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下骨(174)
不得不说,这一世的太子殿下没有感情的困扰,不用总被远在北川病病歪歪的大将军勾着魂魄,倒是能把心思用在正经地方。赵屿发现自己当真找到了不少情报,比如邻国近来有异动,并且邻国的一位首领最近悄然潜入了京都城。
那天夜里,赵屿潜入皇宫查探,正巧就遇上皇帝在偏殿召见外臣,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邻国首领。
邻国由十七个部落组成,各有领袖,部落之间结成联盟,又有一位总的统领,他们称呼为国王。这一代的国王已经年迈,据说身体也不大好,眼前这位首领就是国王的义子,名作卡枟。
赵屿敛气屏息,潜伏在屋顶,偷听着他们的谈话。
“皇帝,义父让我给您传信,十万大军已经备好,供您驱使。”
“很好。待朕将一切准备妥帖,便可完成大计。”皇帝十分开心。
“皇帝,那阵法,当真没有问题?”卡枟迟疑着问道。
“呵,我已经与你们的国王说的很清楚了,只要有足够的鲜血白骨,再加上阵眼,就能驱动大阵,令时光回溯。届时,一切都会回到最开始的时候,一切,都可以挽救……”
“……那么,需要多少人的鲜血?”
“三十万。”皇帝冷冷吐出数字。
卡枟呼吸一乱,眯着眼睛道,“北川城中的驻军和百姓加起来人数就够了吧,似乎不需要我们部落的人……”
“呵,首领这是要打退堂鼓么?时光回溯,你们的国王也会受益,哪有光得好处,不交钱的道理?”大烨的皇帝眉目冷厉,不怒自威。
“……陛下,我们并没有这个意思。是我失言了,陛下不要动气。”首领似是受制于人,格外忍让。
“嗯,你也不要多想。算起来,你们损失十万人,我大烨损失二十万,还是我们付出的更多些,这笔生意,你们是要赚的。”皇帝缓和了语气,笑着道。这言谈间将二十万子民的性命送了出去,却好像是云淡风轻般的从容。
屋顶上的赵屿一身冷汗。
“……我有一事不明。父王想要回到过去,是有心愿未了,有憾事要弥补。陛下您呢?您身居高位,四海臣服,您有什么理由要重来一次?”
宝座上的皇帝闻言抬眸,神色复杂,他并未回答,只摆手让首领退下了。
屋顶上的赵屿也有同样的疑惑。
为什么呢,为什么皇帝想要重来一次呢。他还有什么不满意的憾事?
这一晚的皇帝似乎被勾起了什么往事,说不清是欣喜还是难过,他喝了很多的酒,酩酊大醉。
殿中空无一人,皇帝握着酒壶,摇摇晃晃的开启了一个机关。
一个血色的阵法浮现在了大殿上。赵屿曾经见过这个阵法。当年他封太子时,皇帝就给他看过,说这个阵法与北川脚下的大阵一体双生,彼此相连。皇帝就是在这阵法中央割破他的手腕,给大阵供养鲜血。
阵法浮出之后,皇帝又开启了另一处机关,机关门口有一道锁链,皇帝慢慢的拉扯着锁链,从那一人多高的机关门后,拉出了一个人。
那人长发披散、形销骨立,垂着头,以一种僵硬的姿势慢慢的走出机关门。
他的脸上毫无血色,眼窝深陷,神情僵硬,目光呆滞。但从那身骨架可以看出,从前应是风姿绰约举世无双的。
屋顶的赵屿浑身战栗,因为他没有感觉到这个人的气息。
如果不是这人武功高强已臻化境,那么就只能是,他已非人。
醉醺醺的皇帝一见那人就笑了,他凑上去搂住了那个人,爱惜的抚摸他的额发,轻声的跟他说起话来,“王爷,许久没有来看你了。我近日有些忙碌,太子病了,诸多闲事需要我亲自操持,难免废了些时间。你不要生气啊。”
皇帝说了两句,忽然想起什么来,懊悔的拍着自己脑袋,“哎呀王爷,你看看我这个记性,真是年纪大了。这两天忙的都忘了喂你,你是不是饿坏了啊。等着啊,我把食物给你送来。”
皇帝说着,便打开了殿门,喊了一队侍卫进来。
皇帝的习惯是偏殿内不要人看守,因此侍卫队都在远处。这会儿侍卫们一进来就惊呆了,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。
这时,皇帝吹了个口哨。
站在偏殿深处的那个奇怪的人闻声抬头,眼眸血红,猛地扑了上来。
几乎只是一眨眼的功夫,进来的一个小队,整整六人就被撕碎。那个人武功高强身手快如闪电,顷刻间以既残酷的方式诛杀了六个人,而后坐在大阵中央,啃咬起尸体。
屋顶的赵屿惊呆在原地,几乎忘了呼吸。
这是一个什么东西?他的父皇,喂养了一个什么东西?
“慢点吃,不够还有的。”皇帝走过去,不嫌弃鲜血碎块,席地而坐,一边喝酒一边陪着那个怪物,很是高兴的说着,“今儿有个好消息。我总算是凑齐了祭品的人数。整整一百万。”
“邻国出兵十万,北川军二十万,北川各地居民六十万余,再加上北川军被困时,朕派遣的援军十万。一百万,这就够了。”皇帝轻轻抚掌,邀功似的对那怪物说,“王爷,你看我厉不厉害。我研究了你们那个血阵将近百年,发现大约一万人可以令时光回溯一年。一百万人,足够让时光回到那个时候了。”
回到什么时候?一万人,一年。他要杀死一百万人?
赵屿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。
“我都安排好了,这次一定万无一失,不会出现当年那样的事情了。我安排了人混入雪山脚下,冒充白厄人,先制造混乱,屠干净雪山脚下的那些村镇。说起来这一次的大将军真是个能干的孩子,这十几年的时间把北川重建的这么好,竟然给我凑了六十万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