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610)

作者: 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朱文圭完全没有任何的处事经验。

他只有这个表情,和煦。

被放出高墙之后,朱文圭非常感激皇帝的仁德,但是他不能表达自己的意见,也不知道怎么去表达。

李贤转过身来,厉声说道:“肃静!”

“奉天殿乃是公器之地,岂容尔等如此喧哗!锦衣卫何在!廷杖何在!纠仪官何在!体统何在!脸面何在!”

李贤一声怒斥,立刻让奉天殿,安定了下来。

锦衣卫,纠仪官终于想起了自己的职能来…

就是这个稀烂的僭朝如同大明的王恭厂一样,它不能炸,因为已经开始造反了,一旦失控,比现在的局面会更糟。

到时候不用大皇帝用撬骨刀撬他的颈椎骨了,他直接吊死好了。

很多人谈起太祖高皇帝的时候,总是喜欢说太祖高皇帝如何苛责官僚,如何酷刑残暴,如何小家子气,如何不顾百姓安危和死活。

但是从来没人说元末失纲,天下崩坏之后的惨状。

到处都是因为战火硝烟弥漫烧杀抢掠;到处都是因为战争走过尸骨皑皑;到处都是因为战争颗粒无收的荒芜庄田;到处是逃难的难民,如同浮萍一般,无家可归,居无定所。

没有人说这些,说这些就是投献,夸赞太祖高皇帝戡乱的丰功伟绩。

很多人说起太祖高皇帝,就把洪武元年破元大都,定为战争结束的日子。

似乎到了洪武元年,天下立刻就太平了。

其实一直到了洪武二十二年,蓝玉才破了北元的王庭,随后才打掉了北元的帝号。

元昭宗显然是个好旗手,以天下为棋盘,和太祖皇帝打到了洪武二十二年。

草原无不怀念元昭宗,是因为元昭宗真的很厉害。

元末失纲,人间不再是人间,而是地狱。

李贤不能让这南方僭朝失纲,哪怕是个僭朝,他也是个朝廷。

南京方面因为一些窃国者侯的家伙,为了自己家里的蝇头小利,给闹得鸡犬不宁,整个南方六省都跟着叛了。

如果这个散架一样的僭朝倒了。

南方六省,那必然是彻底陷入混乱之中,哪怕陛下再戡乱有方、再英明神武,也要数年才能彻底平息。

这是陛下想看到的局面吗?

显然不是。

大皇帝到底要什么?这是这些日子,李贤的考虑。

陛下要的是南方安定,要的是国泰民安,要的是江山社稷!

不是要一片糜烂,处处都是灾荒饥民,遍地都是枯骨。

李贤作为人臣,必须要在这种时候,维持住这个僭朝,然后等陛下的京营缓过劲儿来,京师诸事梳理停当之后,陛下亲征平叛。

李贤发现陛下是对的,陛下曾经论戎政,说过:

「战争的目的是摧毁敌人的抵抗能力、迫使敌人臣服于自己的意志;美妙而仁慈的想法不切实际、战争不可避免的存在;敌人的作战意志不可估量,以至于敌人实力无法估量等等战争本身的性质,就决定了:战争是一种极其极端、倾尽全力的暴力的行为。」

「战争,让双方最大限度的使用彼此的力量。」

现在僭朝完全就是一栋破房子,但是也需要有人踹一脚,才能轰然倒塌,但是这一脚,必须陛下来踹。

大明是有惨痛教训的。

当初李景隆两次兵逼北平城,让朱棣不得不回北平,围点打援,攻敌必救,李景隆围点了,但是并未打援。

李景隆到底是不是燕府的奸细?这个谁都不知道。

胡濙大概知道,但是胡濙不会说,这涉及到了太宗文皇帝的英明神武。

平定藩王叛乱,在大明朝,只有亲征,才是解决的唯一途径。

但是皇嗣幼冲,谁来监国?

京师之事还待理顺,李贤作为臣子,他就必须想办法,让这个他从心底厌恶的、稀烂的僭朝维持下去,一旦失纲,他李贤罪责难逃。

做一个有良心的大明臣子,要比丧良心得过且过,难上百倍千倍。

被刀架着脖子上了造反的车、还得竭尽所能的维持这个僭朝。

李贤看着终于安静下来的诸王、外戚、勋臣、缙绅的代言人们,忽然想到了个问题,他眉头紧皱的说道:“你们在造反之前,是不是没有考虑过,治国有多难?”

“也没考虑过,如果治不了,会是何等的人间惨剧?”

李贤的问话,并无人应答,但显然这就是答案,他们四处联袂造反,压根没想过如何治天下。

李贤深吸了口气,面色痛苦,良久之后,他才睁开了眼说道:“家务事闹成国事,开心了吗?”

“今日之南衙,殆哉岌岌乎!”

“朝廷昏乱于上,黎蛮束胁于外,国民怨谤于下!”

“如半空之木,复被之霜雪!如久病之夫,益中以沴疠!”

“举国相视,咸儳然(不庄重)若不可终日。”

“志弱者,袖手待尽,识简者,铤而走险;”

“自余忠义之士,亦彷徨歧路,莫审所适。”

“问当由何道而可以必免于亡,遍国中几罔知所以为对也。”

李贤开始从现象出发讨论南朝如何避免灭亡,导致失纲。

李贤叹息的说道:“夫此恶证亦何难解决之与有?今日之恶果,皆因南衙无纲。”

这个现象的问题在哪里呢?在于南衙无朝纲。

这帮人压根就不是什么叫做朝纲!

陛下扯的第一巴掌,就是他们没规矩,造反都是瞎胡闹,以为写一篇战书檄文,就是造反了?

“何为朝纲?”李贤转过头来,又抛出一个问题,他看向了那个刘昇,刘昇是景泰二年的新科榜眼,结果在京城,天子脚下胡闹。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