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73)
“这是最后一次了。”
哦,正统年间彻底停止了南下西洋诸事。
这就是很合理了,朱祁镇做出什么来,都不稀奇咧。
朱祁钰深吸了口气,看着窗外的月朗星稀,大明最后时候,貌似是穷死的吧。
金濂忽然行了个稽首礼说道:“陛下,臣有一言,不得不讲。”
金濂其实之前一句焚通州粮,惹得朱祁钰对他非常不满,好好的粮食,怎么能烧掉呢?
虽然后来误会解除,朱祁钰没有拿着这件事说。
但毕竟金濂给新皇帝留下了极差的印象,所以他现在是能少说话就少说话。
“讲,无碍。”朱祁钰点头说道。
金濂目光如炬的说道:“陛下!郑和七下西洋,宣扬武功,清理海盗,打通商路!如此庞大的、稳定的、繁荣的海上朝贡体系停止了。”
“但是停止了官营商路之后,我大明豆蔻、沉香、胡椒等物,并没有飞涨,也没有供不应求,而是非常稳定。”
“那必然是有人在经营着前人遗泽的商路,居中牟利。”
“太宗文皇帝留下的商路,被人僭越篡夺了,而朝中有人在为他们说话,阻拦官营商路。”
“而倭寇屡剿屡胜,却是如同离离草原,春风吹又生,臣以为这其中必然有所牵连。”
金濂说完之后,便默默的不再说话,官营停止了,那自然是民间商船往来频繁。
而倭寇大明一直在剿,但是越剿反而越猖獗,站在倭寇背后的到底是什么人?
这是金濂的提问,而不是弹劾。
这是陛下要思考的问题了。
朱祁钰点头说道:“太宗文皇帝留下的这条海上商路,并没有在停止下西洋之后,崩溃掉,而是是一些人吃的满嘴猪油。”
翻译翻译,就是造富神话嘛。
这就简单极了,朝堂上有人在替这些吃的满嘴猪油的家伙说话。
朱祁钰回头看了看皇宫,看了看吱吱呀呀关闭的内承运库,大明最起码,不可以穷死。
大明皇帝手里没有钱,就像是各地的知府、知县事们,为了完成税赋,不得不有求于当地缙绅们,说话自然不硬气。
为何大同知府霍瑄能支棱起来?
石亨在大同的时候,补齐了一部分的税赋,霍瑄当然可以不看缙绅们的脸色。
大明皇帝没有钱,怎么可能支棱的起来呢?
朱祁钰忽然想到了嘉靖皇帝朱厚熜,为了两百万太仓银,和朝臣们断断续续的吵了五六年的时间,都没吵赢,最后只拿到了二十万两,还被海瑞指着鼻子骂:嘉靖嘉靖,家家干净。
朱祁钰反复的思考着大明海贸应当如何再次振兴。
钱袋子这种事,就像男人的蛋蛋一样,必须要自己拿着才能安心啊。
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
金濂没有说答案,但是朱祁钰也猜到了一些答案,但是他终于搞清楚了,朱棣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。
一份可以可持续竭泽而渔的大事业。
一个可以可持续穷兵黩武的好办法。
就这样,被朱祁镇放弃了。
“陛下,到彰义门了。”兴安停稳了车驾,低声说道。
朱祁钰和金濂带着锦衣卫们,将一箱箱的银两抬上了城门,还有一箱箱的牛肉猪肉,这是户部带去的犒赏。
大明的人头赏,是北虏枭首五十两。但是一场大战之后,吃肉是免不了的事儿。
朱祁钰刚刚把东西顺着马道搬上了城墙,绕过四层的瓮城,吊到城下,在朦胧的月色下,他却看到了无数的骑卒和步战,正在由远及近。
“是敌袭吗?”朱祁钰面色凝重的问道。兴安张望了很久,才俯首说道:“看牙旗,是石将军回来了。”
朱祁钰才重重的松了口气,自己下了城墙,前往了彰义门外的民舍区。
“八百里分麾下炙,五十弦翻塞外声,沙场秋点兵。”朱祁钰看着一队队的军士,抬走了装着牛肉的箱子,不由的感慨。
于谦知道今天是送来犒赏的日子,但是完全没想到朱祁钰居然也亲自前来,颇为意外的带着刚刚凯旋归来的石亨和范广亲自迎接。
“此夜战接敌,杀数百人,抓俘四千余。”石亨虽然脱了甲胄,但是衣襟依旧带着血,他瞪着眼说道:“你们是没看到那些瓦剌人的表情,看到我们夜袭的时候,眼睛珠子都快瞪出来了。”
“可惜,有肉无酒。”石亨颇为遗憾的说道。
牛肉还在烹饪,稍后才能端到桌来,但是已经确定不得饮酒了。
“大明军令,行军不得饮酒,怎么,石总兵是想尝尝军法不成?”范广嗤笑了一声,嘲弄了石亨一番。
行军不得饮酒,是怕饮酒误事,规定极为严苛,这算明军的一个传统,因为酿酒需要消耗大量的粮食,洪武年间,还暂行过一段时间的禁酒令,直到洪武末年,禁酒令才慢慢名存实亡。
甚至后来,还闹出了秦淮河畔“妓鞋行酒”的狎妓之风,被朱元璋训斥。
但是大明军队的确不得饮酒作乐。
朱祁钰颇为疑惑的问道:“这四千余的俘虏,准备怎么办?”
“这些汉儿军与之前不同,需要仔细筛查之后,才能立户放人,但不会全部送去西山挖煤。”于谦俯首说道。这批俘虏和上一批又有不同,具体问题,具体对待。
不是一刀切,朱祁钰便放了心。
“临事辄思召卿,虑越职而止,朝中大小事,都想要于尚书指点,但是朕转念一想,是否超越了于尚书的职权,所以总是犹豫。”朱祁钰将这两天积压的朝政问题,集中咨询了一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