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797)
今夜是个不眠之夜。
恒林费氏的费亦应听着马蹄声在门外,阵阵的马蹄声就像踩在他的心里一样,阵阵心绞,他生怕自己的大门被踹开。
他参加了那天设在松江市舶司的前军指挥都司的会议,他回来之后,就对自己浙江地面的商贾,三令五申,这次少赚点。
大军打海盗不是为了海面安泰?
海面安泰,生意好做了,大家不是都赚钱吗?平江镇海,多好的事。
大军剿匪没收钱都是好的了!
还官办扑买,价格虽然不算高,但绝对有得赚。
但是费亦应从开完会就感觉到要出事,听着外面的马蹄声,他惊恐万分。
横林费氏他下了死命令,他们负责了一部分的腌菜、咸鱼和米粱,这部分费亦应压根就没敢假手于人,亲自验看。
马蹄声响了一夜。
费亦应松了口气,至少这次他们费氏没有倒霉,他们家门好好的,没有被砲石轰碎。
费亦应打开家门,就匆匆赶往了松江府市舶司,他一直恭候在市舶司衙门之外,他已经递了拜帖,希望能见李宾言一面。
这么大规模的抄家破户籍家的大事,他作为浙江商总,必须要见到李宾言,才能够安心。
一直等到晌午的时候,费亦应才见到了熬了一夜未曾休息的李宾言。
“参见李巡抚。”费亦应俯首说道。
李宾言看着费亦应,笑着说道:“附逆作乱没有费商总,媚香楼没有费商总,哄抬煤价没有费商总,哄抬市舶司物料没有费商总,这次以次充好又没有费商总。”
“费商总实在是深谙生存之道啊。”
费亦应等在外面的时候,焦头烂额,听到李宾言数来数去没有他们费氏,他终于松了口气。
这么多案子,撞上一个,都是死全家的事儿,他是费氏当家,他要自己活,也要自己费氏族人活。
这个商总哪有那么好当的?
“哪里哪里,就是活的明白些。”费亦应谦虚的说道。
他是个很明白的人,出了事他没有去找李贤,李宾言在这次征夷之事中,什么印绶都没挂。
但是人家有永乐剑,南衙地头上,真正说话算话,管事的还是李宾言。
李宾言是陛下的嫡系,天下佩尚方宝剑做事的臣子很多,比如现在的兵部尚书江渊,清查天下粮仓的时候,就挂着永乐剑,后来办完差事,就收回去了。
能一直挂着尚方宝剑的只有面前这位很和善的老好人了。
而且看陛下的意思,压根没打算收回去。
“费商总不忙着赚钱,怎么到我这破衙门来了?”李宾言疑惑的问道。
费亦应犹豫了许久才振声说道:“李巡抚即将大祸临头了。”
第四百一十四章 公车诣阙,上书鸣冤
费亦应犹豫了许久,拿出了一本写好的题本,放在了李宾言的桌前。
这本题本是他早就写好的,有投献之嫌疑。
不过费亦应现在是裤裆糊黄泥,不是屎也是屎了,他连夜写了这题本,就是提醒李宾言,小心一些。
李宾言拿起来看了许久,嘴角勾出了一抹笑意,他似乎对这件事不是很在意,而是笑着说道:“费商总要什么?”
费亦应大声的说道:“船引勘合。”
李宾言拿着手中的题本,点了点头,费亦应是个商人,若是无所求,那才是咄咄怪事,他拿着那本题本放到了一旁,笑着说道:“正经生意?”
“那不正经,李巡抚也不让干不是?”费亦应松了口气。
李宾言想了片刻说道:“费商总,莫要自误啊。”
费亦应瞬间惊出了一声冷汗,赶忙说道:“船引勘合,我不要了。”
这莫要自误四个字,直接差点吓得费亦应当场去世。
大明朝的官员什么时候这么狠了!
“费商总误会了,正经生意就好。”李宾言算是答应了下来,这次大规模的抓捕,也的确影响到了一些三桅海船勘合的发放。
费亦应以为他过了界,他用自己的题本换船引勘合,这是官商沆瀣一气,乃是陛下忌惮之事。
他其实误会了,李宾言说的莫要自误,自然是让费亦应做生意做的干净一些。
费亦应这才松了口气,他有点好奇的问道:“李巡抚不担心吗?”
李宾言点了点手中那份题本,满是奇怪的说道:“你说这个?不是什么大事。”
“我今天见你主要是想说一下船引勘合之事。”
李宾言叮嘱了费亦应许久关于正经生意的范围,尤其是买得吴船载吴女这种事,若是被发现了,那那是必然要挨重拳的,陛下对这种事很在意。
费亦应走了。
李宾言并没有多看几眼那本题本,费亦应要说的,李宾言早就知道了。
在动手抓人的时候,李宾言就想到了会出事。
乡贤郡望们,准备行动了。
汉朝的时候,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,上书的人,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,比如东方朔就是去公车府上书,整整三千多条竹简,汉武帝看完东方朔的竹简,任命东方朔为郎官。
公车诣阙上书,是中原王朝自汉朝之后,一项十分传统的政治活动。
呜冤重审和民众上书诉说请求的重要场所叫做阙门,公车府衙门就在这里。
公车诣阙,随着时间的推移,逐渐变为了金鸡、登闻鼓、肺石、谤木四种制式。
金鸡,多数都是群臣诣阙上表,登闻鼓用于诣阙鸣冤。
费亦应的题本里就提到了一个正在酝酿的风暴,民变。
具体而言,就是社会活动家们,看到了李宾言如此暴行,派兵抓人,必然要想办法去鸣冤,所以「自发」的聚集在一起,然后为这些被抓捕的人「诣阙鸣冤」,也自然会有人找到李宾言「痛陈利害」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