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469)
左右得力的心腹吏员起身,来到面前回答道:「有一个叫田缺的开封府衙仵作,总说没有查明死因,不可妄下判断,因而没有呈上尸格报告。」
「哦?」刘知谦对于这份态度很是认可,颔首道:「让此人也呈报一份简略的尸检上来!」
心腹吏员迟疑了一下,补充道:「此人今日去寻了大提点……」
刘知谦皱了皱眉,略过了这个话题,转而问道:「提供情报的人,寻到下落了么?」
心腹吏员摇头:「没有,牙人倒是还在,人已拿入牢中,但他狡言辩解,盗门只在中间充当联系之人,情报不是假的,与他们无关……」
刘知谦并不意外,诚如对方所言,情报还真不是假的,抓的确实是辽人,只不过被狠狠摆了一道罢了,又问道:「孙提点可回来了?」
心腹小心翼翼地道:「孙提点申时一到就走了,没再回来过……」
刘知谦闭了闭眼睛,这次是真的觉得心累了。
孙永安能被曹利用安排过来,也不是无能之辈,只是这个人利字当头,一到申时就离开机宜司,肯定不是去查案,明显去走动关系,给自己找后路了。
如此倒也罢了,关键是这样毫不掩饰的行为,必然起到了极坏的带头作用:「其他人呢?」
心腹吏员知道这位问什么,只得苦笑道:「司内确实……人心不定……都在走门路……」
连堂堂曹相公点名的亲信都要跑,其他人哪敢傻愣愣的呆着,原本几个挂名的提举提点再也不露面了,真正办事的还有许多吏员,这群人原本是从其他部门抽调过来的精锐,现在眼见着机宜司这条船要翻,还不得赶紧活动,可别跟着这个刚刚成立三个多月的部门一起陪葬喽!
如此一来,人心都散了,还查什么案子?
刘知谦沉默下去,他其实也有退路,但代价却是老师的晚节不保,一想到这里,眼神重新坚毅起来,看向尸格,下定决心:「你们去寻一
本书来!狄直院的《洗冤集录》,能否拿到?」
「这!」
心腹吏员顿时大惊,即便没有外人在,也下意识低声道:「提举,曹相公明言不喜此书,我们如何能看此书?」
「这是***么?」
刘知谦冷冷道:「事到如今,我们就是让曹相公欢喜,也改变不了机宜司的局势,唯有查清楚死因,才有可能绝处逢生!去找书!」
「是!」
心腹吏员领命去了,刘知谦起身踱步,活动筋骨的同时,开始继续思考这一局该怎么破解。
如今的关键,有两点。
第一,这个故意被机宜司抓到的契丹人,到底是怎么死的?
第二,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辽国使者萧远博的儿子?
只要解决了其中一点,局势就能逆转,解决到两点,就能让辽人难堪,如果能顺藤摸瓜,抓捕到设局的「金刚会」成员,那更是全面反击的时候!
不过刘知谦已经不抱那种奢望,他甚至觉得,「金刚会」既然敢设下这个陷阱,就必然考虑过事后机宜司的各种追查思路,这两个很明显的突破口,其实早就被防范住,甚至挖下了更多的陷阱,等着机宜司往里面跳。
比如死者到底是不是萧远博的亲子,等到那位辽国正使入城后,万一露了相关破绽,自己要不要全力追查?追查下去,会不会是新的阴谋,让局面更加恶劣?可不追查,又有可能错失良机,当真是患得患失!
所幸有一点,是「金刚会」怎么都预料不到的,那位三元神探新创作的《洗冤集录》!
刘知谦很清楚,这部刑案之作肯定了不得,原因很简单,如果此书平平无奇,其上所言荒谬不堪,朝堂上就不会有声浪,要将之推行天下,那岂不是一下子就露了馅?
而枢密使曹利用也毋须反对,任由其出丑便是,恰恰是其内言之有物,又不符合某些人的心意,才会被多番探讨,引得朝堂争论不休!
「金刚会」哪怕再高估那位神探,也想不到对方能着书立作,系统性地阐述刑案验尸之法,刘知谦现在也顾不上什么阵营之争了,得速速借助《洗冤集录》的知识,从验尸方面找到突破口……
「还没回来么?」
想了不知多久,耳中传来打更声,刘知谦猛然惊醒,刚刚回头,看一看心腹有没有回来,就见一位熟悉的老者站在身后,正是李府的宅老,慈祥地看着自己。
「李老!」
刘知谦一颤,躬身下去:「学生无能,累及先生盛名了!」
「公子不必如此!」宅老扶起他,温和地道:「阿郎常说,世上百战百胜的将军能有几人?淮阴侯还受胯下之辱,又何况其他?阿郎当年与辽人交锋,起初更是吃了不少亏,后来才有成长,你今日亦是如此!」
刘知谦眼眶大红,愈发惭愧:「可此番大事,关系国朝体面,怎容得我犯错?」
宅老安慰:「阿郎当年镇守雄州,稍有不慎,让辽人得利,亦会掀起战火,朝堂之事,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,哪有什么大事小事的区别!公子切莫多想,老夫还带了一物来,助你一臂之力!」
说着,宅老从随身带着的包裹里,郑而重之地取出一本书来:「这是狄三元亲自登门拜访,托阿郎转赠公子的!」
刘知谦怔然地看着《洗冤集录》,他自己要寻这本书,和李府宅老专门来送书,背后的意义可大不一样。
沉默少许,刘知谦接过书,他已经明白,自己的老师李允则竟然舍了权势赫赫的曹利用,准备与年轻的狄进合作,不由地眼神一黯:「学生何时离开机宜司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