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下骨(195)
一位老人家握着沈辞的手,老泪纵横。
沈辞心里已经疼的有些麻木了。这个老人应该是当年听到大将军重建北川城的各种优惠政策,拖家带口的来这里发展的。十多年过去了,子女们长大成人有了各自的家,危难关头,老父不肯离去,他们也不能在这里陪葬,已经早早走了。
沈辞说不出话来,能说的能劝的,都已经说过了做过了。
大将军下了军令,三日之后的子夜将点燃炸药,炸毁北川城,无论城内还有没有不肯离开的居民。
之后,沈辞摸索着走到了北川城内门前,面对着城中跪了下来。
城下骨-122
大将军在城门口跪了三天。
每隔两个时辰就要喝一次药,尽管如此还是几度昏迷晕厥。可醒来了还是要跪着,谁来劝都不行。
谁也不知道将军这是在跪什么。
留守在城中不肯走的居民问迅过来看,过来劝,说他们自己心甘情愿寻死,将军不必介怀。
沈辞不说话,也不动,就那么跪着。苍白着一张脸,垂目默默的跪着,像是一尊落寞的雕塑,心酸又孤寂。
很多人看着看着就受不了了,回去收拾东西,随大军撤走了。
就连那位说自己走不动了的老人,也唉声叹气的拿上了自己单薄的家当,让北川军的小战士背着,连夜离开了这座空城。
最后一人在第三日黄昏离去。林引赶过来通知将军,“将军,起来吧,人都走了!”
“是吗……”大将军说了三日内度一句话,声音嘶哑,喉咙里像是含了血块。
他喝了一口温水,咳出点口腔中凝固的血来,轻轻笑了一下,“看来,北川城真的留不住了。”
林引一时不知道将军心里在想什么,到底是要留还是不要留啊。
“就算城中有一个百姓,我也不会炸毁北川城的。”沈辞抬头望向天空,似乎可以穿透眼前的黑暗,看到北川的黄昏。
“可是现在啊,我别无选择了。”
“将军……若是将军不想,那咱们……”
“阿林,”沈辞打断了林引的话,向他伸出手,“扶我在北川城里再四处看看吧。”
北川城的一砖一瓦,一草一木,都是沈辞带着北川军和居民们一起建起来的。
这里的一切他都太熟悉了。殿下小的时候,他无事就带着殿下四处转悠。
“殿下小时候长得好看,粉嫩又水灵,还很成熟,像个小大人,那模样谁见了都喜欢。带着殿下四处转一圈啊,街里街坊的都能给不少好吃的。”沈辞眯着眼睛笑,用手帕掩着唇低低的边走边咳,“这是哪里啊,是坊子街那个转角吗,刚刚那路面好像不太平,是之前没有修好……”
“将军说的是,就是那里。”
“殿下小时候在这里跌过一跤,膝盖都磕紫了,手也破了,他皱着一张脸,还一个劲的说不疼。我瞧着都替他疼……”沈辞叹息着。
“将军记性真好。”
“不好,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。”
沈辞叹口气,眼睛忽然有些酸涩,声音也有点发颤,低声问着林引,“阿林啊,你说我把殿下的家给炸了,他知道了,会不会怪我啊。”
“将军……”林引想说不会的,殿下哪里舍得怪你,殿下一定只是心疼你罢了。
“他怪我也没有办法了。”沈辞闭上眼睛,抬手捂住胸口,痛苦的苦笑了一下,“我们大概,是见不着了。”
“将军别瞎说,不会的!”
林引还没有劝完,就见大将军闭目倒了下去。
是夜子时,巨大的爆炸声响彻了北川。
北川的土地在震动,北川的城墙在坍塌。
爆炸引起的大火烧了七天七夜,毁去了无数人存在的痕迹,只留下了断壁残垣。
与此同时,爆炸后坍塌的城墙和废墟也成为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,彻底阻断了北川和中原的通道。
“殿下,北川城被炸毁,废墟堵塞了要道,眼下没有人能进得了北川。”
太子殿下听着手下的探报,内心的焦灼渐渐被绝望取代。
“原来,这就是你信中说的,北川交给你吗。”太子殿下声音发颤,向后退了几步才能站稳。
北川城炸毁那一日,赵屿收到了大将军的亲笔书信,显然是沈辞算准了时日,特意让人在这样的时候交给他的。
信件言简意赅,没有一句废话。
“北川交给先生,殿下无需记挂,尽管放手一搏。来日帝京相见,臣再向殿下请罪。”
北川和中原的要道被堵塞,这意味着北川不再处于皇帝和邻国的夹击范围内,太子在与皇帝的对战中无需在顾忌北川的情况,这无疑是一件好事,让太子殿下再不会束手束脚,可以放手一搏。
然而此举却是将北川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。此时的北川军需要独自面对邻国大军,同时还要承担安置北川城居民的压力。北川的粮草、食物都还够吗,北川军经过了这几个月跟邻国以及皇帝大军不断对战的消耗,还能抵抗得了邻国的大军吗。
还有沈辞。
大将军的身子,在接连受伤、劳累,以及亲手摧毁了北川城的打击之下,还能撑得住吗。
那坍塌的城墙隔绝了北川和中原,也隔绝了太子殿下和他心爱的将军。
赵屿内心无比茫然无措。
有生之年,他真的还能再见到他的将军一面吗。
“你一心向死,我也没有什么办法。”徐老望着病榻上接连呕血的大将军,像是早早就料到了他这个结局,声音波澜不惊。
“但是徐老,是不是有办法,让我死之前,再、再回光返照一次啊。”沈辞不知好歹的笑着,“我记着话本里,都是这般写的。世外高人会拿出什么灵丹妙药,就主角一命,让他能再多活几日,完成心内所想……徐老,您是不是给我送药来的啊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