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653)
朱瞻墡也不行!
襄王也得拍陛下的马屁不是?
刘吉呆滞的看着,他什么时候才能出师啊!
胡尚书,一如既往的专业。
朱瞻墡眉头紧皱,有些颓然,他现在无比热切的期盼着,陛下能早日回到他绝对忠诚的顺天府!
应天府不够忠诚,但是顺天府忠诚啊!
林绣拿出了账本说道:“内帑最近入库了七百四十万两银子,一个月后会运抵京师,内承运库需要七成兵仗局的产量。”
金濂陡然瞪大了眼睛不敢置信的说道:“七百万两!哪里来的!!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!”
“怎么金尚书要查陛下的账本吗?”林绣皮笑肉不笑的说道。
王祜立刻说道:“当然不是!但是这么一大笔数目总要有来路吧!”
林绣解释了一番这笔巨大的收入。
这七百四十万两银子,自然是南京叛军库的银两和粮草,主要是银两。
李贤在南京城卖官鬻爵,可是卖疯了!
因为要筹集粮草,李贤将纳输的豆粮换成了银子,又用银子换成了豆粮,最后再用豆粮换成了银子。
这三番五次低买高卖之后,其实依旧不大够,毕竟李贤当初准备筹集一千六百万两银子,最后只得了八百万左右。
“户部追缴是从宁波市舶司收,金尚书,这可是金尚书和陛下商定的啊。”林绣笑意盎然。
金濂才恍然,自己当初上了陛下的当!
陛下瞒着户部,发了一笔横财!还要拿走兵仗局七成的产能,再赚一笔!
金濂听闻这个消息,脸上血气全无,这得省多少根灯芯,才能省出七百四十万两银子来?!
胡濙的题注,马不停蹄的送回了南京城。
朱祁钰看着胡濙的马屁,有些颓然,他人在南京,等他回去,这奏对题注本,早就被写到了邸报上,传的满天下都是了。
终究是让胡濙这个老狐貍得手了一次。
朱祁钰很认真的写了一封奏疏,做了布置和安排。
胡濙的担心是对的,朱祁钰感受到了那平静的湖面下,酝酿着的巨大危急。
他是燕府皇帝,这南京城依旧在抗拒着他的进入,但是他依靠武力强行进来了。
但是南京城依旧不大配合,需要认真的梳理一番,让这些负隅抵抗的家伙,失去抵抗能力,服从皇帝的意志。
朱祁钰换了身富商的打扮,对着卢忠和兴安说道:“像不像海贸富商?”
兴安摇头说道:“不像,还是像君临天下、如临九霄的君王。”
卢忠连连点头的说道:“精辟。”
“屁精。”朱祁钰走出了乾清宫,看着天朗气清,满是笑容的说道:“走,赴宴!”
第三百五十二章 让那皇爷爷见识下咱们的厉害
朱标在死前,巡视陕西,为朱元璋迁都做准备。
在洪武元年,朱元璋效仿唐朝旧例,设置两京。
大明在洪武年间的北京不是北平,而是汴梁,南京是金陵。
朱元璋为何早就在洪武元年就定了两京,甚至在洪武二十四年,打算迁都?
理由很多,但里面必然有一条,因为应天府并不绝对忠诚。
如果应天府绝对忠诚,朱元璋还用大开杀戒吗?
而到了永乐年间,朱棣在永乐七年二月份准备亲征后,就很少回到南衙了,朱棣长期居住在北衙,领兵攻伐北元汗廷。
朱棣在南衙的时间也并不是很多,永乐十八年,朱棣迁都北衙,改北平顺天府为北京,南京称之为留都。
朱棣的迁都的永乐十九年初夏,天雷勾地火,北京奉天殿被焚,钦天监立刻以天人感应进行上谏,希望朱棣能够庶图悛改,以回天意。
礼部主事萧仪,说迁都后诸事不便,且弃绝皇脉与孝陵,有违天意!
然后礼部主事萧仪就被杀了。
朱棣迁都北京有很多的理由,这里面绝对有一条,因为应天府并不绝对忠诚。
比如那个有名的神童解缙,主持编纂《永乐大典》,朱棣对他特别的信任,让他做文渊阁的首辅,右春坊大学士,并且时常对人说:「天下不可一日无我,我则不可一日少解缙。」
解缙是怎么回报朱棣对他的信任的呢?
解缙「伺上出,私觐太子,径归,无人臣礼」,最终被下狱,没过几年,大明酷吏,朱棣头号鹰犬纪纲,就把解缙给杀了。
类似解缙的臣子很多很多,他们毫无恭顺之心,也无为臣之道。
胡濙也是建文年间的进士,为朱棣巡抚地方,而后到了礼部,随后几十年如一日的看着大明,为何解缙就如此狷狂,等待皇帝出京后,私自觐见太子呢?
这已经不是大胆了,这是无法无天了。
朱祁钰离开了乾清宫,走出了西安门来到了秦淮河畔,看到了灯火通明的秦淮河畔,一眼望去,灰墙黛瓦,灯影幢幢,游人如织,画舫憧憧。
虽然天气极冷,但是依旧阻拦不住金陵河畔的热闹。
夕阳在天边留下了最后的一丝金黄色,用尽了最后的力气晕染出最后的昏黄。
皎月若玉盘东悬,桨声汩汩若轻铃,画舫缓缓而过。
天上明月晕色,衬着明亮的灯光、大小船上点点灯火、相交成辉散出一片朦胧的烟霭;
透过那秦淮河的朦胧水汽,在这一片光影之中,船桨轻轻划过了秦淮河的水面,留下缕缕水痕,画舫船缓缓驶去。
朱祁钰来到了烟云楼之前,这里是秦淮河第一楼。
烟云楼由东、西、南、北、中五座楼宇组成。
三层相高五楼相向,飞桥栏槛明暗相通,高低起伏檐角交错,当得起富丽堂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