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穿成帝国双璧之子(汉)(21)

作者:鸦瞳 阅读记录

想明白其中关窍,卫无忧便吩咐刺儿快去寻人打磨水晶。这个时辰也不必往庄子上找匠奴了,九市里多找十几个人回来用,越快越好。

人多就是力量大,技术跟不上,有的是人头来凑。

趁着匠人们打磨凹透镜,卫无忧让府中官奴们将纸张一层层糊起来,直到达成一定硬度和厚度。

这时候,纸张两张一组,分别卷成大小两个圆台(上圆细下圆粗),用浆糊封妥帖后,将小圆台从大圆台中穿过。

因为小圆台的粗头比大圆台的细头要大,两只圆台就会卡在一处。

最后,只需要将凸透镜固定在整个器械粗的一头,而凹透镜固定在细的一头。再随机上下抽动较小的圆台,调整好清晰度就可以视物了。

这东西自然比不是后世的真货,大致类似于明清时期的单圆筒折射式望远镜,又叫做“千里眼”。

可卫无忧却觉得足够了。

推进时代的技术进步,只需要步步多跨小半幅,在生产力稳步抬头的同时,有些意识觉醒是自然而然的。

若一步迈得太大,才容易扯到裆呢。

新制成的望远镜很有趣,侍候在身边的小僮们惊奇不已。

卫无忧调侃:“刺儿别

44. 反其道而行 救老百姓=向老百姓求救?……

刘彻确实对卫无忧抱了一些额外的期待。

最早从董仲舒那里听说“军训”一事后,皇帝陛下的反应便有些耐人寻味。他收下了老董着卫小忧写的几行军训简章,暂且按下不表,还刻意置身事外,观察起了小家伙。

从锅巴、油炒面,到钢锭、水泥、混凝土,刘彻静静看着这臭小子一个接一个憋大招,心里那点猜想越发落实了。

无忧这孩子,当真是上苍赐予他的祐国之宝吧。

已过而立之年的皇帝陛下有些唏嘘起来。

若是当年没有将孩子送出去,会不会……不,若是不送,便没有今日了。

刘彻很快就安抚好自己的情绪,转头又开始给小家伙挑刺了。

他敏锐地察觉到,卫无忧小盆友知晓的神仙之术或许还要更多,只不过这小子生性懒散,外加想得多,似乎在替卫家怕什么,给他吐出来的技术都是被动的。

怎么个被动法呢?

那就是这小子目前几乎所有的发明和技术,都是为了卫青和霍去病这场仗,他甚至还关心他们在草原上如何吃得更好!

刘彻嘟嘟囔囔的,有点小情绪了。

皇帝陛下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漫天横飞的醋劲儿,便大手一挥在这节骨眼上闹出个军训。

他要看看,卫无忧是不是真的如他猜的那般,被逼着才能显山露水一二。

刘彻年近三十得子,对刘据即便看重疼爱,却到底没有亲手带过孩子;刘据呢,虽仰慕父皇,但小小年纪已经学会了独处,父子之间越发没有沟通之道。

因而,刘彻拍板军训之后,甚至都没有意识到卫小忧只是个五岁的孩子,发热刚好的情况下,参与这趟训练具有一定的危险性。

如今,知道人在渼陂湖上吃嘛嘛香,刘小猪就更不会反省了。

皇帝陛下闲着无事,对四喜挥挥手:“去,将南军卫尉给朕叫来,最后那项考核朕改主意了,有旁的打算。”

京都有南北两军,北军由执金吾掌管,负责京城巡查;而南军由卫尉执掌,护卫帝王身侧。

卫尉得了四喜的提点,心中一阵发憷,进个殿门走出了“壮士英勇不复还”的气势。

……

另一头,渼陂湖上。

卫无忧几个人吃饱

45. 新肥料 大汉精灵军团。(二更)……

刘彻作壁上观,无非就想看卫无忧能弄出什么新花样。

这回可算满意了。

花样确实是挺花,连带着身上这迷彩袍,还有腰间的千里眼也同样吸睛。

皇帝陛下挥挥手,结束了这场闹剧,将两个小猴子从腿上摘下来。

“说说吧,你们俩是怎么凑到一处的。”

刘小据开心卖人:“是无忧教我的,说战时同盟能将父皇炸出来,我们就一起赢啦!”

刘彻扶额,头疼的看了看这个傻的,又挑眉望向那个猴精的:“怎么猜到的?”

指的是被掳之人就是他自己的事儿。

刘据这一棒子,叫本来准备卖萌装傻的卫小忧愣在当场,半晌才悻悻憋出一句:“就……来传话的小宦官对您这个百姓也太恭敬了些。”

刘彻畅笑。

不是为卫无忧小盆友的聪颖,而是瞧见这小狐貍被据儿坑到,突然觉得天然也有天然的好。

谁能保证,天然呆不会长成天然黑呢?

刘彻心情转好,没再追究这件事儿,全幅注意力都放在了卫无忧的两样宝贝上。眼神很直白:朕要它!

卫小四心中暗骂,面上还要像个热情小销售一般,介绍自己的两样新发明。

刘彻越听越欣喜,欣喜中还带了一丝小醋劲儿,又是给你两个将军爹的!

帝王压住情绪,点点头:“不错,据儿这件……‘迷彩袍’朕就留用了,你这‘千里眼’也不错。”

刘彻轻咳一声,就差直接说朕特想要了。

卫小四能不明白嘛,只好主动上贡,一时间,首位上的皇帝乐得开花,宛如刚刚搜刮完民脂民膏的地主老财。

卫无忧辛苦一趟,自然不肯一点好处都没有,至少,也要把刘彻放话出去的“一个心愿”给收回来。

卫小四站在殿中扭扭捏捏,磨磨蹭蹭,看得刘彻浑身难受:“说吧说吧,朕一言九鼎,你们有什么心愿,只要合理,都可以满足。”

卫无忧:“当真?”

同类小说推荐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