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零之工具人男配觉醒了(76)
可如果他们觉得,只需要在我们的方案上稍作改动,是我们,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,那咱们可就赚大发了。
远的不说,厂里给的奖励,肯定会更丰厚一些吧,福利房还是个没影儿的事情,但是,提一级工资,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嘛。
说起来,你们不会真的以为,报上去面包俩字,就能拿到那么多钱,还记重大贡献一次、提一级工资吧?这世界上,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儿?
就那俩字,值个最基础的10块钱奖励,也就顶天了。”
林东正和田家瑞面面相觑,还别说,他们原先还真没细想这件事情,只觉得厂里真是太大方了,一个新点子,就能换来提一级工资,这交易,简直是血赚。
没成想,居然是他们想得太简单了吗?林东正实在没忍住,拍了拍徐元的肩膀,夸赞道:“小徐,还是你心眼子多!成,为了那一级工资,我也拼了,该做什么,你尽管使唤我就行。”
徐元:……他其实并没有感觉到这是一句夸赞呢。
当然,林东正的话也不是作假的,他转正有一年时间了,现在是7级办事员,要是能提一级,工资就变成了每个月43元,一个月足足多了5.5元,一年下来就多出了66元,这可不是一笔小钱呢。
至于田家瑞,他就更盼着能提一级工资了,所以,也不继续休息了,直接拉着徐元和林东正,投入到了新一轮的讨论当中。
午饭和晚饭都是在徐家吃的,饭桌上,林东正和田家瑞都对于晚菊的手艺赞叹不已,只是,心里也难免有些不好意思,毕竟,这两顿饭要是放到国营饭店去点,怎么着不得花个五块钱呢。
徐元、林东正和田家瑞都是有正经工作的人,不可能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研发新产品的事情上,每个礼拜也只有周天,才能凑到一起来推进一下事情的进展。
好在,三周过去了,他们的方案也终于从理论阶段,进入到了实践阶段。
说实话,林东正和田家瑞原本以为,他们把这个记载着方案的本子交上去,就算是大功告成了,谁能想到,徐元他不仅要大谈特谈如何做面包,还要真的动手来做面包呢?
面包窑?没听说过,他们最多只听说过砖窑、瓷窑,还得给面包搭个窑?这可真是闻所未闻的稀罕事儿。
不过,这几个礼拜,在讨论及不断修改完善方案的过程中,俩人早就认清了一个事实,就他们俩的脑子,加起来都还不如徐元一个人的好使呢。
所以,想不明白的就别想了,乖乖听指挥就行了,这不,又是一个礼拜天,林东正和田家瑞各自借了一辆自行车,车后座上还绑着两只桶。
徐元则是骑着自家的自行车,同样带了两只桶,仨人一起往郊外去了,具体做什么呢?说句大实话,挖土去了!
第46章 成品
要做面包, 在材料短缺的情况下,垒土窑是最简单方便的,而且, 面包窑对土质没什么要求,这无疑是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的。
不过,徐元他们仨都是城里长大的孩子,哪儿会垒窑啊?最后, 还是徐来福给他们当了指导员。
虽然说, 徐来福自个儿也没见过面包窑长什么样子,但是,他毕竟是在农村吃百家饭长大的人, 仔细一琢磨, 这跟农村用来烤鸡、鱼垒起来的土窑, 应该也没差多少嘛。
根据着徐来福的指导, 徐元三人趁着礼拜天,在他们家那栋筒子楼后面那片空地的角落处, 垒了个面包窑。
这片空地,平时是大家伙儿晾衣服的地方,临近冬季,要存冬储菜的时候, 还会在这里挖菜窖, 其实并不是个垒窑的最佳地点, 但是没办法,徐元他们, 也没有更好的选择了。
同一栋楼的邻居自然把老徐家这些天的动静都瞧在眼里, 徐家四个要上班的人整天早出晚归的,他们逮不着人, 可不就只能问于晚菊了?
虽然说,徐元这是给食品厂出的点子,跟钢厂其实碍不着什么关系,可是,还没影儿的事情就提前嚷嚷出去,对徐元可没什么好处。
而且,钢厂这么多人呢,谁家都有个亲戚,说不定就有在红星食品厂上班的呢,把徐元他们的计划泄露出去了,万一被其他人抢了先呢?
于晚菊可不糊涂,哪怕在徐元告诉他们这件事情的时候,她对这个叫面包的新玩意儿并不是那么信心十足,但是,对着外人,该有的保密工作还是要做到位的。
这不,有人来问的时候,于晚菊就笑眯眯地说道:“其实也没什么大事,就是我想着,家里整天都是蒸、煮、炒的那一套,突然想起来小时候我爸垒过土窑,用窑烤出来的东西特别好吃,就想试一试,也算是给家里人换换口味了。
反正,礼拜天他们闲着也是闲着,垒个窑又不费什么功夫,也不用额外花多少钱,反正,能不能成功还不一定呢,等窑干了,我先烤点儿东西试一试吧。”
还别说,于晚菊的这个理由乍一听,还是很有说服力的,毕竟,整栋楼的人都知道,她爸原来是国营饭店的大厨,于晚菊也有一手好厨艺,连带着徐家人在吃饭这件事情上,都多了些讲究。
不过,在她解释完以后,依旧有人半信半疑,以己度人,为着一口吃的,他们家可是懒得费这个功夫,有那个时间,在家里多歇一歇难道不好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