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病弱万人嫌重生后(64)

作者: 斩潮生 阅读记录

自从燕安王府覆灭,胞弟亡命,他便失去了方向,整日浑浑噩噩,只能和乞儿混在一起。

这样的日子,他已经体验了四年有余。寒来暑往,毫无目标。

萧霁月的眼睛被鲜血遮住,视线有点模糊。他的耳朵嗡嗡响个不停,似乎听到了什么,又好像什么也没听到。

蓦地,一块热气腾腾的炊饼递到萧霁月的眼前。

萧霁月怔愣地坐起身,那位侍卫说道:

“方才轿子上的人赏你的。”

萧霁月的左手死死地捂住胸口,指节凸显,可见用尽了全身的力气。

他艰难地站起身,迟疑了一会,费力地问道:

“……谁?”

那人回答道:“是卿家的二公子,卿玉案所送。”

(第四更)故辙

卿玉案再次醒来时夜色正浓,几朵海棠花伏于案上,一阵凉风吹过,带着淡淡的海棠香。

他尝试着动了动手腕,感觉到酸疼无比,但头终于不是晕晕沉沉的了。

而苏清在自己的面前奋笔疾书,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已经醒了。

卿玉案恭敬说道:“有劳苏大人照料。”

苏清这才从三尺高的案卷抬起头来,迷茫地寻觅许久,才从案卷的缝隙里找到了卿玉案的踪迹,他莞尔道:

“无妨,令兄所求,不敢不应。二公子身体可还有不适。”

“好很多了。”

卿玉案仰视着案卷,想着这几天他来照料自己,内心莫名升起愧疚感:

“呃,这垛——”

“无妨,案牍劳形常有的事情,故此这垛……”

苏清知道自己被带偏了,立即改口道:“这些是家父给我布置的课业。家父将从业五十年所历之事写成案卷让我温习。”

大理寺卿从业五十年的案子……卿玉案都联想不到那浩如烟海的场景。

怪不得说苏清断案绝神,原来如此。

卿玉案问道:“写起来不多么。”

苏清认真摇头:“不多。”

卿玉案:“……”

卿玉案一直以为自己在国子监学习算佼佼者,如今他主动放弃,让给苏清。

眼看着砚台墨汁已干,眼尖的书童前去研墨,趁着这个空当,苏清又问:

“接下来公子有没有想过要去什么地方。”

卿玉案平静回答:“我现在想回秦淮一趟。”

他想早一些阻止父亲中贼人的计策,想多见几面兄长。

苏清闻言神色一顿,目光微闪,随后才说:

“确定?”

秦淮一带目前战事频繁,民生凋敝,百姓流离失所,若卿玉案现在赶往秦淮怕是九死一生。

“确定。”卿玉案斩钉截铁地说道。

苏清点点头,沉默片刻说道:“你便不怕走不到秦淮?”

尤其出关后山匪猖獗,路上更是危险重重,而且那里地形复杂,又是战火纷飞之地,就算是一名武者深陷其中也难逃一死,

卿玉案满不在乎地说:“走得到的,我是汝南侯府的人,他们觊觎我的身份,无人敢动我。”

苏清沉思了片刻才说道:“好吧,我派两位暗卫跟在你身边保护你。”

“多谢。”卿玉案长长稽首,感激道。

“唉。省心不下啊。”

看着卿玉案踱出门外,苏清兀自摇了摇头。

第二天天未亮,卿玉案便踏上了征途,一切准备妥当,他紧紧握住路引凭据。

他不想再丢一次凭引,然后耗费四年时间再去紫阙楼了。

今日出关的人不少,城门下人头攒动,大抵都是为了躲避时疫,还有一些是躲避战事。

人们拖家带口着往外徐徐行进,好像臃肿的大虫不断地蠕动。

人群中不知谁人大喊了一声,随之越来越多的灾民汇聚在城门口,堵塞了去路:

“完了,辽东建州陷落了。”

随着一声惊呼,卿玉案紧握着的手涔涔发汗。

即便他早就知道会有这个消息。

顿时,城门口一片大乱,哭喊声、呼救声、怒骂声、如同闷罐里的炒豆,噼里啪啦作响。

卿玉案被人流推攘着,几次险些跌倒,勉强稳住身形他一边顺着人流朝前走,一边暗自思考着如何与那两位暗卫汇合。

辽东建州陷落,接下来就是京畿了,人人自危,谁也不想死,所以都想着要赶紧出城门逃难。

乱作一团的人群中,一个大汉冒冒失失地说道:

“快点开城门啊。我们这些人的凭引都查过了就不能提前放行吗?!”

襁褓的孩子嚎啕不止,女子略带哭腔地说道:

“是啊,我家娃儿还高烧,京畿的药都断了啊!大哥你就发发慈悲开城门吧。我们娘俩待这一天没吃东西了。”

只是如今这乱世,人人都自顾不暇,谁又去顾及别人。

守城侍卫冷眼扫过,将过往的路引一一核验,随后又道:

“我还出不去呢,等着吧。天王老子来了都得接着等。”

其余侍卫一边核验路引,一边催促着百姓们快点往前走。

“嬢嬢。”

卿玉案将包子塞过那个泣不成声的母亲。

她怔愣地接过包子,紧紧抱在怀中,泪水夺眶而出,连连道谢:

“多谢公子,多谢公子!”

卿玉案并未在意:“不必。”

“城门开了!城门开了!”

不知是谁喊了一句,刹那间,所有人蜂拥而出。

卿玉案走在人群末尾,忽然没了主意。

官道会遇见紫阙楼的人。

出了城走野路,城西是山区,有连绵不绝的山脉,自古就是山匪聚集之地。

不少人都说那些山匪都是以前的鞑靼遗民,被鞑靼族长遗弃在关外,因自幼受君王恩养,不思归附新主,故此盘踞在山区,妄图有朝一日能够重振大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