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穿成抛弃首辅的原配(1209)+番外

作者: 栖喵 阅读记录

就这样,伴随着这场恩科春闱在三月初一正式开始,京城自然是格外热闹的。

陆承熙调任礼部,还做了读卷官。

他在贡院里看见了郑家的那两个孩子,郑长文,刘长武。

考试结束以后,太子还询问他那两个表弟考得如何?有没有机会上榜等等?

陆承熙摇了摇头道:“这要批卷官才知道,我不知道。不过我看他们写得很认真,应该是有望上榜的。”

太子道:“我那姨母疯了好多年了,现在到也安静下来,在后宅度日了。刘青还是那样无所事事的,不过也没有嗜赌了,郑家的希望全在这两个孩子身上,若是他们用功,我自然会给他们机会的,若是不用功,继续努力几年,就算不能入翰林院,外放做官应该也是可以的。”

陆承熙道:“还是先观察两年,他们毕竟和殿下有着血缘关系,派到地方上去,别人总是忌惮的,若是有意贿赂,他们年纪还小,也不知道能不能按捺得住。不如殿下先带在身边管束几年,到时候他们学到万分之一,也足够用了。”

太子听了,觉得陆承熙说得很有道理。

不过他拍着陆承熙的肩膀道:“你也是我兄弟,不要跟我如此见外。只是外面的人也要提拔,不如也提拔他们起来,以后也好制衡其他官员。”M

陆承熙笑着道:“殿下说的我都明白。”

他还是那样诚实,笑起来有点憨憨的,眼神却格外清澈。

太子心里忍不住叹气,说道:“可你都不唤我哥哥了。”

陆承熙赧然道:“太子哥哥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了,我也即将成家,我们都不是少年了,总那样喊显得孩子气。”

太子闻言,心里的失落一扫而空,高兴道:“原来是这样,我们承熙果然长大了。”

陆承熙出宫的时候想,太子已经在考虑平衡朝堂的势力了,这是一个新的起点。

还有另外一个起点,太子有孩子了,以后也会为他的孩子考虑。

这样三代下来,陆家和皇家的交情,其实也就淡了。感情淡了,信任就会出现危机,很多世家大族往往就是从信任危机开始崩塌的。

于是他郑重地想了想,决定成亲以后还是提出外放好了。

这样等过几年父亲退下来,他再回京顶上,陆家的势力交错,也不会显得很庞大。

再过几年,他找个机会也退下来,保陆家平平安安便好。

陆承熙回去以后,就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陆云鸿。

陆云鸿看着儿子慎重的面孔,笑了笑道:“你这个想法很好,证明你已经长大了。太子可以独当一面了,皇上自然会考虑放权。皇上放权,没有道理臣子不放,到时候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。”

“太子想要提拔郑家的人,这并不奇怪,那两个孩子本就是他提拔起来的。但是有一点你要记住,你永远不是孤单的,虽然我和你娘没有给你多生几个兄弟,但是你的表兄弟们多,朝堂上还是有人和你共进退。但这份人情,不到万不得已不要用。”

“陆家荣耀百年,该退就退,该隐就隐。记住一句话,永远不要自视过高,天下人才辈出,一旦皇权有变,就不要再谈及过往的荣耀,那样不是彰显陆家家世的显赫,而是陆家招人嫉恨的原因。”

陆承熙点了点头,表示他知道了。

对于儿子,陆云鸿是不怎么担心的,因为他知道儿子的性格多少有点像妻子,审时度势,并不恋权。

也正因为如此,他从未想过替儿子谋划什么,因为他知道迟早有一天,他们陆家是要离开京城的。

而无锡的书院和大宅,就是他们预留的最好退路。

……

正兴十五年春闱的考官是裴善,他几乎是连着出任考官,也一直深得皇上和百官的信任。

正因为如此,郑长文和刘长武虽然忐忑,却并不怎么担心。

因为裴善做考官,他们无论上榜与否,都只会证明一件事,那就是他们究竟有没有学问,至于其他的,都不用去考虑。

果不其然,杏榜出来的时候,郑长文中了二甲第二十九名,可刘长武却名落孙山。

第992章 番外九十七 不悔

郑长文中了贡士,太子很高兴,想着郑家没人张罗,就要在东宫里摆宴。

李彤劝道:“我们生女儿的时候,都只是摆了宫宴,家宴都没有。现在表弟中了贡士你却要摆宴,你让我的脸往哪里搁啊?”

太子听了,这才打消了念头。

不过风声到底是传出去了,皇上把太子叫去勤政殿,说道:“你还记得高安安吗?郑长文有今天都是你给的,朕觉得足够了。如果你要捧,那就想一想高安安的下场,她就是你燕阳姑姑捧出来的。”

太子听了以后,知道父皇是在敲打他,顿时出了一身冷汗。他回到东宫就抱着太子妃道:“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父皇会不高兴,才劝我不要摆宴的。”

太子妃摇了摇头道:“我不知道父皇不高兴,我只知道所有人都不会高兴。对郑家来说,才刚刚初出茅庐你就把人架在火上烤。其他的,甚至于是陆家和计家,你想一想安年,当年他可是父皇钦点的探花,你虽然替他高兴,可你替他摆宴了吗?”

“比起自幼受你提拔的长文,自幼就以你为主,尊你为大哥的安年就不配吗?”

“还是说,承熙也不配呢?”

“我明白你培养长文成才的快乐,可安年和承熙凭借自身努力成才,却一心想要辅佐你来说,他们是不是觉得备受冷落呢?难不成只有长文是你的亲人,他们就不是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