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366)
在场众人听到前半句,面无表情,但最后半句却让他们也为之动容。
张家园子可不是一般的酒楼,如今京师五十多家正店,就属这家御街边上的生意最是红火,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,而现在这位继承了祖上厨艺的员外,当机立断地将正店的经营权让出,不得不说,牺牲真的很大。
实际上,如果这件事传出去,张家园子的生意也会一落千丈,甚至会被逼得关门大吉,正如状元楼的处境,还没有最终确定罪责,只是传闻背后的东家娄氏,与被捕的丐首娄彦先大有关联,但凡听到风声的士子就不去那里宴饮同科,举办文会了,生意已是每况愈下。
所以张家院子的东家,愿意将这生意最红火的正店拱手让出,只为了保自己家人一个太平,是绝对的明智之举。
关键在于,很多人看不透,或者说无法下得了这个决心,毕竟是三代积攒下的口碑,才有如今生意的红火,拱手让于人,那真是败坏祖业的不肖子孙。
吕程道: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,天底下哪有不犯错的呢?老夫已经答复张员外了,他既有赎罪之意,那我等也该网开一面!”
众人算了算其中的收益,还是颇为动心的,不过又担心因小失大,纷纷沉默着,没有应答。
吕程却借助此事,理所应当地摆出决策者的姿态:“依老夫之见,武臣之家,向来不修德行,多有教子无方之举,此番罪责,理应由他们承担,诸位以为如何?”
众人马上有了反应,眼神交流后,纷纷开口:“吕兄所言甚是!我等也是这般想的!”
武人嘛,又不似文臣,有什么名声可言,五代乱世如今过去了也不过六七十年,那时武人所犯下的罪孽,比起这个要严重的太多了!
因此武臣功勋子弟犯下这等恶事,无论是对朝堂的交代,还是百姓的接受,都符合各方的需要。
何况本来也没有冤枉他们,只是担一担骂名,别真的让大家都不好过罢了!
当然,只有这个还不够,不多时屋门打开,一道身影快步来到吕程身后,弯腰禀告了一句话。
吕程微微颔首,抚须道:“好叫诸位知晓,昨夜巨恶何万,在开封府牢内畏罪自尽了!”
众人如蒙大赦,齐齐展露笑颜:“该啊!此獠当真是死有余辜!”
太好了!
这下京师终于可以重回太平!
第两百一十四章 终究还是狄三元一视同仁,公平公正啊!
老桥巷。
郭承庆下了马,就见狄进已经等在门前,赶忙快步上前,亲热地拿住这位三元魁首的胳膊,感叹道:“仕林同判在即,还能抽出时间,为兄真是高兴吶!”
狄进微笑:“这是哪的话,去年我初入京师,是延休兄接待,今时离京在即,自当与延休兄相聚,一醉方休!”
郭承庆表情闪过一丝不自然,赶忙点头:“一定!一定!”
两人进了堂内,彼此说了些近况,狄进看了看身旁的林小乙,林小乙转入堂后,捧着两卷书册出来。
郭承庆接过翻开,缓缓露出笑容:“《苏无名传》再出新卷了?好啊!可盼着这一天了!”
“第五卷和第六卷,已经交由文茂堂印刷了……”狄进看着他:“延休兄可有心事?”
郭承庆的笑容渐渐凝固,轻轻合上书页:“若是往日,为兄能看到这两卷新书,不知多么欣喜呢,可如今……唉,确实开心不起来!”
狄进看着他,摆出倾听之色。
郭承庆又叹了口气:“为兄不知该怎么开口啊!”
狄进倒是果断开口:“入‘净土’的,有你郭家子弟?”
郭承庆闻言脸色立变,连连摆手:“没有!绝对没有!”
狄进再度看着他。
“也罢!我又怎能在你面前瞒得了呢?”郭承庆被这般一惊吓,倒也收起了侥幸,苦笑道:“我此来是受人所托,想要问一问,净土寺的案子到底是怎么回事?”
狄进问:“哪一家托你来的?”
郭承庆知道,这个问题回答了,基本上就是不打自招,但考虑到如今的凶险局势,还是硬着头皮道:“是威武郡王之家。”
威武郡王指的是石守信,这个名字后人或许有些不熟悉,但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家喻户晓,而这件事的对象,就是以开国元勋石守信为首的将领。
如今被准备列入名单的武人勋贵,就有石守信的曾孙石孝孙。
名字挺孝顺的,实际做的事情,不知道会不会将他的曾祖从棺材里面气得跳起来。
狄进神色变得严肃:“如此说来,石家子要自首?”
郭承庆干笑一声:“这个嘛,不瞒仕林,他自是不愿的……”
狄进的脸色沉下:“那你是为此人求情?”
“不是求情!不是求情!”郭承庆赶忙道:“这等事我若来向仕林求情,那我俩的交情,就到今日为止了!”
狄进面色缓和:“既如此,延休兄到底所为何事,不妨直言。”
郭承庆纠结地皱起眉头:“唉,我就是不知该怎么解释,倒不是有意绕弯子,现在外面风波涌动,有人趁着群情激奋之际,要将污水全部泼到我等武臣功勋的头上……”
狄进其实从昨晚郭府匆匆上门投递拜帖,约好今早登门,就基本知晓了对方的来意,但听到这个发展,还是有些惊讶:“此案如今查出了五名罪大恶极的贼子,除首恶何万确定无疑外,其他四位身份存疑,依你之言,全是武臣功勋子弟?”
“是啊!”
郭承庆苦声:“这事真要这么定了,那我们这些安分守己的武人之家,也成了世人唾骂的对象了!这实在太欺负人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