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(181)
只是, 于静不诉苦,不代表徐元就什么都不懂了,心下叹了口气,越发觉得,他这回专门来送书,是来对了的,毕竟,考大学,已经是于静能抓住的最好的回城机会了。
兄妹俩说着话的功夫,于静把徐元带到了县里的一家国营饭店,她下乡的时候,除了被褥、棉衣这些东西,家里还凑了不少钱和票,也给她带上了。
于静不是个花钱大手大脚的人,那些钱,自然还有剩余的,这会儿点起菜来,也就没见着手软心疼。
等菜的功夫,她才想起来自己最初提的那个问题,表哥还没回答呢,忍不住又问了一遍。
毕竟,出一趟远门儿,可不容易,恢复高考的事情,表哥肯定也知道了,不在家里好好复习,怎么在这会儿跑来找她了呢?
徐元也不再卖关子,把其中一个包袱打开,里面的一整套复习资料就这样摆在了于静面前,让她一时间有些怔愣住了。
“国家已经恢复高考了,我跟你嫂子都打算试着去考一考,要真能上大学,毕业了以后,工作肯定比现在要好。
这些复习资料,是我们俩花了不少时间的,这一套,是专门留给你的,本来想着去邮局给你寄过来,但是,复习时间这么短,真等寄到的时候,估计黄花菜都该凉了。
所以,我今个儿专门请了一天假,跑了这一趟,另外还给你带了点儿有营养的东西,毕竟,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嘛!
吃完饭,我去你下乡的地方转一圈儿,就回县里了,我开了介绍信,今晚住招待所,明个儿一大早,就坐汽车回去了,也不用你送。”
把自己的一番安排说了一遍,徐元将那一套复习资料重新收好,这才听回过神儿来的表妹道:
“哥!你放心,我肯定会好好复习、考上大学的,谢谢你跟嫂子为我这么费心了!”更多感激的话,则是被于静藏在了心底里。
如果说之前,于静心里还有几分怀疑,怀疑自己能不能考上大学的话,那么,在看到那一套复习资料以后,所有的怀疑都被她抛到脑后去了。
倒不是有了复习资料就真的万事俱备了,只是,表哥表嫂这么费心费力地帮她,她却还在这里怀疑犹豫,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状态中去,岂不是太对不起他们了吗?
于静的心思并不难猜,徐元点点头道:“如果想感谢你嫂子的话,就考上大学,回城以后,当面儿把感谢的话说给她听吧!”
短短一个来月的复习时间,和全国那么多人竞争,于静身上的压力是不小,但是,不拼一把,又怎么知道自己做不到呢?
徐元并不愿意在这个时候说一些让她泄气的话,甚至还加重了砝码,让于静觉得沉重的同时,又忍不住对回城后的生活有了更多的期待。
大队上的牛车每天都是固定的时间点来县里、固定的时间点回去,好在,兄妹俩并没有耽搁太多时间,等到了汇合的地方时,牛车上还有两三个空位呢。
徐元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小伙子,自然不可能坐在牛车上、跟婶子大娘们挤做一堆,给表妹使了个眼色,在她坐上去以后,把手上拎着的两个包袱放在了她腿上。
大娘们不认识徐元,但是,对她们大队上的于知青可不陌生,逮着于静一通追问,在得知小伙子已经结婚了的时候,有两个大娘脸上的失望之情都快要溢出来了。
徐元跟在牛车后面走着,只当做自己耳朵不好使,什么也没听见。
说起来,虽然是年轻人,但徐元在财务科上班,从小到大也没干过什么重体力的活儿,像今天这样,徒步走了好几里路的经历,就更是少有了。
好在,于静下乡的田家湾大队总算是到了,陪着于静去知青点放了东西,正好和刚下工回来的知青们打了个照面,徐元脸上带笑,在于静的介绍下,跟众人打了招呼。
伸手不打笑脸人,何况,于静这表哥出手挺大方,不管男女知青,手里都被塞了五颗大白兔奶糖。
因此,撇开日后如何不说,最起码现在,对于徐元希望大家“多关照着点儿我们家于静”的话,大家还是满口答应了下来的。
在于静的带领下,又往大队书记家里去了一趟,这回,徐元拿的是一包烟外加两张烟票。
高考恢复的事情,大队书记自然不会一无所知,知青点里人心浮动,上工也有些态度散漫,这些他都看在眼里,正想着逮个时间好好说一下这件事情呢。
他倒不是要阻拦知青们考大学,只是,知青点里不到二十个人,能考上大学的,又有几个?没能通过高考回城、又不好好上工的,最后没有口粮,这不都是他们大队的负担吗?
明白他的担忧,趁着于静在隔壁屋子和书记媳妇儿说话的功夫,徐元也暗示了一番,如果于静没能考上大学的话,他们家会另找门路,给她找份工作、让她回城的。
所以,最近这复习时间紧张,有时候需要请个假、不去上工的话,还希望书记能“高抬贵手”一番。
另外,知青点地方紧张,晚上看书也不方便,如果书记家里还有空屋子的话,徐元愿意以每个月五块钱的价格租下来,再另交五块钱的伙食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