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212)
吕安道也醒悟过来,闭上了嘴。
确实,审问是环环相扣的,一旦驸马真的被带入开封府衙,进入审问流程,那原先抱有侥幸希望的书吏,确实有极大的可能开口。
而这一切,还需要眼前这个无赖闲汉。
案情真相清晰,关键证人到位,堂内的气氛已然为之一变,就连最怕得罪权贵的王博洋都兴奋起来。
想要拿下李遵勖,并不容易,但相对来说,已经是较为容易的一位了。
毕竟李遵勖本就有过私通公主乳母的恶迹,名声不佳,恶迹累累,现在又不是真宗朝,长公主变为了大长公主,辈分固然高了一辈,但掌权的已经由宠她的哥哥真宗,变为了第三位阿嫂刘娥,如今的执政太后对于这个小姑子是何态度,是否会偏袒,其实完全可以预见。
“难怪太后要查案,还赞同一查到底……”
陈尧咨也醒悟过来。
一方面是国子监举荐解元狄进查案时,就有了这股严查到底,刚正不阿的风气,另一方面则是太后恐怕早就知道,三年前的灭门案背后,有些不可告人的秘密,外戚刘氏的恶名流传,让她顺势推动了案件的进行。
毕竟朝堂上可以通过政治斗争,来压下案子的传播,但真正想要朝野上下不再议论刘家的人伦惨案,最好的莫过于用另一个更有话题度的案子盖过它!
如此说来,只要查出真相,咬死驸马,太后便是第一位支持者。
这些念头在陈尧咨脑海中转了转,心头一定的同时,又不禁暗叹一口气:“老夫还是被拿住,循着对方想要的路子走了……也罢!”
定了定神,陈尧咨对着孙二郎道:“你且放心,本府会为你讨还公道,你们好好护住他,不能有半分差池!”
“是!”
王博洋和吕安道心头一凛,齐齐领命。
开封府衙上下肯定有那些达官贵人的人,这点任何衙门都不例外,既然李遵勖敢毒害孙二郎一次,就可能有第二次、第三次,必须防备。
而陈尧咨也清楚这点,直接写下文书,盖上大印,交给吕安道:“明日你就去公主宅,即便驸马病倒在床上,也给老夫把他带回来,毋须顾虑!”
吕安道大声回道:“是!”
做完这一切,这位老者实在太疲惫,按了按眉心,起身的时候,身子险些一歪。
狄进伸出手,稳稳将他扶住。
陈尧咨有些感慨,拍了拍他的手背:“年岁不饶人啊!仕林,以后这般大案,就要交予你们这些年轻人了!”
狄进郑重地道:“请大府放心!”
这个称呼让陈尧咨哈哈一笑,在赶过来的老仆搀扶下,离开了刑房。
王博洋见状赶忙凑了过来,亲热地道:“仕林破此迷案,京师百姓定然传颂神探之名,恭喜恭喜啊!”
狄进微微一笑:“还要多亏王兄查到头骨所在,此案才能有重大进展。”
王博洋乐不可支:“过奖!过奖!只是遵循大府的命令而已……哈哈!”
等到他亢奋的离开,吕安道则沉声道:“我今晚就守着孙二郎了,明日再去公主府,一定要将这恶贼绳之以法,为袁弘靖,为孙洪报仇!”
狄进道:“安道兄,注意身体!”
吕安道握紧拳头:“放心,我扛得住,我还要看那位驸马的下场呢!”
与之告别后,狄进提着一盏灯笼,走出开封府衙,迎面就见一道身影在门外不远处焦急地转悠着。
狄进看清楚对方是谁,就大致知道发生什么事,走了过去:“迁哥儿,吴景怎么了?”
迁哥儿急切地道:“公子,大师兄不见了!他还留下一句话,并非不遵守与公子的约定,然师恩大于一切,不得不如此!”
“为孙洪报仇是他最深的执念,这并不意外……”狄进语气里有些无奈,沉声道:“驾车!我们去城外普济寺,希望还来得及!”
第一百三十八章 放下屠刀,不愿成佛(第三更)
普济寺。
吴景站在这座清贫的寺院前,看着那陈旧的匾额,怔然出神。
他原本确实想要遵守约定,这三天都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间院落里,哪儿都不去的。
一方面是出于对狄进的信任,另一方面也是四位师弟不断带回消息,开封府衙正在全力查案,线索越来越多,案情正在越来越明朗。
如果有的选择,他自然希望逼得师父沦为杀人凶手的达官贵人,在众目睽睽之下付出巨大的代价,而不是自己血溅五步,杀的有可能不是最大的责任者,让亲者痛,仇者快。
然而就在不久前,四位师弟都不在的时候,窗外突然传进来一声话语:“孙洪就躲在城外西南三十里普济寺,你再不去见他,就要被衙门的人抓起来了!”
吴景扑了出去,只见到一道背影一晃而过,出了院子。
说话者轻功不在三师弟之下,已经追之不及,关键在于,此人不仅知道他们的身份和隐蔽的地点,居然还能说出师父的下落?
吴景没有完全相信,却不敢不信,思前想后,终于咬了咬牙,匆匆扯了一块布,咬破手指,写下那句话,然后离开院子,骑马赶来这里。
但临到尽头,他又如近乡情更怯的游子般,有些不敢进去。
迟疑了半响,最终还是迈出脚步。
此时已然深夜,寺内僧人不久前经过衙役的盘查和询问,基本都睡下了,吴景一间厢房一间厢房地找了遍,并没有发现什么异常,别说与师父相像之人,连同一个年岁的都没有。
“师父真的在这里么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