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大宋神探志(244)

作者: 兴霸天 阅读记录

“他或许也正是有了这份底气,才敢出来扮成道士,然后再进一步,利用道士的身份,洗白自己的财富……”

公孙策不禁嘶了一声:“此人是大户之子?”

“我赞同仕林之言!”

一道清朗的声音传入,包拯走了进来,同样也是不见外的,坐下后还揉了揉酸涩的眼睛:“我今日一天在衙门,翻阅十几年前京师获罪的大户案卷,就是在怀疑,这‘七爷’的身世并不简单,或许能从这一条线索入手!”

狄进笑了。

跟这两位一起擒凶,真的很轻松。

……

无忧洞。

汴梁地势平缓,不仅战争时期无险可守,平日只要下雨一急,还会出现内涝。

但事实上,京师却很少出现内涝的情况,正因为有着蜘蛛罗网般的地下水道。

梳理这些地下水道的,却又不是官府派出的差役,而是乞儿、江湖子、亡命徒。

原因很简单,他们就住在这些水道里面,常年的营造,将之建成了一座纵横交错的地下迷宫,甚至还由此衍生出了街区、集市、铺子、赌坊、妓馆,各种各样的聚集地。

与地上皇城边那富丽堂皇的樊楼相比,这地下最红火的集市又被称为“鬼樊楼”,里面什么都敢卖,什么都敢买。

不过近年来,鬼樊楼已经被盗门牢牢把控,乞儿帮不甘示弱,人手逐渐外移,又呈现半包抄之势,将鬼樊楼所在的区域包抄起来,双方不断角力。

此刻三四道身影弯着腰,由乞儿帮掌控的区域,朝着一处集市走去。

地下水路被不断开拓后,已经变得较为宽敞,大部分通道都有丈许高,完全可以让人直立行走,但或许是习惯性使然,在这里生活的绝大多数人,腰永远都有几分弓着。

直到他们进入喧闹的赌坊,来到后院,隐约间看到一位站在帘布后面,腰杆却挺得笔直的身影,更是拜倒下去:“七爷!”

七爷头也不回,淡淡地道:“说!”

手下赶忙道:“那个庐州士子包拯住在老桥巷,就是那公孙策家中!”

七爷冷冷地道:“公孙策……又是他!包拯竟然还与此人相熟?”

手下满是恨意:“此人在状元楼中识破了小五的身份,更带着衙门的走狗抓了俺们许多人,若不是他考过解试,俺们早就将他掳来洞中,给七爷出气了!”

七爷语气愈发冰冷:“公孙策近来在做什么?”

手下禀告:“今日他先去了大相国寺,后来又出城,似是去了城外西南的太一宫!”

“太一宫……”七爷身体微不可查的一颤,声调上扬:“那个包拯在做什么?”

手下道:“他一直在开封府衙内,很晚才离开。”

七爷声调恢复,变为一贯的冰寒:“公孙策不能留了!”

手下一滞。

七爷道:“不必束手束脚,推官都杀了,还缺一个穷措大么?哼,王爷能杀官,朝廷上的百官只当不知,我也能杀官,看他们又能奈何?”

手下心头懔然,七爷敢杀官,实在出乎他们意料,不过仔细想想,反正乞儿帮早就是开封府衙的眼中钉肉中刺,对方是奈何他们不得,又不是放他们一码,那杀官不也是一种威慑?

作为七爷新提拔上来的心腹,他们有一种与有荣焉的刺激感,齐声道:“七爷威武!”

“别让公孙策那么痛快地死,你们这样摆布他……”

七爷眼珠转了转,就有一条毒计浮上心头,让手下做好安排后,突然又道:“那个被京师人吹捧得犹如神人降世的神探狄进,也住在老桥巷中?”

手下回答:“正在包拯和公孙策的隔壁。”

新仇旧恨涌上心头,七爷猛然转过身来,大手一挥,霸气外露:“三个赶考士子,本不想理会,却是不知天高地厚,一再坏我大事!既如此,就统统拿下,一个不留!”

第一百五十四章 打扰我上进,后果很严重!(第一更)

公孙策擅于识人,风风火火,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执行力,第二天清早,又去太一宫了。

包拯心无旁骛,细致入微,拥有常人难以企及的敏锐度,第二天清早,又去开封府衙了。

狄进在家看书。

他还是那个思路,如果七爷能够按捺住对外界的渴望,一直缩在无忧洞深处,那么就目前而言,任谁都拿对方没办法。

如果七爷要从黑暗走向阳光下的那团火被勾起,即使收编武僧的计划失败,依旧不放弃出洞,那么以包拯和公孙策之能,对方肯定招架不住。

杀鸡焉用牛刀,何况是三把牛刀!

狄进自然要在家用功。

他揣摩刘筠的文风变化,再总结对方知贡举的这几届诗赋,根据后世的复习思路,自己模拟题目,自己破题,作答之后,再写批语。

就这般沉浸在科学的博大精深中,最先回来的倒不是包拯和公孙策,而是姐姐。

狄湘灵走入书房,见他专心致志,也不说话,来到书架前看书。

狄进改完一篇诗赋,抬起头来:“姐,有事?”

“是公孙二娘!”狄湘灵道:“她向我表示歉意,忠义社本来应你之托去寻人,结果被贼人利用,险些担上杀害推官的罪名,还是那位庐州士子相救,欠你们两位一人一个人情……”

狄进心想这位公孙二娘确实长袖善舞,有时候欠人情并非坏事,反倒是加固交情的阶梯,点了点头。

狄湘灵不仅是传话,还很关心抓捕的进展:“乞丐头子的事情怎么样了?”

狄进将目前对七爷身份的分析和进展详述了一遍。

上一篇: 金枝 下一篇: 女神的当打之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