穿成抛弃首辅的原配(1159)+番外
她道:“南所虽然远点,不过还有姚玉在呢,我觉得你应该可以放心了。”
长公主摇头,放心,她才不放心呢。
儿子好不容易从无锡回来了,这才一年都不到又要走,她心里挺不是滋味的。
她开始对王秀道:“幸亏我生的不是女儿,不然嫁出去了,我的心就跟缺了什么似的。”
然后王秀掐了她一把,果断离开。
长公主在后面追着她喊:“阿秀,秀儿,秀秀……我不是这个意思啊,你把欣然嫁给安年,我让安年到你们陆家上门啊!”
王秀停住脚,才敏锐地察觉,安年选择去国子监是不是想安安静静教几年书,等欣然及笄后再回来说这门亲事?
她看向长公主,不知道她想到这点没有?
长公主倒是没有想到,她以为阿秀原谅她胡说八道了,松了口气道:“我就说嘛,你的心最软了。”
王秀道:“你先回去问清楚,看看安年在哪所国子监,我们再安排。”
长公主点头,很快就离开了陆家。
当她得知儿子选择在南所国子监时,顿感郁闷。
她原本是想,怎么都要把儿子留在京城的。可看见儿子在收拾书本,一摞一摞的都要带走,下人们装箱,他就在书架上忙活,看着高高大大的背影,已经不是小孩子了。
她无奈地叹息,坐在一旁道:“看来我是劝不了你了。”
赵安年看向她,笑着道:“娘怎么也伤春悲秋了,我不会去十年二十年,最多也就是三五年就回来了。”
长公主愕然地睁大眼睛,又问道:“那你去翰林院不行吗?为什么要去国子监,还是在南所。”
赵安年道:“去那边待几年,再回京待几年,以后若有调动,也不会再回南所。再说了,我只是想静静心,不要让自己看起来那么急功近利而已。”
长公主觉得,儿子大了,说什么都有道理。
但其实仔细推敲,又发现他其实是在敷衍。
她不知说什么了,就在那里陪着儿子收拾,等都收拾得差不多了,看见儿子去取挂在帐钩上的香包,恍惚回忆起,是她带着几个孩子去普济寺上香时,给他们点长明灯寺庙里的师父赠的。
安年的是湖水绿,欣然的是藕粉色,还有承熙的是天蓝色……
香包时间长了,过了一年就没有什么味道了,若是舍不得荷包,香料却是要换的,可他一直没有换,好端端地放在床头上。
她似乎明白儿子为什么要走了,心里有些难过,不过却什么都没有说,只是叮嘱他好好照顾身体。
赵安年点了点头,离开前还是要去一趟陆府的,他要过去辞别长辈们,还有就是和承熙、欣然说说话,免得他们多想。
第950章 番外五十五 情感
多想?
陆承熙还真不会,他甚至于还为赵安年感到开心,以为他选择自己最为喜爱的事业。
然后他又开始滔滔不绝地跟赵安年说,那些大臣们看着一个个板正严肃,可在皇上面前就跟鹌鹑似的,说话都要躬着背,看着好累。
又说太子哥哥很厉害了,好多事物都能单独处理,还有太子妃嫂嫂也很贤惠,和太子哥哥夫唱妇随,看着就让人羡慕。
二皇子小胖墩正是淘气的时候,不过有长乐看着倒也不敢放肆,他最喜欢跟自己侄儿玩,两个人还为了争玩具在哭,宫人们成天提心吊胆的,就想把他们两个分开,可刚分开一会也要哭,宫人们都愁死了。
他得了御前行走的殊荣,那些人知道皇上有意偏爱,倒也没有说什么?毕竟科举入仕后,拼的就是圣宠,陆承熙是皇上看着长大的,就算不当官,皇宫里的奴才见着他都得毕恭毕敬的,当个小侯爷似的敬着,不是五湖四海考入京那些士子可以比的。
陆承熙话多,但胜在真诚,笑意在他眼底流动,很有感染力。赵安年听着听着,倒忘记自己来干什么的了?
直到陆欣然端着桃花酥来,还给他们送来了梅子酒。
并笑着道:“娘说了,允许你们今晚醉卧莲蓬。”
话落,她笑着离去。
赵安年眸色微变,站了起来。
陆承熙先他一步打开了酒,闭上眼睛嗅了嗅,一股梅子诱人的香气瞬间扑鼻而来,他发出满足的叹息,刚想要和赵安年分享,一睁眼,水榭里只有他一个人了。
微风徐徐,吹来些许花瓣落在长案上。竹林幽幽,隐约可见灯影。
只是身边的人呢,走得悄无声息的。
陆承熙喝了一口梅子酒,啧啧两声,叹道:“好酸。”
……
园林中的长岸边,一条小舟在湖里飘荡着,仍凭水波荡漾。
陆欣然站在岸上,看着湖水里吹落的树叶和花瓣,怔怔出神。
突然间,背后传来熟悉的声音:“你想上去坐坐吗?”
陆欣然回头,只见赵安年追着出来了,就静静地站在她的身后。
她抿了抿唇,有些俏皮地道:“可是我不会划船,安年哥哥会吗?”
赵安年解开绳索,拉着小船靠近些,随即道:“你先上去。”
陆欣然点了点头,快速上了小船。赵安年随即才上去,然后用船桨将小船划到河中央,便收起了起来。
陆欣然已经在船里点了灯,灯火明明,在狭小的船房里显得那样幽静。而她用手绢包着的糕点,像座玉堆砌的小山一样,有些微重地压在赵安年的心上。
陆欣然笑着道:“可惜没有酒。”
赵安年呼吸微滞,他走进去,坐在了欣然的对面,说道:“有酒也不能跟你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