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602)
留着李贤的家人,就可以威逼李贤,甚至恩赏李贤家人,就可以离间李贤和僭朝的关系。
这才是一个英主应该做的事儿。
但是人很容易就会刻意为之,落于下乘,这是人性。
若是李贤和朝廷唱双簧戏,那李贤的家人必死,至少表面上如此。
若是李贤不是和朝廷唱双簧戏,李贤的家人,反而会活下来。
即便是庶孽皇帝盛怒,那不是还有于谦在侧吗?
虽然于谦和陈循劝仁恕多数的时候,是失败的。
所以,孙忠对李贤的最后一点怀疑,就是建立在了庶孽皇帝对李贤家人的态度上。
李贤的情报,缇骑们火速送往了京师,和檄文几乎是前后脚进的京,毕竟缇骑是在叛军地盘上活动,多有不便之处。
朱祁钰先看了檄文,并不生气。
就文章的犀利程度而言,李贤的辞藻都算是客气的了,京师这帮官僚,骂的那才叫一个恶心,阴阳怪气。
李贤连陛下真是亡国之君都没骂,不是客气是什么?
朱祁钰反而拿起了另外的情报看了许久,突然震怒了起来,将李贤的书信递给了于谦说道:“贼,全是贼!”
“偷,就硬偷!”
“他们在造反!他们这造的哪门子的反?”
“骂朕,数落朕的不是,说朕薄待了他们,一二三四五六七!数了朕七条罪状!”
“朕当初给稽戾王才弄了五条!他们给朕扣了七条罪!”
“既然是造反,就走自己的路出来!”
“觉得朕不对,就把他们要走的路走出来,比一比,看一看,孰优孰劣。”
“于少保,这才是造反吧。”
“你看看他们都干了什么?一边骂朕不对,一边有全面复刻朕的政令,连讲义堂都建起来,太可恶了!”
于谦看完了奏疏,眨了眨眼说道:“这不正说明,陛下自登基以来,所有政令,都是对的吗?”
“即便是被说成酷烈之法的考成法,他们也全面承袭了。”
朱祁钰一愣,道理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,换个角度一看,的确如此。
但是他依旧很气的说道:“朕辛辛苦苦,一点一点试出来的路,他们全都偷了去!这还不算,他们还骂朕!”
“有本事别干这种放下碗来骂娘,端起碗来真香的事儿!一群混账东西!”
于谦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陛下打算如何处理李贤的家人?”
第三百三十一章 鱼不可脱于渊
朱祁钰和于谦正在品茶,字面意义上的品茶,就是茶叶。
蒙山送来了蒙顶甘露,这是历代贡茶,自唐朝起就已经成为了贡品,唐白居易、宋文彦博都为蒙顶甘露写诗。
茶形状纤细,叶整如同芽泉,紧凑多银毫,嫩绿色润,香气馥郁芬,茶汤如同甘露,浓郁回甜。
其实朱祁钰就是借着品茶问政罢了。
当然机智的于少保,已经不再跟陛下下兵推棋盘了。
兴安颇为失望的为陛下和于谦泡着茶,他准备的大招再无用处了。
于谦问陛下,李贤的家人陛下打算怎么处理,其实是在问陛下对叛军的处理办法,对赏罚二字的理解。
朱祁钰想了想说道:“朕不打算处罚李贤的家人,还是让他们的家人,住在官邸内比较好,撵出官邸,反而易于逃脱,或者被人陷害。”
“等到会昌伯府叛乱之事戡定之后,根据李贤所作所为,再做打算。”
“再说了,朕要是杀了李贤家眷,不就和建庶人朱允炆一般无二了吗?非要李贤拼死了为叛军效命?”
李让的事儿朱祁钰已经知道了,当初李让作为朱棣的女婿,是一个两难的选择,本来岳父朱棣造反,亲爹李达在建文朝做事,让李让的地位极为尴尬。
朱允炆十分痛快的为李让解决了这个难题,杀掉了李让的亲爹,这种傲慢并非为君之道。
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的正解是:天地看待万物是没有喜恶的,都是一样的。
显然朱允炆身边的儒学士们,从来没教过朱允炆这句话的正解,朱允炆还以为是天不仁慈,把所有的东西都当做猪狗去解读了。
于谦品了一口,他不擅长茶道,确切的说,他之前清贫的家庭条件,也不允许他有这种品茶的爱好,对于蒙顶甘露,于谦只有一个评价:好喝。
简单而质朴。
于谦不擅茶道,但是于谦善政。
于谦笑着说道:“臣为大明贺。陛下赏罚分明,此乃天下之幸事耳。”
“陛下,如何看待叛军这种放下碗骂娘,端起碗真香的行为?”
于谦对陛下的这个评断是非常赞同的。
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:“很怪异,他们造反却要用朕的律例,这岂不是说承认了朕是对的吗?”
“根据岳谦等人的奏禀,他们那么多人,难道都被李贤一人给诳了不成?”
“咄咄怪事。”
于谦摇头说道:“陛下,并非李贤一人善辩,事实上,李贤并不善辩,根据传来的消息,李贤没跟人辩论,他一直在骂人。”
“想来李贤的心情是极为郁结的,本来好好的巡盐御史干着,累功入朝,也是朝堂一员重臣,唉。”
倒霉的时候,喝凉水都是塞牙的,李贤的前半生,的确是蛮倒霉的。
于谦斟酌了片刻说道:“陛下,其实李贤只是泄愤,当局者迷,旁观者清,他自己或许都未曾想明白,为何这帮人要听他的话,推行陛下的律例。”
“管子曰:威不两错,政不二门。”
管子这话什么意思?就是说权威不赋予二者,政令不出于二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