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(58)
“一想二骂三念叨”的这个说法,现在大家已经不怎么提了,生怕连这样的话都被归到“四旧”里面去,但是对于老一辈儿人来说,这个说法依旧管用着呢。
无须多言,用脚趾头都能想到,会骂徐元的,除了张家人,也没有别人了。
当然,打个喷嚏而已,权当是巧合了,徐元也并不在乎,张婆子在家有没有骂他,管天管地,他还能管到人家里去?反正,只要别当着他的面儿骂,几句话而已,不痛不痒的,他无所谓。
现在天黑得越来越早,怕路上不安全,于晚菊跟徐来福也不打算等到上班的三个孩子回家了,反正,下一次有空再来,或者过年的时候,他们肯定是在家的。
“大哥,那我们就先走了,外面冷,不用送,你快回屋去吧!”于晚菊站在门口,冲着自家大哥说道。
“知道了,你们路上也别耽搁,省得到家都要天黑了。”于志全应声道,随即,拍了拍徐元的肩膀,夸赞道:
“今天的事儿,做得好!果然,元元开始上班了,也确实是长大了呀!”语气里不无感慨。
说实话,要不是于晚菊和徐来福亲眼所见,也很难相信,一直在他们眼皮子底下长大的孙子,竟然成长得这么快,听听今天他说过的话,一套又一套的大道理,把张婆子吓唬得一愣一愣的。
要不是徐元开始上班以后、也是天天回家,他们险些都要以为自己的亲孙子被人“掉包”了呢。
于志全的话让徐元心下一软,没忍住上前抱了抱自家舅爷:“是呀,我已经长大了,可以保护亲人了,舅爷放心吧,等我有空了,再来家里看您!”
徐元做过的那个梦,虽然是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看所有“剧情”的,但由于赵如茵是女主角,整本书大多还是从她的视角出发来描写。
跟徐家是亲戚的于家怎么样,赵如茵并不关心,徐元也就无从知晓,但是,想来肯定是不好过的,亲近的小辈先是被送去劳改,之后又英年早逝,妹子的头发白了大半,徐家从人人羡慕,到人人都想踩一脚,处境的改变,似乎只在一夕之间。
对于舅爷他老人家来说,这样的打击,无疑是非常沉重的。
好在,人生并非一成不变,任何一个选择,都有可能使你走上另一条岔路,而这一次,他也一定会竭尽全力,保护好身边人的!
第38章 过年
入冬以后, 各家各户先前囤的冬储菜,就派上了大用场,不过, 食品厂的职工食堂虽然也腌了许多咸菜,还准备了不少干菜,但是,张嘴吃饭的人也多啊。
要是天天给大家伙儿换着花样做, 还不等过年, 只怕这些腌菜就要被吃完了,所谓“细水长流”,这才是句实在话呢。
所以, 食堂那边, 顶多也就是每个礼拜挑一天, 给大家换换口味, 其他时间,还是萝卜白菜换着来。
不像于晚菊, 先前就囤了些晒好的黄瓜干儿、豆角干儿、茄子干儿,还买了好些粉条,又把徐元拿回来的副食品票,去商店全换了。
其中, 黄豆、绿豆, 是于晚菊打算用来发豆芽的, 另外,她还买了三斤腐竹, 虽然不多, 但也能给家里添个菜。
家里的事情,都由于晚菊操持着, 剩下四个上班的人,主要任务自然就是好好工作了。
当然,对于他们来说,手头上的工作都是早就做惯了的,熟能生巧,不可能会出什么差错,至于徐元,他已经在杨科长的点头下,免了被林东正抽查的这一道程序了。
转眼间,也快要过年了,附近的这些厂子,最近都在忙着采购的事情。
这是个物资供应严重短缺的年代,手里有钱,也不一定能买到东西,所以,每到劳动节、中秋节、春节这样的大节日,都是厂里的采购员最头疼的时候。
毕竟,东郊这一片儿,国营厂子几乎可以用“扎堆儿”来形容了,谁家都有个当工人的亲朋好友,走亲戚的时候,大家聚在一块儿,难免要聊聊厂里发的过年福利。
一攀比起来,哪家厂子好、哪家厂子不太行,这不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吗?压力就这样给到了采购员身上,得是对工人同志们来说实惠的东西,还不能跟去年的重复,种种要求罗列出来,可不就让人头疼得紧吗?
这件事情,跟财务科其实没多大关系,顶多是采购科派人来支取费用,他们做账的时候,能够通过票据,提前知道会发什么过年福利罢了。
食品厂今年的效益其实是相当不错的,饼干系列创造的利润依旧可观,水果罐头在省里其他城市的供销社卖得也相当不错。
只是,八月份的时候厂里开会商议,最终花大价钱拉回来了一条生产线,九月份招新职工经过在其他车间的培养,总算有了一定的经验,那个修建完成的车间,也终于亮相了。
三车间,是专门生产点心类产品的,目前专攻的是酥皮类,据说,这是储厂长从本地一个老字号点心品牌上得到的灵感。
根据馅料的不同,已经开发出了四款点心了,前不久,销售科跟省城的好几家供销社谈成了合作,虽然目前,点心的销量只能说是不温不火,跟一部分人的期待有所出入,但毕竟,已经开始慢慢回本儿了。
总而言之,因为三车间的修建和新产线的引入,在账面上,厂里的效益其实是不如去年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