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不介意,但很记仇(84)
边忱:“你有什么开心事嘛?”
张:“看了一群人犯二。”
她反应了一会,“你要不要跟我说一下你的那些朋友呀?”
“不要。”
“……那到时候见面,我全都不认识,会好紧张的。”
“提前了解了会更紧张。”
“啊?啊……”她好像懂了。
能被他称为朋友的,都不是平凡之辈。
先入为主会使得她对他们的印象停留在很厉害的那一面,接触真人时自然就会更加束手束脚。
然后她就从周五持续紧张到下周一回国。
…………
场景七:
深夜,主卧室床上。她躺着,他靠床坐着。
边忱:“张饮修,我睡不着……”
膝盖上放着笔记本电脑,长指在黑色键盘上跃动。他没理她。
边忱:“你在写东西吗?长篇故事还是随笔?”
张:“长篇。”
“哎妈呀,我看看!说起来,你那篇都停了好久没更新啦。”
她凑前,被他用眼神制止住。
“用你自己的手机看。”
“……哦。”
苦命啊,离他这么近也不能看到原稿,还得跟以前一样,在网络上跟其他“天才”一起追更新。
…………
场景八:
晚餐后,成排书架间。木纹地板,俩人背靠书架,各自拿着一本书无声阅读。
张:“想听诗吗?”
边忱:“想!”
她放下手里的完全钻研不懂的希腊字典,往他身边靠,瞥了眼他手里的书,“哎,全英文呀?我有可能听不懂……”
因为英文诗歌里通常有很多手法和意象,对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要求较高。
张:“给你诵中译版本。”
“好哒!”
“……你曾是我们夜间的渡船/ 在浩海中轰隆驶过 / 整艘船帆 / 仅仅随着军械士兵的音乐嗡鸣作响/ 航程固执而恣意地跨越 / 那失控和危险之地。”
…………
场景九:
半夜,顶层阁楼。他站在她身后,教她玩天文望远镜。
边忱:“妈耶我终于看见了,好漂亮……还能看见那个圈圈。”
张:“c环。”
“哈?”
“你说的圈圈,是c环。”
“哦!”
…………
场景十:
下午,三楼影碟房,漆黑中唯有荧幕光亮,俩人各自坐在两张单人沙发上看影片。
边忱:“没,没有字幕的呀?”
张:“音量小?”
“不不,音量正好,”她苦恼不堪,“可是我光听……完全听不懂。我不会德语。”
“……我疏忽了。”
换成英语影片。
于是,她全程随着剧情推进而波动自己的感情,时而笑时而难受;
他则全程面无表情,端坐在沙发上,一秒一秒地数,直到数完七千五百六十秒。
因为影碟房里的所有英语影片,他之前都看过一遍了。
………………
场景十一:
上午,回中国杭州,出发去机场前。他帮她戴围巾。
张:“忘了问你一个问题——家里房子有客卧吗?”
边忱:“客房?没有……是三房一厅的小区套房,卧室只有我自己的和我妈妈的。”
“还有一个房间呢?”
“啊……被我妈妈用去当做杂物间了。”
“不能过夜了。”
“你可以跟我睡同一间房。”
他像看鬼一样看着她。
边忱:“……”
有什么不妥咩?
第36章 ZYX
1(双)
之前一直拖延着没跟爸妈讲, 今天边忱再也不能拖下去了。否则领着此人回去,估计会把家人亲戚吓到。
去机场的路上,她攥着手机万分苦恼。
“我张, 我应该怎样跟他们介绍你呀?”
坐在她旁边的某人正在回信息, 听见她的话, 指尖停了,侧脸看她,“还没跟他们说?”
“没……”边忱赶紧栽进他怀里, 抱着他的腰, 闷声开脱,“我找不到合适的措辞!就,就拖到现在了……”
对于她这种较为难得的主动投怀送抱的行为, 张心安理得地受用着, 双手随意搁在她背上,拍了拍,“不说也行, 直接出现在他们面前。”
“啊……那更不行, 惊吓太大了, 我会被他们骂死的。”
“骂死了再说。”
“……”无法交流(@ ̄ー ̄@)。
边忱觉得此人这么说应该是故意在报复她来着, 报复她的拖延症。
侧脸贴着他的大衣,她斟酌着说:“我登机前一定得给爸妈打个电话吧?至少告诉他们我回国了。然后,那个, 就说, 带了个朋友一起回去?”
“朋友?”张用一贯的调调反问, 低头看着她一副鸵鸟样,“你跟朋友都这样相处的?抱腰?撒娇?”
“……”边忱被他这种语调弄得脊背发凉,想起身,却被他强硬地按着,动不了。
“我建议你直接说‘带了个老公回去’。”张说完,自己先笑了起来,背靠后座,手背抵唇,笑得汪洋恣意。
边忱:“……”
她总是搞不懂他的笑点,真的是够神奇的。
明明是他自己说的话,有这么好笑咩?
在她听来,脸红都来不及。
不过,‘带了个老公回去’……这句话用在他身上,的确挺奇怪的,怎么听怎么别扭。
但他也没必要笑成这样吧?仿佛‘老公’是一个多么搞笑多么滑稽的身份/角色/称呼一样。
“你别笑了,你再笑,我就真的这么跟我爸妈说了!”
某人顿时不笑了,神情淡漠而平静地跟怀里人对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