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月亮和蝉(427)

作者: 时不可兮 阅读记录

鲍萍萍很是惊讶冲对面踮着脚望了望,只见草丛里爬出两人踉跄地离开。

杭澈回来后,宋知惊讶地问,“你早就发现他们了?”

“上午在艺术街就一直跟着了。”杭澈左手拍了拍身上的水珠。

鲍萍萍一脸愁容,“那明天我们是不是要上头条了?”

“也许吧。”杭澈接过宋知递上来的餐巾纸不以为然。

“放心,我给wendy姐打个电话。”鲍萍萍忙从口袋掏出手机,“这件事不会影响到你。”

杭澈伸手盖在她手机上,“没关系的,沈老板最近挺闲的。”

鲍萍萍与之对视,最终败下阵来,将手机放回口袋,“总之,今天谢谢你们。”

“我不过是陪宋知过来一趟,什么都没做。”

“谢谢宋律师。”

“不客气。”

警局门口终究不是说话的地方,鲍萍萍说什么也要请客,两人推脱不过便和她一起去了之前那家很有格调的私厨饭店。

说来也巧,这里不正是杭澈在卫生间见证陆墨落荒而逃的地方吗?

也许疑问也将在这里被打开。

“她们说的话,你们都听见了吧。”鲍萍萍开门见山。

杭澈摘下口罩并不掩饰,“嗯。”

“但我想陆老师不是那样的人,事情也不是她们说的那样,对吧?”宋知放下背包落座。

来派出所之前,杭澈和宋知也曾想过能让鲍萍萍大打出手的原因,然而事实却比她们预想的更加匪夷所思。

第212章 人之为言,苟亦无从(4)

陆墨原是戏剧学院的副教授,那时候她意气风发才情无两,是学院最年轻的副教授,学术研究稳扎稳打,为人严谨,前途无量。

对于这种公私分明的老师,学生尊敬但并不亲近,鲍萍萍第一次上陆墨的课程时,阶梯教室一半人都不到。

老师站在讲台上自信从容地打开讲义,阐述戏剧发展历程,讲台下的学生交头接耳各自干着自己的事情。

介绍完戏剧发展历史后,陆墨在第一节课上给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部电影《海上钢琴师》。

比起听课,看电影自然更让人感兴趣,不过鲍萍萍觉得无聊透顶,直接趴在桌上昏昏欲睡。

电影结束后,陆墨点名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和看法。

鲍萍萍成为那个“幸运者”,这部电影她之前便看过,“于是我特别不给她面子地说了句,没什么特别感悟,就觉得男主不下船的决定挺蠢的。”

没等她说完,一旁的女生不满道:“你懂什么啊!我都看哭了,你也太没品位了吧!”

毕竟是经典电影,居然用愚蠢来形容主人公,周围人纷纷投来目光,看一看这位口气了得的大神何许人也。

陆墨并未恼怒,只是走下讲台顺着阶梯教室的台阶往上走,“眼泪不是特权,对一部的作品欣赏和共情不应该建立在对异己者的贬低和嘲讽上。”

“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,兴趣和喜好是为了向同频者传递善意,不是以此为矛划分阵营。”陆墨看着她温柔一笑。

鲍萍萍没想到陆墨居然会帮她说话,一时站在原地不知所措。

陆墨转身后右手轻轻在她的桌面敲了敲示意她坐下。“这位同学非常诚实,对于学术对于自己,诚实都是最可贵的品质。”

那一刻鲍萍萍突然懂得了学习的意义,此后她从未缺席陆墨的任何一堂课。

戏剧文学系还有一位风云人物,和陆墨不同,那一位善交际左右逢源,路过的石头都能聊上几句,是学校论坛公认戏剧文学系最受欢迎的课程讲师,她一头短发颇具个性,为人亲和幽默风趣,深得学生爱戴,每每开课总是座无虚席。

“是许观风吗?”杭澈问。

鲍萍萍一愣,震惊杭澈的洞察力同时点头肯定。

许观风是典型的学术派,擅长交际,陆墨是实践派,敦行踏实。

那一年,学院收紧了研究生招生名额和答辩通过率,很多事情都在慢慢发生了改变。

“有名利的地方,就有是非,哪怕是学府,也是一样的。”鲍萍萍感叹。

一次院里组织学术交流会,系领导点名让许观风作为代表去参加。

许观风学术造诣很深,独独一手字写的不忍直视,便拜托陆墨帮自己誊抄演讲稿。

宋知想了想,“陆老师拒绝了吗。”

鲍萍萍点了点头,“没有,陆老师真心替许观风高兴,熬夜替她誊抄好了发言词。”

“所以是稿子出了什么问题?”杭澈接着问。

鲍萍萍苦笑一声,“演讲稿没出问题,问题出在陆老师写得太好了。”

交流大会领头的是国家电视剧编剧工作委员会会长,此人对书法研究颇深,每每看到写得好的字画和笔迹,必要反复观赏,不吝夸赞。

所以他提出了这一次所有人的发言稿都必须是手写,也就有了之前拜托陆墨一事。

当会长经过许观风座位时,余光瞥见桌上的那篇演讲稿,满纸的文字笔走龙蛇,清婉俊逸。

他当即拿起稿子上下打量,转身对着身后的随行人员大为称赞,这时许观风从人群中走出,俊朗英气谦逊有礼。

会长连连称道字如其人,赞她大有可为前途无量,并向其抛出了橄榄枝。

面对众人的祝贺和肯定,有些话说出口只能是扫兴,许观风半推半就地默认了所有。很快,她被吸纳为编剧工作委员会成员。

陆墨一门心思都在调查研究上,不善交际,因她教学严谨,审核严格,通过率低,而许观风对待学生多半温声细语态度和善,渐渐地跟着陆墨她的学生也有了些怨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