事没事甩两杆。

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样的造反

来自河南南阳府的奏疏、兖州府的奏疏和河套的奏疏,在驿卒的加急之中,飞速的奔向了京师。

而朱祁钰在讲武堂收到了这三份奏疏,他正在和于谦下棋,依旧玩的是投鞭断流的淝水之战。

他并没有过于生气,其实他多少有点心里准备。

为何元儒对元忠贞不二,其实归根到底不过是利益二字罢了。

因为元朝足够的宽纵,包税制或者叫扑买制下,只要交够朝廷的,他们随便折腾。

宽纵的危害,就会逼着百姓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造反。

如果说元朝是宽纵直接导致了灭国,那大明就是因为宽纵导致了湖广、福建等地的百姓民不聊生,最终导致了两地百姓的大规模造反。

不逊于黄巢起义的两次造反。

朱祁钰看了许久的奏疏,然后递给了于谦说道:“于少保看看。”

于谦拿过来看了许久,也便放下了,继续下棋。

朱祁钰叹了口气说道:“朕还说襄王府在湖广可镇湖广呢,他倒是跑得快。”

于谦差点笑出来,陛下那是让襄王镇湖广?

那是把襄王当饵下,可惜襄王见势不妙溜之大吉,以极快的速度奔向了京师。

朱瞻墡要是个糊涂人,早死了。

算算日子,襄王车队,已经快到北直隶地界了。

于谦笑着问道:“陛下打算怎么应对三省总兵官联合起来造反的事儿?”

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李宾言去了山东,山东两年重建了按察司,布政司裴纶虽然能力才情略差,但是却知道该怎么选。”

“山西和陕西现在都等着河套地区安稳下来,粮价稍平,松口气呢,这北方,大部分都乱不起来。”

朱祁钰这点还是有信心的,河套地区是有大利益的,陕西苦寒,三边军士都仰仗河套的粮食,他们等这一天等了这么久,如果选择跟着南边那群人闹起来,怕是要死无葬身之地。

即便是有人想跟着闹起来,三边的军士也不会同意的,会把他们扔进囚车里送进京师。

于谦继续说道:“云南也不会,即便新的黔国公沐璘是旁支,但依旧是黔宁王沐英曾孙,沐璘和云南不会反叛。”

“臣信黔国公府上下之忠心。”

王国用为李善长陈情的奏疏说的很明白,以黔国公现在的地位,即便是跟着造反,最后也不过是个黔国公罢了,顶多是个黔宁王,能捞到什么好处?

于谦继续说道:“福建也不会,宁阳侯专门弄了个月港,目的就是绕过这帮人,现在看来,宁阳侯的确是有长远的目光。”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