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(139)
这年头,茶叶可不多见,一般只有高级领导干部和退休干部,每个月才能分到那么一点儿供应, 由此可见, 杨兴云招待这两位“客人”, 那绝对是下了血本儿了。
他这样大费周章,无非是想着, 要是徐元犯的事儿不大, 还能替他向公安局同志们求求情,最起码, 也不能留个案底、影响到他在食品厂的这份工作吧。
眼见着他再不吱声的话,杨科长就要想偏到十万八千里远了,徐元赶忙开口道:
“科长,公安局的同志们应该是来找我了解情况的,前些日子,我不是请了一天假吗?就去公安局报案了,现在,应该是有新进展了。”
闻言,杨兴云顿时长舒一口气,幸好幸好,只要不是犯了事儿被公安局逮走就行!
见状,公安局的同志们也后知后觉地意识到,他们刚才的话,似乎是让杨兴云等人给误会了。
其中一位年轻些的男同志,脸上一红,摸了摸脑袋,讪讪地道:
“实在不好意思,因为涉及到案情,我们没有在第一时间说清楚,叫你们误会了。”
“诶,怎么能这么说呢?公安局的同志们整天忙忙碌碌的,还不都是为了保护我们人民群众,无条件配合你们的工作,是我们财务科每一位同志都应该做到的事情。”
杨兴云这话说得那叫一个正气凛然,配上他神情中的坚定之色,不由得让自认为了解杨科长行事作风的几个人“刮目相看”了。
“说得好!”储峰突然出现在了财务科门口,冲着杨兴云递过来了一个充满赞赏的眼神,随即看向两位公安局的同志,问道:
“两位同志就是想找徐元了解情况是吧?我是食品厂的厂长储峰,如果有什么需要我们食品厂配合的地方,可千万别客气。”
公安局的人虽然穿着一身便服,在厂门口却是登记了身份的,他们前脚进厂,后脚便有门卫室的人去厂长办公室汇报情况了。
毕竟,能惊动公安局的,可没有几件小事儿,因此,储峰才会来得这么快!
“徐元同志作为报案人,需要跟我们去公安局一趟,请假的事情,劳烦储厂长通融一下,此外,这个案子中,现已被抓捕的赵如茵同志,申请要见你一面。”
最后的半句话,显然是对着徐元说的。
“这都好说,小徐,那你就跟着两位同志走一趟吧,今个儿下午,就算是给你批半天假了。”
储峰跟徐元都打过好几次交道了,也知道,这小伙子办事儿有分寸着呢,因此,并不怎么担心他。
当着公安局同志的面儿,储峰直接批了半天假,等徐元跟着他们离开了,他和杨兴云在楼道里说话的时候,才额外加了一句:
“配合公安局同志的工作,也算是出公差了,这半天假的工资,就不给他扣了。”
像这样只需要随口嘱咐一句的小事儿,在国营厂子里并不少见,半天工资嘛,算下来也没多少钱,储峰跟杨兴云自然不会去计较这些个细枝末节的事情了。
因着公安局到食品厂的距离并不短,两位同志都是骑着自行车来的,徐元的自行车停在家属院呢,也无意再去耽搁时间取一趟了,干脆坐上了其中一位的自行车后座。
骑车总归是比两条腿走路要快的,三人很快就到了公安局,进去以后,坐在办公室里,那位年长些的张同志,先是把可以告诉徐元的查案情况,跟他通了个气儿。
“我们的同志在寻找孟长德同志、徐来福同志、张荷花同志了解情况后,确认四年前,赵如茵的档案上,记录过她恶意替他人报名下乡、意图扰乱知青办正常工作秩序的情况。
随后,前往省城大学档案馆,调出赵如茵的档案,发现此情况记录已经消失不见,而且,档案并没有涂改后的痕迹,证明,这是一份全新、被重新誊写过后的档案。
根据规定,知青档案应当保存在下乡插队地方的公社中,由大队及时反映知青情况,作为推荐工农兵大学生的凭据。
而要拿到一份全新的档案、再花时间重新誊写,显然,必须要有公社内部人员的配合才行。
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,我们的同志在七天前抵达了澄县向阳公社李家屯大队,也就是赵如茵同志下乡插队的地方。
以暗访的形式分别寻找李家屯大队的人以及下乡知青,了解了赵如茵的日常表现,以及得到推荐前后一个月时间的异常举动。
由此,顺藤摸瓜,对向阳公社的顾大海及公社书记卢启东实施了抓捕行动,现在,人已经被带到了省城,在公安局接受审讯。
同一天,现居于钢厂家属院的赵如茵、顾锦程,也已被成功抓捕。
目前,通过审讯,我们已经得到了大部分信息,只是缺少些许细节串联。
不过,被关起来的这两天,赵如茵一直没有开口,直到今早,她提出要见你,所以,我们才去食品厂走了一趟。”
事实上,有其他人透出来的信息,就足以给赵如茵定好罪名了,她开口与否,根本无关紧要。
但是,他们公安局又不是革委会,不讲究“屈打成招、肆意捏造”的那一套,再者,考虑到赵如茵最轻也会被下放到农场劳改,他们经过内部商议,最终还是决定,同意她的请求,请徐元来一趟。末了,这位公安同志生怕徐元没听懂他的言外之意似的,直接挑明了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