朕就是亡国之君(901)
朱祁钰想了半天说道:“洪武初年,太祖高皇帝曾题字刻石曰:纯正不曲书如其人,称其武圣。就以武圣庙为外匾额,内匾为三界靖魔大帝吧。”
“然后设秦桧、王氏、万俟卨、张俊像于庙前。”
外匾额武圣庙,内匾三界靖魔大帝,雅俗共赏。
朱祁钰又给岳飞写了一副对联:「青山有幸埋忠骨,白铁无辜铸佞臣。」
这是松江府一名女子徐氏,在《岳墓》之中的一句诗,是写在岳王庙之前。
明宪宗成化十一年,朱祁钰的大侄子朱见深首次在岳飞庙前铸秦桧跪像,其政治意图,就是减缓南北矛盾,增加共同价值观构建。
而且大成功,成化十二年,跪像就被毁的面目全非,不得不重铸了一次。过往之人,无不踹两脚,这再硬的白铁,也受不住。
“会不会有人反对呢?”朱祁钰停笔,吹干了墨迹,看了许久,至少自己的字,对得起岳武穆的威名。
胡濙摇头说道:“不会。”
捧岳飞,在大明是政治正确,是大明法理和国家构建中的重要一环。
朱祁钰认真的思考了许久说道:“南北榜的问题,的确要解决。”
“是不是可以依据各省情况不同,将进士、举人名额,再细分一下?”
朱祁钰这又是抄方法论了,南北之争,风力强劲,是因为合力强劲,其本质是资源分配不均导致的,分而化之,是个不错的法子。
这是在社会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的最优解。
胡濙眼前一亮,和于谦对视了一眼,俯首说道:“可以试试。”
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
胡濙察觉到了分省份定进士名额的妙处。
因为这样一来的话,就可以让朝中南北党争的风力,变成南北内部的倾轧,这个时候,就需要一个裁判,朝廷自然就是裁判。
朋党有三,其一为同榜,其二为同乡,其三为同师。
那么每次科举之后,立刻变成了就会变成南北榜的合力,这种争斗,显然是不符合朝廷的诉求,朝廷并不想出现无法控制的党争,最终酿成党祸盈天。
党内无派,千奇百怪。
一个朝廷之内,必然会有一个个小团体,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,这其中同榜的风力最大,其次是同乡,最次的是同师。
要想彻底解决南北党争,就得彻底解决发展不均衡。
但是这在有生之年,几乎不可能看到。
也不是胡濙对陛下有疑虑,发展不均衡,自古有之,可见的历史长河,根本无法解决,只能通过政策进行缓和。
无法彻底解决根本问题,那么如何缓解这种南北党争,就成了礼部尚书最头疼的事儿。
作为三十年礼部尚书的胡濙,他被这个问题困扰了许久。
现在陛下给了两种手段,一个是塑造共同价值观,捧岳飞,封岳飞为武圣,三界靖魔大帝,制造向心力。
第二个手段则是像拆分南直隶一样,拆分科举之后,南北榜合力。
胡濙俯首说道:“陛下圣明。”
朱祁钰却有点担忧的说道:“胡尚书,这办起来会不会很困难?”
胡濙一愣,疑惑的说道:“陛下何出此言,此事又有何难?”
胡濙洗地那是副业,他的主要工作是礼部尚书,这是他的本职工作,这有什么难的地方吗?
礼部的事儿,什么时候让陛下头疼过?
朱祁钰满是感慨的说道:“两宋党祸盈天,其党争始终没有办法解决,这件事好办吗?”
“朕以为,这事很难啊。”
胡濙这才知道陛下担忧什么,笑着说道:“陛下多虑了,大明的南北党争和两宋党争比起来,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。”
“在医道一途中,有一种病,药石无救,那就是天弃,就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病,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。”
“两宋党争,皆因宋太祖皇帝的革故鼎新和宋太宗的祖宗之法,根本不能从源头治理,何来缓解症状之理?”
朱祁钰这才恍然。
大明的南北分歧是地域上的经济、文化、军事等等方面发展不均衡引起,是蛋糕的问题。
但是两宋的党争,说难听点,就是驴车战神宋太宗赵光义自己故意挑起的,目的就是为了巩固统治。
大明是极力阻止党争的,直到明末时候,东林和阉党才开始刀刀见血,出现党祸盈天。
收复燕云十六州无望的大宋,只能借着党争这种手段,斗蛐蛐一样的控制群臣,斗蛐蛐是术,不是道。
先天绝症,其实鞑清也有。
鞑清是南下入主中原,其满汉矛盾,就是先天绝症,直到清廷灭亡,这一直是根本矛盾之一,而且愈演愈烈,就像是宋朝的党祸一样。
鞑清入关之后,把岳飞庙全数捣毁,到了雍正的时候,雍正才复建岳飞庙,岳王祠,再树秦桧等人的跪像。
这是鞑清政策转向的一个重要的风向标,雍正结结实实给鞑清续了一百年的命。
若非雍正的及时调头,调整朝中政策,不再以镇压为主,而是全面主导满贵人们全面汉化,鞑清哪有二百七十六年国运?
要不然小四儿乾隆,能可劲儿霍霍?
小四儿他有个好爹。
党争,无疑是阻拦经济、文化、政治、思想、军事进行全面大思辨的巨大阻力,解决社会矛盾的最大阻力。
因为党争从来没有对错,只有输赢。
经历了巨大的痛苦,却没有巨大的进步,反而沉沦在了党争之中,苦,白受了,血,也白流了。
先天绝症的大宋和鞑清,都是因为党祸阻止了思辨,阻止了社会进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