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884)
“以欧阳春的威望,能完全压住这帮兄弟,让马帮置身事外,偏偏这位帮主此前离开了辽东,手下的几位头目按压不住帮中兄弟仇视契丹人的心思,才让他们入了起义军……”
武行者神情凝重:“马帮有如今的规模,就不可能没有野心,现在帮中的人手更多了,还与起义军中下层有了紧密的结合,欧阳春此时再回来,恰好避开了风波,不损威望,这位马帮帮主,手段好生厉害!”
公孙二娘则看向黄龙府中逐渐消散的厮杀声:“大延琳这次起义,最终必然是失败的,但辽军若不能速速镇压,最终说不定要便宜马帮啊!总镖头,那我们怎么做?”
狄湘灵不喜欢这种算计人心的勾当,也从不忧虑那些:“欧阳春的野心与我们无关,戒备着就是,我们的目标,始终是李元昊!”
话音刚落,一道灵巧的身影几个起落,风驰电掣地来到背后,正是迁哥儿:“十一娘子,李元昊率众从西门闯出去了!”
“西门?”
狄湘灵侧头:“那里本是金龙会的地盘,也投靠了李元昊么?上次该杀干净的……机宜司的消息放出去了么?”
“散出去了!”
迁哥儿道:“李德明准备立三子李成嵬为世子,辽国也准备扶持二子李成遇,继嗣党项李氏的大权,他如果再不回去,继承人之位就与其失之交臂了!”
“好!”
狄湘灵笑了笑:“我们走!”
说罢直接从城头跃下,落在骏马背上,一马当先,长风镖局的精锐齐齐跟上。
所过之处,无论是辽军、起义军还是江湖子,都纷纷避让,以畏惧的眼神目送这道策马扬鞭的身影,如一团火云,煊赫而出。
这段时日,相比起西夏世子李元昊的声名鹊起,长风镖局总镖头狄十一娘的赫赫凶威同样是远近闻名,一旦发现这两位起了正面冲突,各部勇士也会退避三舍,避免殃及池鱼。
而等到西门口,发现尸体横七竖八,堆迭如山,但大部分都是起义军和黄龙府守军的模样,远处的烽烟下,一群精悍的江湖大汉,簇拥着身材并不高大的李元昊,虎视眈眈。
“果然来了!”
为首的李元昊端坐马上,直指过来:“诸位看清楚了么?本王当初一个人来到辽东,就是被这群宋人和辽兵一起追杀,但他们始终奈何本王不得,如今有了你们相助,本王更要带着诸位兄弟,一同回归我大白上国,永享荣华富贵!”
“吼!吼!吼!”
当百人之数喊出千军万马的威势,李元昊得意地望了一眼以狄湘灵为首的追兵,调转马头,奔向更加广阔的江湖之地:“这里有太多的勇武之士等待着招募,借着辽东造反的机会,本王要组建出一支强军,威震辽国,风风光光地杀回去!!”
第四百六十四章 世上再无一起案子,比它重要!
“报!我军夺取罗兀城!”
“报!驻守在银州的西夏援军,被我军于马户川击溃!”
“报!!辽东大延琳反了,已占据辽阳府!!”
狄进和杜衍立于堂上,听着传令的士兵一轮轮通报,而最后那句叫囔得最高,众人的反应也最大:“呦!辽国有人起兵造反了?”
那可是兄弟之国啊,出了这等事,大伙儿顿时眉飞色舞,说不出的乐呵,高兴得今晚恐怕要睡不着觉。
杜衍更是老怀大慰:“仕林料事如神,一切真如你当时所言!”
“杜公过誉了!”
狄进确实在辽国内乱上助了一把力,但以他的地位和功绩,这等事是不必承认的:“国家内乱,终究不外乎三点,政治腐败、百姓困苦、军队衰弱,而辽东的矛盾重重,还要更增一条,各族混居,契丹盘剥过甚,方有今日起义军如燎原之势,在辽东蔓延开来,一发不可收拾!”
“是啊!我朝亦要引以为鉴!”
杜衍颔首抚须,又请教道:“依仕林之见,辽东之乱,会持续多久?”
“大延琳来势汹汹,各地都有呼应,连之前被辽主火烧王城的高丽,都按捺不住了……”
狄进仔细看完信报后,沉声道:“即便萧孝穆再通军事,非一年半载不能收复辽阳府,若说完全平息,则要更久!据我预估,两年之内,辽国都要被辽东的局势所牵绊,无法干涉我朝战事了!”
杜衍欣然:“好!好!如此一来,当真是我朝收复河西的天赐良机啊!”
如果完全以辽国的局势来看,大延琳的造反操之过急,辽帝身体固然很虚弱了,但头脑显然还是清醒的,第一时间将被元妃疏远的萧孝穆,调去辽东平叛。
如果是辽帝死了,太子继位,元妃和皇后死掐,能否有这么正确且迅速的应对,就很难说了。
但放眼整个大局,倒是正好帮了宋朝这边的大忙,以致于杜衍兴奋过后,马上拟奏札,呈报中书。
狄进则走出大堂,第一时间吩咐机宜司,前往雁门关外进行准确的查探。
大荣复快马来回,得到了一个不出所料的消息:“萧惠退兵了!三万骑兵已经撤离了西京道!”
“很好!”
狄进早就看清楚宋辽之间的关系,就是一个懦夫游戏,谁先怯弱,谁先退让,谁就是输家。
但宋廷上看不透的是大多数,或者说很多人不敢赌,那辽军囤聚于关外,终究是一个压力,此时一去,就海阔天空,可以全力对付西夏。
大荣复由此还带来了一些消息:“萧孝穆所率的辽军与大延琳的起义军初战,副部署萧蒲奴轻敌迎战,被起义军所败,如今起义军声威大壮,看来这次我渤海,真的复国有望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