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宋神探志(917)
前唐黄巢之乱时,党项人领袖拓跋思恭平乱有功,被赐姓李,自此党项李氏就占据了以夏州为中心的五州之地,号定难军,等到李继迁主事,干脆自立,称夏王,趁着宋辽开战,夺取了关键的灵州,将兴灵之地经营为了大本营。
这满打满算,可是一百多年的地方传承,李继迁、李德明两代更是名副其实的西夏首领,哪怕现在倒了,在注重血脉传承的番人心中,威望不是那么容易消散的,如果野利氏把李德明李成嵬卖了,那不知有多少党项人痛恨他们!
到时候,甚至仇恨野利氏,要超过仇恨宋人!
这岂能答应?
然而就在这时,狄进把话说开:“始作俑者,其无后乎?有了李氏在河西的风波,宋廷可以允许党项人任职为官,可以允许党项大族继续在这片土地生活,却绝不会再养出另一个有实力与朝廷作对的李氏出来,这就是请降的条件!”
杨守素心头一凛,对方将这层关键挑明,就代表着这个条件是不可更改的了:“狄相公之意,我已明了,定将此言带给将军!”
狄进淡然道:“去吧!”
杨守素躬了躬身,深深凝视一眼,朝后退去。
自始至终,对方都没有转身。
这固然是一种高高在上的轻视态度,又何尝不是一种胸有成竹的把握?
野利氏如果不愿意直接出卖李氏,那么没藏氏呢?
他们愿不愿意先与宋军合力将夏州夺下,再将自己母族所生的李成嵬奉上,连带着奄奄一息的李德明一起,交予宋廷,换取接下来山高皇帝远的控制权?
夏州城内。
当野利旺荣屏退左右,仔细聆听了一番杨守素带回的消息后,同样勃然变色:“宋廷欺人太甚,不仅没有封赏,竟还提出这等苛刻的条件,既然没有诚意,那便死战到底!”
杨守素却低声道:“将军,事实上宋人提出这等条件,倒是恰恰想要真心招降的,如若他们假意蒙骗,决心反悔,反倒会尽情许诺,只为我等上当……”
野利旺荣厉声道:“可我族若是做了这件事,还如何在河西立足?”
“如何不能立足?”
杨守素道:“交出李德明父子,对上可以让宋廷放心,对下也可借助宋廷之力,重开榷场贸易,收拢番人之心,待得两三代人后,都知野利氏之名,谁又记得李氏是谁?”
“两三代人……两三代人……”
野利旺荣露出不甘,显然他原本的野心可不止于此,不愿等待那么长时间。
“将军,越是这等事关全族存亡的大事,越要当机立断!下官入石州城府时,见到了疑似没藏氏使者的身影……”
杨守素反而有了决意,一力促成此事,甚至不惜模糊了一下判断,当野利旺荣再度变色之际,沉声道:“赶在没藏氏投降之前,交出李氏父子,野利氏便将是有实无名的西夏之主,生死存亡,富贵荣华,就在将军的一念之间!”
第四百七十六章 "锦夜":"司命"也不能相信了,叛了!都叛了!
“唔!”
李德明悠悠醒来,干裂的嘴唇颤抖了几下,视线缓缓移动,然后就看到了李成嵬趴在床头。
作为一位老父亲,他希望看到自己的儿子守在床边,尽孝左右。
但作为西夏之主,他却对自己的儿子守在床边,只能起到一位仆婢的作用,而感到极为失望。
“父王!父王!你终于……终于醒了!呜呜呜!呜哇哇哇!”
李德明的动静,倒是很快惊醒了本就如惊弓之鸟的李成嵬,见到脸色苍白的老父亲睁开眼睛,他激动得浑身颤抖,没说几个字,就泪流满面,泣不成声。
李德明见了,眼神更是阴沉,等了片刻,开口道:“哭完了?哭完了就出去……把能指挥动的人……叫进来!”
李成嵬的抽泣缓缓止住,满是羞愧地垂下头:“我……我出不去了……他们不让我出去!”
“唉!”
李德明脸色又灰败了一分,却没有多么惊讶。
知子莫若父,李成嵬的能力他很清楚,自己倒下的突然,这蠢儿子又没有掩盖住消息,掌控不了局面很正常。
真正的关键是,城内到底是何人作主:“夏州城防……是谁在管着?野利旺荣?”
李成嵬讷讷地道:“是野利将军……府内也全是他的亲兵……”
李德明闭了闭眼睛。
这无疑是极坏的消息。
他娶卫慕氏,任由卫慕氏壮大,人多势众,财富雄厚,为李氏下的第一大族,还亲善宋朝,看起来是放纵,但实际上,卫慕氏族内并没有什么顶尖人才,想要收拾,随时可以轻轻松松地拿下。
野利氏则不同,军中有野利旺荣、野利遇乞这对亲密无间的兄弟,族内有野利仁荣这种不逊于宋人进士的学者,就连自己儿子的府中,都有极得宠爱,连生下两子的侧室。
卫慕氏亲宋,却难以为宋朝撬动西夏的根基,野利氏不亲宋,却野心勃勃,更有以下犯上的勇气。
所以李德明对于李元昊重用野利氏,其实是不同意的。
不过李元昊有志于对外征伐,尤其是要对上宋朝,那么野利氏的人才就很重要了,不能只用庸碌之辈。
不同的战略目标,导致不同的用人之道,这无可厚非,但现在局势的阴差阳错,导致夏州乃至整个党项李氏存亡的决定权,居然被野利氏捏在手里,那就实在难办了。
然而李德明依旧没有放弃。
最坏的情况,是他自己两眼一闭,再也睁不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