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714)
但西夏就没有这般敌对态度,或许明眼人看得出来,这个地方政权壮大下去,早晚也得开打,却因为侥幸之心,再加上地方官府的纵容,完全不像对待辽人那样泾渭分明。
狄进更是语出惊人:“不仅是商贾,你们还要防备士子!”
三人愣住:“科举士子?会投靠夏蛮子?这……这不太可能吧!”
狄进道:“你们觉得不可能,是陷入了一个误区,之前辽国没有这么做过!可那恰恰是因为辽人不需要,他们有燕云之地的汉民,通过科举培养出了大量的文臣,根本用不着我朝这边郁郁不得志的士人,但西夏十分渴望,党项人在河西之地武功卓绝,却缺乏文治,所以在对待士子的态度上,党项李氏会比辽人更加求贤若渴!”
“原来如此!”
三人仔细想想,神色愈发严肃起来,雷濬更是立刻道:“晋阳书院?”
狄进道:“不错!此次杨文才一案,晋阳书院的嫌疑极大,我怀疑里面早有人与西夏暗通款曲,互相往来!”
大荣复道:“可我听说,这个书院里面招收的都是地方富家大户子弟,这些学子即便科举不成,也不至于给西夏人卖命吧?”
狄进道:“常理而言,他们不会如此糊涂,但有的人会因私废公,何况反过来想一想,如果李氏父子有意招募我朝文人,从何处入手呢?这等学府不是一个好目标么?”
刘知谦沉声道:“这等书院的学子见识不凡,交友广阔,无意间透露出的消息,都可能为西夏所用,对边关造成影响,不得不慎啊!”
雷濬抱拳:“下官愿回并州,救出杨文才的家人,再将图谋不轨的贼子统统抓出!”
他本就是并州本地人,兄长雷治帮助父亲雷老虎经商,弟弟雷澄则在边境为将,此番出马,当仁不让。
“好!”
狄进点了点头,却又看向刘志谦和大荣复:“你们也去!宋夏边境的情报,哪怕再是筛选后,快马加鞭送往京师,也终究不比当地及时,到了前线,全力配合刘平将军,打一场漂亮的首胜!”
刘知谦和大荣复抿了抿嘴,欲言又止。
他们不怕去前线吃苦,却担心京师无人坐镇,会被朝堂上其他人窥到可趁之机,到时候前线卖命,后面拖后腿,这种事情历朝历代都有,不是第一回发生,也不会是最后一次。
不过接下来,狄进一句掷地有声的简短话语,让三人精神大振,再无后顾之忧:“我会在朝堂上,为你们争取便宜行事之权!”
第三百九十九章 赵祯:朕觉得给仕林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大!
“夏竦、范雍、刘平离京了?”
“离京了!本以为会有官家亲自斟酒,群臣相送,没想到他们不动声色地离开,直接往西北去了!”
书房之中,听了儿子吕公弼略带疑惑的禀告,吕夷简淡然道:“对夏之战,胜败难料,官家即便想要大张旗鼓,太后也不会应允的,待得前线传回捷报,再庆贺不迟!”
单就这份心态,吕夷简和太后是完全一致的,似夏竦这种身居参知政事,还想着拓边立功,在吕夷简看来,就是愚蠢的行险之举。
兵凶战危,瞬息万变,焉知功过?
相反身在中枢,俯瞰天下大局,才是两府重臣需要做的。
想到这里,吕夷简脑海中就不禁浮现出一个人:“狄仕林在做什么?”
吕公弼道:“他在三司和馆阁之间走动。”
吕夷简手中的笔稍稍一顿,点了点头:“近来政事堂中的三司奏札,倒是较以往勤了不少,看来是受这位的影响了!”
吕公弼奇道:“此人还懂税收治弊?”
“没人生来就懂,不懂可以学,三司涉及财务大权,岂能轻慢?”吕夷简强调了一句:“这才是正途!”
吕公弼目光闪烁,迟疑着道:“父亲大人,有件事孩儿不知当讲不当讲?”
吕夷简看了看这个儿子,了然于胸:“又是机宜司的事?有人求到你头上了?”
“是!”
在这位面前,吕公弼从来不敢隐瞒:“王家的女婿邱素,看上了机宜司提举之位,减两年磨勘,一年任满即可!”
吕夷简毫不迟疑:“婉拒了他,你别掺和!”
吕公弼其实就觉得父亲不会同意,却又有些抹不开妻子那边的面子,低声道:“父亲大人,兖州时,我们让京东路提刑官洪迈颜面丧尽,前程尽毁,他是王氏门生,此番也该稍加安抚!”
“无谓之言!”
吕夷简淡淡地道:“王相当年对老夫恩重,王氏门生若有才干者,老夫自会举荐,然托公报私之举不可为之,如洪迈、邱素这等无能之辈,登临高位,便是积祸,你只想着安抚旁人,却不为自己族中的延续考虑么?”
吕公弼心头一凛:“是孩儿的错!”
吕夷简不止教训儿子,还稍稍思忖片刻,开口道:“机宜司之争,真正的关键不是外朝,还要看宫内!王家若是再来请求,你便这般答复,其他勿要理会!”
吕公弼目光闪动,首先想到的是太后与官家,但这两位的注意力都在西北大局上,似乎不会过于关注机宜司,那么宫内的还有谁?
“内侍省都知,勾当皇城司公事的任守忠?入内内侍省都知杨怀敏?”
……
宫内静室。
任守忠和杨怀敏对坐,身前各有一杯清茶,心腹内官则在外面候着,给予两人一个绝对安宁的交谈环境。
江德明、阎文应时期,入内内侍省都知和勾当皇城司是绑定在一起的,是为真正的大内总管,但接连倒下去两位,刘娥痛定思痛之下,将宫内大权一分为二,任守忠管理前省南班,兼着皇城司的差事,杨怀敏则管理更加重要的后省北司,却又与皇城司无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