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[综]逼王的自我修养(175)

作者: 观冥 阅读记录

“阁下果真好气量,竟肯亲自为心爱之人送聘。”看石之轩的样子,应当还不知道结亲之人是商青雅和鲁妙子。碧秀心乐得再给他添把火。

石之轩一道劲气击落了她身旁的树枝,寒声道:“石某之事,不劳慈航静斋费心。”

碧秀心做出痛惜的样子,叹了口气,什么也没说便离开了。石之轩这样生气,到了飞马牧场必有一桩血案,她不需阻拦,任他去闹个天翻地覆便好。

*

时如流水,转瞬飞逝,大半个月过去都未听到什么动静,碧秀心终于坐不住了。

她回到慈航静斋,梵清惠等人亦已归来许久,见她孤身一人,便知事情并不顺利。

再一打听,气成那样的邪王竟好言把聘礼尽数送到了飞马牧场,什么也没做就离开了,如何还能不知自己上当了。

梵清惠安慰她道:“万花已为我们挑选合适之人前去朝堂,延续大隋气运,秀心既然失利,此事就不要再想了。”

碧秀心羞愤难当,斥道:“我怎会想到那花间派的魔头竟是个断袖!他不喜欢女子,自然对我等都看不入眼!难怪他潜入佛门,对《慈航剑典》视若无睹,却投身在四大圣僧门下……”

四大圣僧脸色一滞,连呼佛号道:“不可妄言啊!”

梵清惠也尴尬道:“秀心!”

碧秀心叹道:“而今万花在民间之威,几已压过慈航静斋,我担心……”

梵清惠拍了拍她肩头: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。万花宜友不宜敌,我深知先生为人,他既然说了,必会践行。国势非三五日可以看出,须有三年五载才见成效,我们且静观其变。”

众人点头应是。

石之轩化名裴矩,入驻朝堂,隋帝命他监管西域互市之事。短短数年间,他在原本一片空白的基础上,不带一兵一卒,在西域初步建立起了隋朝的霸主地位,深得隋帝信任。而邪王在江湖中销声匿迹,魔门实权落在祝玉研手中。

慈航静斋深感万花手段莫测,连邪王石之轩都能轻易拿下。

时值突厥强盛,石之轩献计,唆使突厥分立,使突厥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,内战连连,无暇再顾中原。隋朝左右逢源,蒸蒸日上,形势一片大好。

此时都蓝与达头联盟,大败东突厥之突利,突利遂南下归附隋朝。隋帝任命太平公史万岁为行军总管、裴矩为行军长史,出兵定襄道,趁机攻打突厥。

然突利虽为盟友,亦不可不防,东突厥有大漠草原第一高手毕玄,人称“武尊”,突利对其甚是看重,将其委以将军重任。隋兵与东突厥联盟,战场前,盟友有大宗师级别的高手坐镇,看似以精兵卖力支援,实则是震慑大隋军心,冲锋陷阵中对这凶悍的盟友生出畏惧,日后不敢与之匹敌。

隋兵虽有石之轩在,可他在人前是一个文臣,而中原大宗师宁道奇又是道家无为散人,不会出手管这里的事情。

石之轩思来想去,便想到了萧昊。

他命人传出消息,东突厥大宗师毕玄欺大隋无人,隋军将士士气低迷,宁道奇撒手不问世事,毫无大宗师忧国忧民之风范。

一夜之间街头巷尾都骂起了那些道貌岸然、到了大事就缩头缩尾的正道。

不出三日,万花谷昭告天下,谷主愿亲自出山为隋军坐镇,助将士们一臂之力。

作者有话要说:  PS.文里的突利(阿史那氏·染干)是大唐原着里那个突利(阿史那氏·什钵苾)的爷爷……没错这祖孙俩都号为突利可汗,并不是穿越√

*

碧秀心:猝不及防一把狗粮。

梵清惠:猝不及防一把狗粮。

四大圣僧:猝不及防一把狗粮。

宁道奇:QAQ撒狗粮还要黑我一把!

石之轩:谁让你跟尼姑们走得近……

昊昊:???你们在说什么??我就是想刷个逼格……

第98章 逍遥风月花间游·二十六

塞上江南,水草丰美。

萧昊如约来到石之轩大军所在的河套地区, 受到隋军的热情相迎。

大隋教唆支持突利反叛, 突利反叛失败后, 隋帝便允诺他河套地区,并且承认突利的可汗地位, 使其作为隋的盟邦。

此次大隋正式出兵讨伐突厥,正是助突利对抗达头。突利本该积极配合,但因被派来之人是裴矩, 突厥内部曾有许多关于此人阴谋的流言, 以至于他对这个盟友态度并不能算好。

突厥曾有传言, 说裴矩此人阴险狡诈,是刻意使突厥分裂的罪魁祸首, 这些年突厥内部征战不休正是出自此人手笔。他游走于突厥各方势力巧舌如簧, 若不是他, 突厥或许不是如今四分五裂的模样。

憎恨有加, 表面功夫却还是要做足。但明里暗里,讥讽嘲弄、摆看脸色, 都是常有的事情。

加上东突厥有武尊毕玄为大将, 毕玄在军中地位极高, 突厥战士视他为神明。每次毕玄高调出现, 隋军都只能忍气吞声, 眼睁睁看着这群被称为盟军的虎狼强横炫耀,抢拿功绩,好像攻打达头这件事上, 隋军不过是个陪衬似的。

这一切只因隋军之中没有突厥大军那样可以成为精神信仰的人物,他们虽有精兵良将,有石之轩为他们运筹帷幄,但屡屡被欺辱,又打不过人家,受到了嘲笑欺凌只能往肚里咽,一众将士们早就憋得满腹怒火。

能和对面大宗师对抗的,便只有大宗师,而中原被称为大宗师的那个人,是个两袖清风不闻战事的清静散人,隋军将士又恼又窝火,只恨自己练不成那样绝顶的功夫。

盟友关系不能轻易破坏,他们受了委屈也不能大张旗鼓声讨回去,哪怕是有人能下下那群气焰嚣张的突厥人的面子,落落他们的威风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