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大宋神探志(808)

作者: 兴霸天 阅读记录

大荣复反应极快,警惕起来:“相公之意,是辽人会大肆抓捕谍细,再以他们为开战的借口,侵我宋地?”

“如果要找借口,无论派不派谍探,他们都能找到类似的把柄宣战,反倒不能因噎废食!”

狄进想到了后世的惨痛教训,眼中寒芒一闪,敛去后淡淡地道:“辽军不会开战的,辽主年迈,宫内皇后与元妃相争,波及朝堂,更关键的是,他们国内近来很不安分……”

大荣复也收到了情报,马上道:“是!辽东局势动荡,我的同族应该是要不忿契丹人的统治,再一次反抗了!”

相比起大荣复的语气里还有些许不确定,狄进则万分肯定,辽东肯定会乱。

历史上这个时候,大延琳已经在辽东起义,现在却还只是密藏风波。

一个流传百年的宝藏搅动了各方的心,真真假假的消息不断传播,弄得辽庭一时间也有些进退维谷。

想不搭理,可事情越闹越大,据说一些财宝已经被挖了出来,让人一夜暴富,更引得四方趋之若鹜,但真要搭理,一支军队又被引入假墓,弄得伤亡惨重,悻悻而退。

这些是狄湘灵传信回来的,狄进不相信外界的风言风语,只信任姐姐在辽东的第一手情报,那位野心勃勃的大延琳正是发现局势越来越有利于起义方,才会按捺不动,静候最佳时机。

毫无疑问,积蓄的时候越久,爆发之后越会在辽东呈现燎原之势,那里本就是各民族混居,最敏感的地区,一旦有了大规模的起义,哪怕无法彻底推翻契丹人的统治,也能让那高高在上,对各族掠夺过甚的契丹统治者,焦头烂额好一阵子。

所以此行去雁门关,不是逞英雄,恰恰是对于辽国内部有着深刻的了解,甚至比起辽庭自己都要了解,底气十足!

同样的道理,对于机宜司培养的精锐人手,狄进做出新的安排:“辽军聚集于辽西,同时对我河西与西夏产生威逼,但这份威逼只是威逼!”

“萧惠既不会在这个时候攻入夏地,让李氏的统治彻底崩溃,也不会在辽帝没有主动撕毁盟约,悍然开战的情况下,直接南下入侵……”

“但正面战场不交锋,彼此的斥候谍探却少不了。”

“‘金刚会’的人手,极有可能出现在辽军中,机宜司训练的人手与这些老牌谍细相比,终究有所欠缺,若被对方识破身份,擒拿立功,既多了无谓的牺牲,又让这群丧家之犬重新有了安身立命的本钱,所以该避其锋芒时,就要避其锋芒!”

大荣复完全理解了:“是!属下遵命!”

狄进取出两封信件:“这一封是我的书信,这一封是‘金刚会’首领宝神奴的信件,其内有关系到辽主的安危大事,你派人先行一步,以我河东经略安抚司的名义,交到萧将军手上!”

“是!”

大荣复领命退下,眼角余光瞥了一眼不远处那些额头上隐现汗渍,眼巴巴等待的官吏,心头冷笑。

一群眼界低浅的废物,还想拿捏顶头上司,结果白白地将立功的机会拱手相让给别人,真是要感谢你们了。

“不妙啊!”

与此同时,刘光顺的表情也越来越难看。

经略安抚使掌一路兵民之事,但不直接管辖军兵,其下有若干员“备征将领”听候支配,也有“机宜文字”辅佐军务。

不过河东确实多年未有战事了,身为河东路勾当机宜文字,刘光顺看似地位不低,实则权势很小,具体军务职责根本插手不了,由此才要巴结韩氏父子。

但现在看来,他着实昏了头,怎么就看不清楚形势呢?

且不说那位韩知州,单看看旁边这个汗流浃背的韩大公子,如何能与马背上的那道笔挺身影作半分抗衡?

韩纲想要昂首挺胸,维持自身的风度,可不知怎么的,面对那个看都没看自己一眼的绯袍官员时,却有种面对父亲的压迫,竟是越来越紧张,最后还是忍不住,用袖子擦了擦额头上的汗。

恰恰就在这时,一道威严的年轻声音,终于传入耳中:

“过来吧!”

第四百三十六章 我的强势在你的想象之上

“狄相公!”

经略安抚司上下到了面前,齐齐行礼。

狄进端坐马上,淡淡地扫了他们一遍,开口道:“你们各自介绍一下,熟悉河东哪块山川地势?对于各地番人可有深入了解?边地辽夏动向是否查明?”

众人面面相觑,支支吾吾起来,尤其是刘光顺和韩纲,脸色最为难看。

将各地汇总来的文书,命胥吏整理一下,交予这位经略相公,那是没问题的。

可现在听这架势,是要走访各地,深入番部,探查前线,他们岂敢应一声?

不应没用。

官员和胥吏的穿着有明显区别,狄进的目光直接落在两人身上,点名道:“你二人先来回话!”

“是!”

刘光顺无奈,只有躬身应下,缓缓地道:“下官刘光顺,字叔达,保安军人士,于天圣七年末,调任河东路管勾机宜文字,自到任后,一心埋头于司内机要,并未涉及地方事务,今相公所言,下官难以应答,万分惭愧!”

管勾机宜文字,是宋朝都督、经略安抚使、招讨使、宣抚使的属官,掌机密文件,相当于后世的参谋加机要秘书,负责与军事有关的机密文件,包括写奏本、参谋军机、甚至有时要亲自带兵打仗。

历史上熙河开边的王韶,献上《平戎策》三篇,被神宗看中后,就任命为秦凤路经略司机宜文字,品秩虽低,却主持开拓熙河的事务,权力极大。

上一篇: 金枝 下一篇: 女神的当打之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