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谁人不识君(106)

作者: 施宁 阅读记录

喻勉百无聊赖道:“我只是前来拜师学艺而已,诸位不必顾念旧情,尽管出手便是。”

“……”

喻勉以手作请状:“一起上。”

“何故欺负小辈?”深沉威严的声音响起,守山弟子们如负释重地松了口气,他们仿佛望见救星一般地回身,眼巴巴地看着喻维平:“二师公!”

“二师公来了。”

喻勉眯起眼睛,他观望着喻维平,自是能察觉到喻维平中正深厚的功底,同样,喻维平也看出了喻勉深不可测的内力。

“见过维平长老。”喻勉双手作揖,听不出语气地施了一礼,他当然记得自己如今已非喻家人,所以应同外人一样,称呼喻维平为长老。

喻维平注视着喻勉,上下打量过后,他道:“看来你的手足已经痊愈。”

“勉强能打能杀吧。”喻勉兴致缺缺地回应,继而道:“长老是要与我亲自过招吗?”

喻维平道:“以你如今的实力,书院中恐怕只有我能与你抗衡。”

“长老谬赞了。”喻勉毫无诚意地点了下头。

喻维平:“当年我亲眼目送着你离开,如今你要回来,也该是我前来迎接。”

“那就不说废话了,长老请。”

当清平中正之气与霸道嚣张的内力骤然相接,霎时地动山摇,后山飞沙走石,一片遮天蔽日之相——

这都是后话,无从考究。

实际上,正当喻维平严阵以待,打算与喻勉来场较量时,忽闻山间小道上马蹄声悠闲,一辆马车从不远处不慌不忙地赶来。

喻勉微微皱眉:“这么快?”

喻维平莫名其妙道:“发生何事了?”

“看来不能打了。”喻勉收敛气势,说:“会吓到人。”

喻维平:???

喻勉懒懒道:“我无意挑衅,劳烦长老放我一马。”

喻维平目光严厉:“你当书院是你家?想来就来想走就走?”话音落,其他弟子们低声笑了起来,喻维平有些尴尬,且不说别的,这书院还真是喻勉的家。

喻勉微微挑眉,不置可否。

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喻维平训斥道。

“叔父。”喻勉喊了声。

喻维平神色微顿,他打量着喻勉,目光逐渐松动。

喻勉一扫闲散之态,郑重其事地俯身作揖:“琅琊书院喻勉…”他嗓音低沉,一字一顿道:“拜见叔父。”

喻维平迈开步子,一步一步地走向喻勉,在场之人不由得屏住呼吸,二师公最是刚正不阿,喻勉先生忤逆犯上离家多年,怕是要被狠狠责罚了。

喻维平抬手,按在了喻勉的双手上,他颇为用力,喻勉却不加抵抗。

“……”

“……”

最终,喻维平牢牢握紧喻勉的双手,沧桑的声音中夹杂着释然:“回来就好…“

“回来就好。”

马蹄声落在耳畔,马车停了下来,喻勉下意识看向那辆马车,目光不自觉地柔和下来。

“我听人说,你是带了人回来的?”喻维平欣慰道:“不知是哪家的姑娘…“

“哥哥。”车帘被掀开,从里面冒出一个脑袋,满面笑意地望着喻勉:“追上你了。”

喻维平:???

喻勉沉吟:“不是姑娘。”

第59章 不省心

戒律堂中, 喻勉和喻季灵在接受训诫,只是二人接受训诫的姿势大不相同,喻季灵仍旧跪得笔直, 喻勉坐在一旁, 云淡风轻地掀开一杯茶,两人面前, 喻维平满目肃然地站着。

“叔父想问什么, 直接问便是。”喻勉悠哉悠哉地呷了口茶。

喻维平沉下一口气,问:“你带回来的那个少年…”

“是我的心上人。”不待喻维平问完, 喻勉便毫不犹豫地说出了口。

这下不仅是喻维平, 就连喻季灵也是满脸愕然,他心想, 他不过才离开几日,喻勉和左明非的感情便到如此地步了?

喻勉太过直白, 这让喻维平迟迟说不出话来。

“不瞒叔父,我此番回来不仅是为了探望家中族老, 更是为了救他的命。”喻勉面不改色道:“我需要白鸾尾,还要劳烦叔父请出冲虚道长。”

听喻勉不咸不淡地提起冲虚道长,喻维平眉宇蹙起,轻声数落:“那是你的父亲。”

“修道之人何谈尘缘?”喻勉淡淡地反问。

喻维平微叹:“可他终归是你们的父亲。”

喻季灵哼道:“叔父这话说的好似我们不认他一般,您可别忘了, 当初是他先抛弃我们的。”

喻维平加重语气解释:“他并非是抛弃你们,而是将你们托付给了我。”

“前尘旧事,不提也罢。”喻勉望着喻维平,说:“救人这个忙, 叔父可愿帮?”

“白鸾尾踪迹难寻,纵使我想帮忙, 怕也是有心无力。”喻维平斟酌着说。

喻勉:“不劳叔父费心,叔父只需要告诉我南山观的入口在哪里,其他的我自有定夺。”

南山观为修道之所,它藏在南山之中,四周俱是阵法,寻常人贸然进入,怕是会迷失其中,以至于真有人将南山观认为是天界。

喻维平眸光微闪,他沉吟道:“此事事关我琅琊机密,我也不清楚。”

喻季灵啧道:“这么说,只能等大长老出关了?”

“大长老也不知道。”喻维平说。

“那谁知道?”喻季灵不喜自己的父亲,所以有关南山观的事情,他一直刻意回避,现下谈起来,竟然还不如离家十载的喻勉知道的多。

“守山人。”喻勉说。

喻维平缓缓颔首,神色竟然有些微妙的复杂。

喻季灵面上一喜:“哦,守山人啊,那不就是我师父…”他忽地顿住,下意识看向喻勉,慢慢地说出了守山人的名字:“姜云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