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(171)
所以,徐元就没让家里人在费心,只说自个儿能解决,但其实,还是打算问问林东正和田家瑞,谁让他们三家的情况大差不差呢?现成的参照例子,直接借鉴经验,才是最省力的法子呐!
果不其然,没有丝毫犹豫的,林东正就给出了正确答案来:
“别说煤炉子的票难弄,也得看对谁来讲呢,我们两家的票都是拖洪刚,找锅炉房的人弄的。
他们那边跟煤厂打交道的次数比较多,弄到票的概率也就大了不少。
洪刚你也认识,虽然隔了好几个月,不知道人手里还有没有闲置着的票,但是,既然人家有门路,估摸着不到两天,票也就能弄到手了。
当然,价钱肯定是便宜不到哪里去,你也知道,一个煤炉子能用上好些年了,所以,一张票,半张大团结,就这,还是人家看在洪刚也在后勤部的份儿上,主动给降了一块钱呢。”
林东正知道,徐元不差钱,但是,该提的事情,还是得提前说清楚的,不然的话,一块、五块,这都是小事情,因此而伤到了几个人之间的情分,可就不大好了。
“成,那我明天下班以后,去问问洪刚,顺便看看,能不能跟锅炉房那边搞搞关系,要是搭上了他的门路,估摸着今年过冬用的煤球就不用发愁了。”
于是乎,三人的话题就又转移到了过冬准备这件事情上。
毕竟,他们仨都是在今年前后脚结婚的,刚组建起来自个儿的小家庭,第一次“当家做主”,难免有些许考虑不周的地方,三个人凑一块儿,倒是能弥补些缺漏。
第95章 亲密
去接曾书瑶下班的时候, 俩人正好遇见了她的同事,刚结婚不久的小两口,难免被打趣了几句。
不过, 从纺织厂出来,徐元却并未急着回去,而是径自把自行车骑到了省城医院门口。
曾书瑶在纺织厂医务室上班,遇上医务室现有条件没办法处理的情况时, 就得开转院单, 让工人来最近的省城医院治疗,所以,对于这里, 她并不陌生。
只是, 看徐元的脸色, 也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地方啊, 曾书瑶不免有些奇怪,出声问道:
“你身体不舒服?还是有认识的人住院了、要来探病?”
原谅她, 短时间内,也就只能想到这两种可能性了。
“咱们俩不是商量过了,这两年先不要孩子吗?这总得做点儿预防措施吧,要不然, 时间长了, 肯定是会中招的。”
徐元拉着曾书瑶站在了墙根儿处, 如是说道,虽然说厂子医务室大半也是有那玩意儿的, 但是, 让曾书瑶一个脸皮薄的女同志去领,未免太考验她了些。
因此, 徐元是一早决定好了,要来省城医院一趟的,从明个儿起,曾书瑶就得骑着自行车在食品厂和纺织厂之间往返了,最方便的时间,可不就是现在吗?
曾书瑶先是愣了两秒钟,随后脸上便染了一抹绯色,她是学医的,要说对那档子事一点儿也不了解,那肯定是假话。
只不过,从领证到现在,也有一个多礼拜了,这两天,他们又是住在钢厂的,今天才刚搬过来,一时半会儿的,曾书瑶压根儿没反应过来,这才会忽略了那件事情。
“行了,别磨蹭了,你赶紧去吧,我就在这儿看着自行车!”这无疑是一个保守的年代,即便是结了婚的夫妻,在大街上牵牵手,可能都会引人侧目呢,所以,站在大街上、就敢提那档子事儿的举动,着实是有些突破曾书瑶的认知下限了。
不等徐元再度说出什么“惊世骇俗”的话来,她便推了徐元一把,如是催促道。
等到徐元走后,这才用双手轻轻拍了拍脸颊,似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、来让微微发烫的脸、温度给降下去似的。
事实上,从57年开始,国家领导人就在正式会议上,提出要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了。
前两年,考虑到当前社会环境的保守风气,领导人甚至还提出,要将计生用品和小册子免费且挨家挨户地主动送上门。
只是,政策虽好,落到实际中,却不见得有多么大的成效,于是乎,计生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过一阵子之后,也就渐渐哑了声。
不过,像医院这样和计生办联系紧密的单位,或许不会主动去宣传,但只要主动来领,医院肯定是有计生用品库存的。
当然,有库存是不假,但每个人能领到的数量肯定是有限的,徐元脸皮还算不上太厚,多磨了两句,也就领到了四个,被他全都塞进了工服口袋里。
进医院里就跟逛街似的转了一圈儿,徐元面色如常地走出来,远远地就看到有个胳膊上挎着个篮子的老大娘、似乎在跟曾书瑶搭话,心下紧了紧,迈着大步,走了过去。
“书瑶!”徐元喊了一声,他走得快,出声的时候,老大娘还没来得及用布把篮子盖严实呢,所以,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,他看得一清二楚。
曾书瑶是在农村吃过些苦头的人,也不怎么注重口腹之欲,看着半篮子的鸡蛋和一斤红糖,虽然知道,这都是好东西,但还是没打算买下来。
倒不是她兜里一分钱也没带,只是觉得,没这个必要罢了,毕竟,纺织厂和食品厂的伙食都不算差,徐家的伙食水平就更不用提了,她和徐元,其实都不缺这几个鸡蛋带来的营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