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朕就是亡国之君(677)

作者:吾谁与归 阅读记录

“至正宝钞,在元廷北逃之后,就立刻作废了,但是这钱法,却从前宋用到了现在。”

“臣以为钞法比钱法,更安全。”

“臣不知道这个想法是否正确。”

朱祁钰从兴安手中接过了那几枚铜钱,又递给了兴安说道:“李爱卿说得对,钞法,某种意义上,的确比钱法更安全。”

钞法,是把百姓、缙绅、势要豪右、勋臣外戚,全都融入国家的所有利益和目标的保障手段。

朝廷本身沉沦,纸币跟着沉沦。

钞法在某种意义上,的确比钱法更安全。

南衙,到底在争取什么?

争取咨政院参政通政、争取优蠲海税、减少钞关,手段是通过争夺管理货币的垄断权。

朱祁钰手中的货币是御制银币、景泰通宝,而势要豪右之家手中的则是金花银,和无数的私铸钱、前朝遗留钱币。

朱祁钰要大规模铸造景泰通宝和御制银币,本身也是在争夺管理货币的垄断权。

“但是朕行钱法,并非钞法,短时间内不会更张。”朱祁钰摇头说道。

安全归安全,可是…百姓呢?

钞法对百姓而言,并不安全。

朝廷大量印发、发行大面额纸钞、一贯一两为计、势要豪右之家僭越权柄、王侯私请等等,都是对百姓百害而无一利。

钞法再好,不适合当下的大明,朱祁钰也不用。

“这就是你的第三问吗?私权与公权之间的矛盾?”朱祁钰继续问道。

南京到马鞍山约有百里,这一路上时间很多。

李贤俯首说道:“这就是臣的第三问,臣的第四问,既然朝廷承认私权,保护私权。”

“那是不是代表着允许抢劫、偷窃、诈骗、贪污、青稻钱、掠夺、暴力、强迫、垄断、操纵、囤积、操纵物价,以及击鼓传花等等不光彩的做法,来不断的获取社会劳动创造的财富?”

大明广泛的社会劳动,创造了寰宇之下最多的财富,但是一些人,正在如同窃贼一样,盗窃着大明的财富!

朱祁钰理所当然的说道:“当然不允许!”

“否则朕为何要亲自督办媚香楼大案呢?这件事和朕在德胜门外亲屡兵锋夺稽戾王龙旗大纛,一样重要啊!”

第三百六十二章 舍本逐末,礼乐崩坏

朱祁钰看着愤怒的李贤。

那种发自内心的愤怒。

如果称呼李贤为儒学士,那是在骂他,应该叫他道学士。

因为大明的儒学士,更多是称呼那些在社学和儒学堂读书,刚刚读完蒙学的人。

若称呼李贤这位正经的科举出身的大学士为儒学士,就像是在骂他小学还未毕业一样。

但是李贤读的的确是儒家经典,的确可以称之为儒学士。

儒家的经典,对道德是有一定的约束和要求的。

这也是朱祁钰不喜欢的一点,这种约束和要求,发展到了现在,变成了一种宗教性的东西,甚至僭越公权。

大明的这片土地只能有一个太阳!

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学问,亦或者正经的宗教的总经,都是劝人向善,这是招揽信众的基本诉求。

那么这群连儒学士都嫌弃的重利盗跖,人厌狗嫌的东西,该怎么具体定义呢?

朱祁钰笑着说道:“一群虫豸!”

“虫豸的下场只有死亡,不肯交税的虫豸,更加该死。”

朱祁钰已经很克制了,作为一名皇帝,他到了南京之后,徐承宗去给他们开会,这算是朱祁钰第二次好言相劝了。

他把一群胆大包天的家伙抄了家,砍了头,杀鸡儆猴。

如果还有人胆敢在大寒潮的时候,继续僭越公权,谋求私利,朱祁钰一定会让大军,将他们尽数抄家。

朱祁钰从来不是个好人,而是个被骂作是亡国之君的恶人。

这一点朱祁钰自己清楚的知道,而且认可,也希望大明上下清楚的认知,到这一点。

他是个无道昏君,别用枪指着他,真的会死。

他话锋一转说道:“但是我们无不注意到,也存在通过自己双手来积累财富的人,也就是正常劳动,纳税而富的人。”

朱祁钰在南京天天没事溜达,看到了很多的手工户,在努力的赚钱,养家糊口,这些人做生意,按时纳税。

大明有没有研究贫富差距的人?

有,而且很多。

比如浙江监察御史陈以谨就曾上奏:「百年以来,末利大兴,游惰成习。田多汙莱,数口之家室无余蓄,重以急征私求,愈不堪命。富者越富,贫者越贫。」

比如翰林院文林郎蔡羽上书陈言:「民之贫富,由来尚矣。富者起于勤,而贫者由于惰业。」

「故勤者日众日樽,以至盖其藏;惰者日荒日废,以至于流亡。是故贫者役于富,流亡者庸于土着。」

「此利其利,彼资其力,亦犹农末相资,而不相病也。」

民生在勤,勤则不匮。

这个道理没错,但是把复杂的贫富差异问题,简单归咎到百姓是否勤劳上去,是片面的,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,这是官僚惰政的主要手段。

翻译翻译就是树靶子。

关于贫富差距的思考,在大明的历史上,比比皆是。

比如兰陵笑笑生的神书《金瓶梅词话》,里面对于贫富的描写更多。

“所以,你究竟想问什么?朕已经用实际行动,给出了答案,虫豸就该去死。你还想问什么?”朱祁钰笑着问道。

李贤的十四问是一个很模糊的问题,他甚至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问什么。

他很疑惑,所以需要陛下解开一些疑惑。

上一篇: 春风吹[娱乐圈] 下一篇: 天价罪妻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