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660)
“投机者试图以南京百姓的日衣食住行,威胁朕,迫切的希望朕能够改悔。”
李贤立刻坐直了身子,让陛下改悔吧,是他当初依托于六十四条,写的新的檄文的中心思想。
“好了,李御史何必这副模样呢?”朱祁钰笑着问道:“胡尚书从京师来的奏对题注本,你可曾看过了?”
李贤赶忙俯首说道:“臣都看过了,也都看明白了。”
陛下虽然是俗字俗文,道理通俗易懂,但是总是缺了一点味道,胡濙写的奏对题注本,道与名,劳与利,相辅而行,循序渐进,解开了李贤内心最后的疑惑。
这都是大道之行也。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很好。”
朱祁钰继续开口说道:“如果我们依旧抱着过去的想法,不设官冶所、不设钞关市舶,就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。”
“如果我们在军事上战胜了他们,在政治上部分战胜了他们,却在财经事务上全面败下阵来,我们就会站不住脚,我们就会要失败。”
“朕,就不得不向他们投降。”
朱祁钰首先先强调了自己的重视,和财经事务的重要性。
“陛下,户部郎中王祜、内承运库太监林绣、工部右侍郎王卺等人都到了。”兴安俯首说道:“过了金川门到了鼓楼了。”
朱祁钰不仅有人,他还邀人。
没过多久,文华殿内,又多了几张椅子。
朱祁钰见到人到齐了,振声说道:“都督石彪,你点两万兵马前往各官道驿路,配合户部点清楚各类物资百货的走向。”
“大同伯陶瑾,你带兵在镇江一代,一定要小心这些人狗急跳墙,想要泛舟出海。也要保证密州市舶司和月港市舶司至宁波市舶司的海运。”
“武清侯石亨、工部右侍郎王卺,你二人前往太平府马鞍山煤窑,大明本就有凿山伐石之禁,私窑一律查办就是。”
“叛军俘虏要做苦役,就去太平府的马鞍山吧,把马鞍厂建起来。”
“柴米油盐,柴字当头,今年的冬风,格外寒冷,钦天监许敦说怕是有寒潮至,此乃重中之重。”
“李贤、林聪你二人带领户部和刑部,把南京城,里里外外的煤市口,菜市口点检清楚。”
“卢忠,你带缇骑接手五城兵马司,负责各城门水关进出。”
“于少保,还是由你负责统筹安排。”
众多臣子俯首说道:“臣等领旨。”
徐承宗作为魏国公当然要参加廷议,但是他这么些年了,他一直住在南京。
这次来,自然是徐承宗表达了自己的立场。
忠诚!
徐承宗很怕死,活着不好吗?
朱祁钰看向了徐承宗,大家都有事做,唯独徐承宗朱祁钰没安排。
他以为徐承宗不会来参会,但是徐承宗来了。
“魏国公配合卢忠稽查下参与海商名录?”朱祁钰笑着问道。
徐承宗赶忙俯首说道:“臣领旨!”
有活干,就不会死。
户部右侍郎王祜低声问道:“陛下啊,金尚书托臣问问那七百四十万两银子的事。”
朱祁钰满是疑惑的问道:“什么钱?什么七百四十万两?”
“兴安,有这回事儿吗?”
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宝
于谦笑而不语,看着陛下打马虎眼。
按照他对朝廷的理解,「天下无事不私,无人不私,有生之初,人各自私也,人各自利也,唯陛下一人公耳」的理论来说,王者无私。
但是他却深知,那是不可能的事情,王者岂能无私?
非要知道陛下要吃几碗饭?
陛下的内帑的确赚钱很多,但是陛下的求财,多数都用在了京营上,而且很多时候,这是朝廷稳定的基础。
军队是压舱石,陛下用了于谦都想不到的办法,终于控制了京营,并且不断厚赏,防止军队的军纪败坏,又一方面严格禁止军队从事财经事务。
这世间很多事都是求上而得其下,陛下若真的是圣人了,这天下早就大乱套了。
于谦是一个很朴素的实用主义的人,这一点他和陛下的相性极高。
大家都是务实的人。
陛下已经很好了,非要跟太宗文皇帝那般只进不出,用朝廷的钱往内帑赚钱,也过犹不及。
理想和现实之间是有距离的,理想和现实的国家之制也要分得清。
陛下要有军队的忠诚,否则还怎么称得上王者?
这就是现实。
所以陛下赚钱,于谦总是乐呵,只要不忘记朝廷还有一份,他从来不吭声,站在干岸上看热闹。
“好了,不就是区区七百四十万两银子嘛!很多吗?很多吗?”林绣一拍桌子说道:“这是文华殿,咱们要吵,到盐铁会议上去吵去!”
王祜猛地站了起来,愤怒无比的说道:“区区七百四十万两银子?林绣!你怎么好意思说出这两个字的?!”
“你知道正统年间,每一年诸府折色,才一百三十万两银子吗!”
“你不知道,你只关心你自己!”
“区区?!”
林绣却不甚在意的说道:“你们自己收不上来税,还好意思说!”
“陛下劳师动众,甚至还亲征了,怎么不见你家尚书来啊!”
王祜真的是被这话怼的无话可守,他怒气冲冲大声的说道:“陛下,这内承运库太监,说话真的是太气人了!”
林绣的战斗力是比王祜要强很多的,林绣跟外廷吵架都是直奔着对方的心窝窝上攮,生怕攮的轻了,还会配上表情。
那种三分讥讽,七分不屑欠打的模样,让人血压噌的一下,就上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