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天子御刑(106)

作者: 张听劝 阅读记录

季立春为人翛然,说出口的话总显得随随便便。陆辰还从未见过他态度如此严肃过的样子,于是也莫名紧张了起来,正襟危坐,洗耳恭听。

季立春见他碗中的茶几欲见底,拎起火炉上的茶壶为他续满。

听着水入茶碗那淅淅沥沥的声响,陆辰心想,对方要说的故事,一定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完的。

季立春道:“说是重阳日的事,事情,却要从八年前开始说起……”

一张桌子,一壶药茶,一段纠缠了足足八年的秘辛。

时间总会麻痹人的神经,若不是这样铺开来说,季立春都还没察觉颜知原来变了许多。

当年的二甲进士和如今的大理寺卿,已全然不像是同一个人了。

季立春知道颜知必然不会愿意自己那些事被带到人前,而他也从来不是多嘴多舌,搬弄是非的人。

可陆辰不一样,这个年轻人视颜知为师长,哪怕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,也定然不会轻视他分毫。

他和自己一样,长久以来,都只看见了颜知的其中一面,他看见的是颜知的智慧与强韧,而自己只看见了颜知的阴郁与挣扎。

可这两者都并不是完整的颜知,颜知遗世独立,总习惯背对着所有人,不想让人看见自己的难为之处。季立春知道,如果不能将完整的颜知复原,他既没有办法救治颜知,也没有办法着成那本《心境澄明》。

之前放下豪言壮语的自己实在是太天真了,光凭那些草药方子,怎么可能足以挽救一个早已踩在悬崖边的人?

别说皇帝步步紧逼,就算他愿放手。颜知这样的脾性,即便顺利回乡,安葬完母亲之后,难道可以背负着那么多条人命,心安理得的成家立业,从此一生无忧吗?

听着颜大人从初入朝堂至今遭受的一切,陆辰的眼眶渐渐泛红,捧着茶碗的手指节发白。

而那故事峰回路转,百川入海,最终回到了数月之前的重阳日。所谓“误食”的真相,不过是一个人被逼到绝境之后的孤注一掷。

直至这一刻,陆辰才终于听懂,那日湖边颜大人留下的话了。

他也终于明白,自己为什么会从大理寺去了翰林院,又从翰林院去了长乐宫。

原来从那时起,颜大人便已经决定用性命亲自给这一场罪恶画上句点了。而他托付到自己身上的,是长乐宫的小殿下,亦是大衡的未来。

说来惭愧,他虽去了长乐宫做讲学,却因为一心扑在判官案上,鲜少花时间在薛王殿下身上。可即便是那样短暂的相处,他也能察觉到小殿下的仁善、知礼。

颜大人已决心于重阳日赴死,却放心不下小殿下,也放心不下大衡万千生民,他既怕宫墙会压垮这株善良的幼苗,又怕天子凶手这种荒唐的事会重演。

所以颜大人才说——

[人生在世,不应以有尽求无尽,陷入执念而不惜自损。]

颜大人一定是料到了他会在查明真相后陷入茫然,心灰意冷,担心他步上自绝身亡的前大理寺卿和自己的后尘。

所以颜大人在他身上背负了更重的使命。并试图告诉他,比起判官案的真相大白,还有更为紧要的事。告诉他——[只要活下去,便已经赢了。]

“我想,我知道该怎么做了。”陆辰道。

季立春道:“我也一样。”

他们隔着小桌子长久地对视了一眼,人生际遇是如此奇妙,相识不过数月,他们却同坐在月下分享会杀头的秘密,然后完整了彼此的理想。

陆辰道:“你的《心境澄明金鉴》一定会是很了不起的医典。”

季立春感受到了对方的真诚,他下午不过随口一提,对方却将自己的书名记得那样清楚。

这一次,他没有再面红耳赤,而是淡淡回道:“嗯,你也会成为一个国之良才。”

“错了。我不要做辅国之才……”陆辰道,“我要成为薛王殿下最好的老师。用尽我的一切荫护他,掏出我的全部教导他,这是颜大人为我开辟的新生之路。”

在他说着这些话的时候,天上的新月仿佛落入了他的眼底,年轻人深灰色的虹膜上映着一弯亮亮的弧光。

季立春怔忡了一瞬,收回视线,冷淡道:“希望你的能力有嘴巴这么厉害。”

“……”陆辰终于知道脸红了,想来也自知说了大话,不敢回嘴。

他只是将碗底的茶喝了干净,然后站起身,拿起椅背上的披风和兜帽:“谢谢你的茶,我好多了。还有……”

……

“请你一定要救救颜大人,他那样的人,不该就这么冰解云散的……”

***

第二日,自甘泉宫一下发出两道圣旨。

一道是年及大理寺卿丧母忧思,积劳成疾,难以为继,力有不逮,允其致仕回乡。

大理寺卿自重阳日刺君案之后便极少在人前出现了。

他和皇帝的内情,除了常侍奉在甘泉宫内殿的宫人,便几乎没有其他宫女太监知晓,更别提朝中的文臣武将们。

尽管先前皇帝对颜大人额外礼待恩宠,众人也只当陛下是出于同门情谊,就算有人心里犯一些嘀咕,猜测终归只是猜测,无凭无据,又涉及天子闺中密私,谁敢多加非议?

当初入宫不下辇,面圣不解剑。是那等风光无限。

而如今不过经历一场祸患,便年纪轻轻,又丧母又多病,怜乞骸骨,病归乡里。

可见世事无常,风云变幻,谁能参破?

实在是令人唏嘘不已,感慨万千。

但文武百官甚至没有功夫为他唏嘘感慨。

上一篇: 唯见君心 下一篇: 帝国玫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