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885)
胡濙笑着说道:“你先不让她面圣,待到正使面圣,请到陛下旨意,再到会同馆宣旨便是。”
“但是陛下对域外女子一向不是很感兴趣,这件事能不能成,就不是我说了算了。”
往泰安宫里塞个人有多难?
除了那次选秀选了唐云燕和李惜儿以外,五年了,也就多了个陈婉娘。
还有一个疑似要入宫,但始终没有说法的冉思娘。
陛下对后宫是十分谨慎的,泰安宫水泼不进,滴水不漏。
胡濙没有自找麻烦,陛下对文臣从来都没有放松过一丝一毫的警惕。
尼古劳兹笑着说道:“胡尚书,我国风俗与大明风俗不同,我国风俗,女子也有继承皇位的权力。”
“也就是说,埃莱娜公主,也是继承人之一。”
胡濙对大明礼法极为精通,但是对域外礼法,就不是那么精通了。
他作为大明最懂礼法的人,立刻明白了,这叫做宣称权。
大明为何要捏着鼻子,承认了元朝的正朔地位,甚至给成吉思汗扣了个真人的名头?不就是为了这个宣称权吗?要知道当初大明可是红巾军起家,唱着红巾歌入的元大都,驱除鞑虏,复中华衣冠,可是长期口号。
若是大明哪一天要进攻泰西,那这就是最好的宣称权!
这怎么也要跟皇帝好好商量下,看能不能纳公主入宫中。
尤其是大秦国,也不是传承不过百年的撮尔小国,没有礼法,不懂规矩,这纳入宫中,将来皇子带着大军征战,以光复罗马为由,是个再正当不过的理由了。
胡濙心中思虑万千,却不动声色的说道:“我大明朝臣为陛下马首是瞻,全凭陛下心意。”
“陛下对贵国送来的文牍非常有兴趣,但是这翻译之事,却有点麻烦,不知道尼古劳兹正使,能不能教几个徒弟,学一学贵国文字?”
胡濙要尼古劳兹帮忙培养翻译人才,但是翻译之事,却由大明来做。
唐三藏取天竺取经,还得自己去,这直接送来了,这是天大的好事。
中原王朝从来不是故步自封,而是善于吸纳和融合外来文化。
这也是文明绵延的最大秘诀,维持中原王朝活力不可缺失手段之一。
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来与大思辨
故步自封、安于现状,抱着祖宗之法,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,对着所有的域外文化,皆以蛮夷二字论之,是自取灭亡之道。
一个文明的生命力,来源于它的海纳百川。
好人兀鲁伯超越了时代,制作出了六分仪,计算出了地轴倾角,测算了精准的岁差,在三角函数和球面几何有着杰出的贡献。
瓦剌西进,攻破了撒马尔罕,好人兀鲁伯的所有收获,都送到了大明。
这些东西,大明要还是不要?!
答案是肯定的。
此时的大明,并没有失去进取心和包容心。
洪武十五年,太祖高皇帝,曾经在奉天门召见大学士吴伯宗和翰林李肿,命令翻译西域天文书。
而后吴伯宗组织了钦天监灵台郎海达尔·阿答兀丁,回回大师马沙亦黑、马哈麻等人,在南京右顺门开局,共同翻译西域天文阴阳历象,次第译之。
最终得土盘历法,推算天时,制万年历,核准《大统历》。
当然祖宗之法,可谓是一大政斗杀器,但凡是不符合利益诉求,就以祖宗之法驳斥之,历代并不罕见。
祖宗之法解释权,现在在陛下手中,这是胡濙主动交上去的。
所以,群臣们玩祖宗之法,就得先玩得过胡濙。
尼古劳兹略微有些颤抖的说道:“胡尚书,我有一个疑问,还请胡尚书知道答案,务必告诉我,我已经被困惑了三十余年。”
“请讲。”胡濙点头,示意尼古劳兹问,若是知道答案,必然知无不言,言无不尽,当然不能说的他自然不会说。
尼古劳兹已经见识到了大明的繁华,而且这种繁华,在有生之年,并不会结束,这种鼎盛,会持续多久十年?二十年?还是两百年才会消失?
他郑重的问道:“为什么中国可以到今天如此的强盛,国家疆域及其广大,人民众多,人民安居乐业,法度严明,似乎从未断绝过,我很疑惑。”
胡濙放下了茶盏,忽然伸手,拿过了尼古劳兹的茶杯,笑着说道:“我的还是我的,你的也是我的。”
尼古劳兹不明所以的看着胡濙,挠了挠头,这话说的有点莫名其妙,但是似乎符合埃莱娜的第一印象,霸道。
胡濙笑着说道:“中国自古以来,就不是一个自己不去,别人也不许来的国家,我们曾经把所有的佛经翻译为了汉字,然后汉字去诠释他的含义。”
尼古劳兹这才明白了胡濙的意思,笑着说道:“哦,我明白了,这真的是太神奇了。”
胡濙没说完。
一旦翻译完了,就开始了去芜存菁,等到理解了其精髓之后,就开始将其同化,不肯同化,那就只能灭了。
其具体表现为三武灭佛。
魏太武帝、北周武帝、唐武帝,虽然各帝王动机不一,情况也各不相同,但是其目的却是如出一辙,措施基本相似,结果大同小异。
目的是消除思想文化领域的冲突,强迫僧团改变道风方面的缺陷,平衡僧俗之间的经济利益。
僧侣爬到权力的核心,这是大明诸多明公,绝不允许发生的事儿,寺院地主经济,更是为统治者所不喜的。那是刨皇帝的税根。
大明也刚刚经历了一次小灭佛。
大隆兴寺杨禅师被送到了瓦剌感化瓦剌人去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