谁人不识君(118)
“我很清醒。”左明非微笑着回答。
听到这里,喻勉轻嗤着后退半步,他既没有拒绝,也没有搭腔,比起身为局中人,他更想置身事外地看看左三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。
左明非含笑道:“不过是假成婚。”
大长老轻声呵斥:“荒唐。”
左明非深深地望了喻勉一眼,喻勉微挑眉梢,示意他继续说下去,左明非温声道:“大长老莫慌,此举实为有理有据。”
大长老冷哼:“你且说来听听。”
“一来,我见不得喻兄真的娶了别人。”左明非脸上带着和煦的笑意,仿佛在说一件平常事,他道:“二来,我不想死。”
“说到底,你也不过是贪生怕死,自私自利。”大长老看着左明非的眼神有些失望,想不到左家三郎竟是如此。
“兴许罢。”左明非慨叹一声,又道:“可就算依大长老所言,让他们真的成亲了,两人之间并无深情,婚后各过各的,这和我所说的假成亲又有何区别?”
大长老蓦地语塞。
左明非仍旧笑意淡淡:“晚辈不解,所谓真假,究竟是事情本身,还是人心中的执念?”
大长老眸光微闪,他盯着左明非:“你在暗讽老朽迂腐?”
“不敢。”左明非望着藏书阁的方向,又说:“近日我翻阅琅琊地志,偶然看到了南山守山人的由来。”
“琅琊南山曾与缥缈峰,扶苏谷合称为药材圣地,可惜采挖过度,缥缈峰和扶苏谷的珍奇药材越来越少,竭泽而渔的道理,书院的前辈们自然清楚,这才立下南山每七年开山一次的规矩,不至于让一些珍贵药材绝迹。”
“可惜怀璧其罪,南山还是招来了很多谋利之徒,于是书院选出守山人,其责任便是守护南山。”说到这里,左明非看向姜云姝,温文尔雅地颔了颔首。
姜云姝回之一礼。
左明非的目光滑过天际,带着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旷远,他道:“可很多事情都随着时间,淡忘了最初的本意。”
就像书院初始是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。
也像救命之药本为救人。
大长老怔然道:“你根本不是来劝他们成亲的。”
这后生分明是在借成婚之事言说其他。
左明非好似没听到大长老的质疑,他举止恭谨,语气是十成十的真诚:“晚辈愚钝,可也依稀记得,书院创立初始的本意是隐世而非避世。”
喻季灵眼睛莹亮,他激动地一拍大腿:“说得好!”
“你瞎掺和什么。”喻维平闻声走了过来。
喻季灵悻悻然闭了嘴。
喻维平先对大长老施了一礼,而后皱眉看向左明非,淡声道:“憬琛公子,你是在指责书院的不是?”
左明非躬身行礼:“晚辈不敢。”
“世人说你谦逊,可见只停留在口头上。”喻维平这话说的不客气,可脸上并无责怪之意。
左明非温温和和地笑了下:“确实是世人谬赞。”
“……”喻维平心平气和的表象有些崩,左明非这四两拨千斤的态度,叫人憋屈得很。
“晚辈也知晓书院的不易,书院立世数百年,与外界不甚来往,支撑这么大的书院,自然少不了花销。”左明非说:“想来书院被姜家掣肘,也是出于这方面的缘由。”
场上虽然没有外人,可将书院的难言之隐暴露出来,难免让书院中人感到局促,长老们不便开口,于是喻季灵询问:“左大人有何高见?”
左明非:“比起姜家,也许左家更适合书院。”
看戏到这里,喻勉面无波澜的脸上终于有了些反应,他侧眸看向左明非。
左明非能感觉到喻勉的目光,但却没有回应,他从容不迫地看向大长老和喻维平,目光最终落在琅琊书院的山长身上,“左家虽然比不得上京首富,可世代为官,总还是有些家底的,况且我左家为书香世家,到底是讲些道理的。”
总不会像姜家那样胡搅蛮缠,挟恩图报。
喻季灵看了喻维平一眼,喻维平神色难辨,于是喻季灵估摸着说:“可是左家贸然送钱过来…咳咳!”触及到喻维平警告般的目光,他忙改口:“那个…是贸然、贸然示好,此举终归是落人口实,岂非伤了你我两家的名声?”
“怎么会。”左明非施施然一笑:“并非示好,而是求药。”
“重金求药,理所应当。”左明非言简意赅道。
一切便说得通了。
埋了这么长的线,原来是搁这儿等着,这下究竟是书院占了左家的便宜,还是左家占了书院的便宜,却是说不清了。
但世事大抵是说不清的。
再说左家和姜家…只要不是傻子,都知道怎么选。
喻季灵看着左明非,正色道:“你能做得了主?”
“我不能。”左明非莞尔一笑,他对大长老和喻维平客气地颔首:“但是左家的家主能。”
“……”
谁都晓得左家未来的家主是左明非——当然,前提是左明非能活下去。
天下攘攘,皆为利来,一番话的功夫,左明非的生死便与书院的利益直接挂上了钩,这让书院没办法再袖手旁观。
喻季灵,喻维平,姜云姝和大长老要细细商讨这件事,左明非识趣地退下,见他要离开,喻勉毫不犹豫地抬腿跟上,看到喻勉的举动,大长老不悦地皱了皱眉,喻季灵很有眼色地替大长老开口:“大哥,你不来吗?”
“不来。”喻勉不假思索地拒绝了,说完,他一手撑伞,一手揽住左明非的肩头,略显强硬地带着人离开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