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124)
之前他在郭承庆的府上,见过曹家子弟曹牷,那是开国第一名将曹彬的孙子,而曹玮则是曹彬之子。
曹彬寿命挺长的,一直活到真宗朝,病重之时,真宗到榻前询问后事,曹彬说他无事可奏,但两个儿子曹璨和曹玮的才能,都堪任为将,真宗问他们谁优谁劣,曹彬回答,曹璨不如曹玮。
事实正是如此,曹璨也是猛将,曾屡破党项,大败李继迁,即李元昊的爷爷,不过终究还是历练少了些,相比起来,曹玮统军四十年,未有败绩,尤其擅长镇边。
李继迁死后,曹玮就立即上奏,希望能抓住机会,大破党项李氏,可惜继位的李德明非常狡猾,假意卑躬屈膝,讨好宋廷,而宋真宗那时根本不想开战,直接拒绝。
当然,也不是说按照曹玮所言,就一定能灭了割据近百年的党项李氏,终究是一个压制的机会,而今的党项李氏已经彻底染指河西走廊,再度壮大,后悔也是来不及了。
雷彪曾经是曹玮的亲卫,后入禁军,成为皇城司地方的察事,但依旧不忘贯彻老将军之意,在并州对夏人诸多监视,以防其再度侵扰宋境……
如此看来,雷家与这第一武将世家的关系,确实密切,怪不得敢有底气,说宰了江怀义就宰了江怀义。
狄进心头有了数:“曹家郎君曹牷,我之前也有接触,若是局面真到了要寻人的时候,你可以直接寻他。”
“那就好!”雷澄这才放心地笑了起来。
安抚了憨憨小子,进了书房,狄进取出书卷,沉心静气,投入到黄金屋中。
眼见公子这般沉稳,林小乙、朱儿和随后得知消息的雷九也定了心,回归平常的生活节奏。
直到夜幕降临,咚咚咚的敲门声再度响起。
“这么晚了……莫不又是……”
林小乙脸色微白地前去开门,一打开就松了口气:“原来是公孙郎君,快请进!”
在他看来公孙策串门是再正常不过的,却没有注意到,公孙策的脸色在月光的映照下,颇有几分阴晴不定。
等到了书房中,狄进则一眼看出,这位不太对劲:“明远,可是刘广义的案子有问题?”
公孙策迟疑了一下,突然作揖行礼,一鞠到底:“仕林,我恐怕要对不住你了!”
狄进不明就已,神色却也郑重起来:“请明言!”
公孙策沉声道:“我怀疑凶手看过《苏无名传》,熟悉上面的剧情,杀刘从广,就用的是第一案中通奸杀夫的手法!”
第九十五章 我要为《苏无名传》正名!(第二更)
“人在家中坐,锅从天上来?”
听了公孙策此言,狄进脑海中浮现出的第一句话,就是这个。
之前公孙策看了《苏无名传》时,还真就担心过,万一有人把上面的手法学了去,怎么办?
当时狄进的态度是不能因噎废食,此类书籍的意义是让刑侦水平普遍不足的古代,规范查案流程,重视人证物证,尽量构成完整的证据链……
至于偶尔有心怀不轨之人,学习上面的手法作案,甚至是清楚了查案的流程后,提高了反侦查的意识,那也没有办法,世事终究不能十全十美。
但现在这速度,未免也太快了吧?
《苏无名传》至今写了四卷,每卷由文茂堂誊写了二十册,雕版还没出来,只有手写的版本,这一共也就八十册,传播范围极度有限,基本也就是在二十个人手中,怎的就有人开始模仿里面的情节杀人了?
不过狄进也立刻明白,公孙策为何要说对不住自己:“你准备揭露这个线索,然后从看过此书的人里面,寻找嫌疑者?”
公孙策点头:“不错!此书稀少,从这入手,无疑能最快找出凶手,只是如此一来,你就会受到牵连,这刘家恐怕会将刘从广之死怪罪到你头上,我……唉!”
狄进倒是没什么迟疑:“如果当真如此,现在不说,终有一日会被其他人发现,只是早晚问题,与其患得患失,战战兢兢,倒不如快刀斩乱麻。”
公孙策闻言不禁拱手:“仕林镇定,策深感佩服!”
狄进苦笑着摇摇头:“不镇定也没用啊,现在人都死了,我还能如何?得你提醒,至少有所应对,总比再被开封府衙带过去来得强……不过现在凶手到底是怎么杀的人,我要仔细查一查,可否先从你这里先打听一下基本情况?”
公孙策道:“当然!你问!”
狄进问:“刘从广是何时死的?发现尸体的是谁?”
公孙策道:“昨夜身亡,发现尸体的,是其二兄刘从义。”
狄进问:“为什么不是仆婢,而是刘从义发现的?”
公孙策道:“根据刘府下人所言,这些日子来,刘从广愈发喜怒无常,动辄打骂身边人,下手极为狠毒,除了他最宠爱的妾室胡娘子,连子女都不敢接近,早上不起,自是没有仆婢敢贸然进房,而今早刘从义恰好有事来寻这位弟弟,一入房间,就发现他倒在地上,已然没了气息……”
狄进问:“那位妾室胡娘子,是什么来历?”
公孙策道:“小户女子,长相美艳动人,被刘从广纳入府中,极受宠爱,连正妻都不放在眼中。”
狄进问:“昨晚胡娘子在何处?没有与刘从广同房?”
公孙策道:“没有同房,但也没有下人证明,她就在自己房中,这位妾室恃宠生娇,对于下人也颇多苛责,众人又惧又怨……”
狄进道:“那就是没有不在场证明。”
“不在场证明……嗯,此言甚妙!”公孙策目光一亮:“确实没有不在场证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