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和夫君相看两厌(149)
苏露青跟着在心中思忖:
绛州暗流涌动,但无论如何暗涌,终归都是绛州地界上的事,属于自己人提防自己人,而她这个京中派来的,一出现在绛州,就打破了这个平衡。
所以无论明里暗里,她都必然会站在整个绛州的对立面。
秦淮舟这番话,与她之前的猜测相差无几,确认过这一点,她放慢些脚步。
正巧看到薛铭带了几个人往公廨处走,两拨人遥遥打了个照面,薛铭朝着他们这边微微颔首示意一下。
“你说得有理,这里总归是绛州大营管束的地界,本使初来乍到,多有不便之处,不过么——”
说话间,薛铭已经从他们这边经过,两边话音都是寻常音量,两个胥吏的话刚巧也传过来,“……州学学子的文牒的确在府衙之内也存有一份,依着名册上的人来找,应该不会出差错。”
听起来还是在商议修缮州学寝院的事。
苏露青只稍稍分了下神,随即接着刚刚没说完的话,自然的往下说,“陈御史之死,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隐去,栾司马既也是奉旨来查,何必非要将简单的事,弄得这么复杂呢?”
说到后面,便有些剑拔弩张的意思。
余光里瞥到薛铭转头往这边看来,她只做不知,继续冷笑道,“我要再去陈御史的屋子查看,栾司马若是没有别的吩咐,我就先告辞了。”
秦淮舟不动声色打量一眼不远处的薛铭,仍是昂首阔步朝前走,隐隐有要超过苏露青的架势。
“巧了,我今日正好无事,也打算再看看陈御史的遗物,苏提点若是不介意,不如一同前去?”
两人似乎都在负气,走路的速度很快,带起一阵风。
“薛参军?”胥吏迟迟没见薛铭跟上,回头叫了一声。
薛铭收回目光,“嗯,你们继续。”
……
陈戬的房门前依然有值守的衙差,看到两人过来,正在打呵欠的衙差连忙闭上嘴,站得直了些。
“见过两位府君。”
秦淮舟点了点头,指指里面,“没人进去吧?”
“栾司马放心,里面没有人进过。”
“行了,我和苏提点有事要谈,你们都下去,走远点儿。”
衙差听到这话,如蒙大赦,立即离开这处地方。
等人都走了,秦淮舟往临近几处院子看去一眼,问苏露青,“苏提点打算先行?”
苏露青也没和他客气,“好啊,劳烦秦侯多在此处周旋。”
说完,她推开临近的院门,走入其中。
三堂西边这几处院子都是客院,平日里用的不多,杂役也疏于打扫,一走进去只觉得灰尘漫天,看院中门窗,也是久违开启的模样。
她没多耽搁,直接往下一处院子走去。
这间屋子就在她所在院子的隔壁,看上去明显方才那两处整洁许多,陈戬单人独院,厢房简单打理过,收拾最细致的还是院中主屋,也就是陈戬真正的居所。
她推门走进去,里面有些空,但仍留了一点无关紧要的东西。
正要细看,忽听院外有响动,听上去有很多人经过,她立即从屋内撤出,赶在那些声音更近之前,回到一开始的屋子。
听到她脚步匆匆,秦淮舟回身看向她,以眼神询问。
苏露青径直走到桌边,“那边的人出来了。”
秦淮舟会意,果然,没过多久先前被遣走的衙差也匆匆回来,随后进来的是薛铭。
“苏提点,栾司马。”
两人听到声音,转头往薛铭那边看。
“后日是花朝节,邹刺史打算请两位府君前去赏玩一番,还请两位府君赏脸同去。”
“花朝节?”苏露青笑道,“看来邹刺史也是个风雅之人。”
薛铭:“绛州的花朝节天下闻名,不单有赏花踏青,襄河两岸也都设有船只,行船赏景,岂不快哉。”
“是个好去处,”苏露青点点头,“既是邹刺史相邀,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。”
秦淮舟也道,“也好,整日里在这些事情上打转,也没转出什么名声,不如先散散心。”
薛铭见状,又补充道,“襄河最有名的一段,是在城外襄山一带,花朝时节山花烂漫,隔水相望又另有一番意趣,两位府君若是感兴趣,州府上下可陪同两位府君出城一游,共赏山水之美。”
这话的意思是,花朝节那天除了出城,还一整日都在水上。
水上行船,可动手脚之处颇多,于山中高处设伏,可以控制船一直行在弓弩的射程内。
如此依山傍水,真是适合下手的好地点。
苏露青不动声色打量薛铭,“的确更不错,不知同游者除了薛参军和邹刺史,还有哪些同僚?”
“州府属官、胥吏都会同行,苏提点若是觉得同行者太多……”
“不多,”苏露青摆摆手,意有所指,“人多热闹。”
定好了花朝节同游的行程,天色也暗下来,薛铭又听从邹凯的吩咐,邀两人共用晚膳。
席间又商谈了些陈戬来绛州以后发生的事,说到一半,邹凯更是将法曹也叫过来,与二人解惑。
因着商谈的事,一顿饭又用到很晚,等各自散去时,也快到了就寝的时辰。
苏露青回房稍作准备,便再次悄然潜进临院。
因要掩人耳目,屋内不好用火烛,只能借着稀微月色,在屋内仔细翻找。
桌案,柜子,原本放在这些地方的东西都被搬进伪装后的客房里,她蹲在桌子下,从一处不起眼的角落摸出一个纸团,借着窗边月色打开纸团,上面是拟到一半的奏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