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风月窈窕(169)

作者: 司雨情 阅读记录

男人的手伸过去预备将她发间唯一的簪子收起,就在这时,帐外传来骚乱的声音,有人在半近不远的地方吼叫了一声楼兰话。

玥公子动作顿住,拧眉转头往那方向看了眼。

就这一瞬间的懈怠,秦乐窈抽了簪子狠狠照着玥公子的脖颈狠狠扎下去,速度奇快无比。

电光火石之间,血光四溅。

秦乐窈这一手下去毫不犹豫,就像一个训练有素的杀手,是奔着要人命去的,若非被手上钢丝绳牵制住她就完整地将人扎透了。

玥公子不可置信地睁大眼瞧着她,颈间的大血洞往外沽沽冒着血泡,他说不出话来,浑身发麻。

秦乐窈飞快地拔.出簪子后疯狂往下来回狠刺,但次次刺不彻底,只有第一下偷袭成功了,玥公子踉跄着往后翻倒,摔了椅子滚在地上,这才狼狈避开。

秦乐窈离他太近了,这一瞬间被飞溅了满脸的血,刺目的猩红映在她冷白的皮肤上,面目狰狞得好似索命厉鬼,她双手还握着那支染血的簪子,死死盯着他,一边大力挣扎着,想要挣脱手上那钢丝绳的束缚。

她动静太大了,看着吓人,玥公子知道自己刚才那软钢丝没打死结,说不准什么时候就被挣脱了,赶紧踉跄着想往外跑。

大量的失血让男人脚步沉重拖曳,他想大叫引来外面人的注意,但喉管受伤发不出声音来,只能一手按着自己脖子上的血洞,一手拼命拉动门栓。

那边的秦乐窈见他想跑,不管不顾地挣扎着,她男装的扮相头上就只有一只素簪罢了,此刻披头散发着,如此不要命的动静终于是松动了桎梏的软钢丝,秦乐窈发疯般地冲出去,循着血迹追在男人后面。

营长外面似乎是被梁军奇袭了,此刻到处都是骚乱声,远处校场更是火光冲天。

玥公子受了伤跑不快,秦乐窈被绑着手也跑不快,二人就这么一前一后地你追我赶着,终于是玥公子率先拉住了一匹受惊跑出的战马,颤颤巍巍地翻身爬上去。

秦乐窈气急败坏地尖叫一声发泄情绪。

正好这时天外一支羽箭飞来,也不知是从哪个士兵手上射偏的,她立刻跑过去拔了起来,以箭头将自己手上的绳索割开,然后向着玥公子哒哒而去的方向大步追过去。

玥公子伏在马上,血液不断流失着,他意识涣散间觉得自己快死了,只能尽力让马儿往人多的地方跑去。

杀了那个疯女人。

他要把这个疯女人碎尸万段。

营地已经成了一片火海,被梁军冲散的士兵惊慌失措忙着逃命,迎面一队铁骑冲来,看见了前面的火光映衬下,一个样貌绝美的女人长发披散满脸猩红血迹,眸光中尽是狠厉,仿佛从地狱中来。

为首者心里发怵,长刀向前用楼兰话大声嚷嚷着,正要加速踏过那女人身躯,便在此时箭雨袭来,羽箭倏然入体,无数名士兵就这么眼作铜铃大,僵硬着摔下马去。

受惊的战马失去了原先的轨迹四散奔逃,秦乐窈跑猛了筋疲力竭地伏腰喘着气,听见后方传来赫连煜慌乱的声音喊着她的名字。

铁血将军跳下马去大步冲上前拉住她的肩膀,见人竟然浑身是血,赫连煜这辈子没有经历过如此心跳骤停的时刻,“你受伤了?”

两人都没有时间去询问解释为什么对方会在这里出现,秦乐窈一手攥着染血的簪子,冲着玥公子逃跑的方向急切告诉他:“楼兰人里面有个卖国的汉人将领,他伤在脖子他跑不远!!”

兵荒马乱之间,秦乐窈甚至还想不管不顾地再往前追,被赫连煜一把抱住,“前面有兵乱,别乱跑,这里交给我。”

男人迅速检查一番她身上没有明显的大伤,招来副将将她托付:“带我夫人去安全的地方。”

“是!”

然后赫连煜重新翻身上马,领着剩下的士兵浩浩荡荡往前追去。

这场大火一直烧到了将近天明。

秦乐窈裹着毛毯坐在梁军临时搭建的营地中,她仍然披散着头发,不肯回营帐休息,就端着一杯早就放冷的茶,握在掌心里,坐在那,眺望着那冲天火光的方向怔怔出神。

她在等一个结果。

第一缕天光冲破云层的时候,营外传来振奋人心的捷报,梁军大败楼兰狗,一鼓作气撵了十余里地追缴余孽,将对方生生逼进巨蟒山深处,大获全胜。

秦乐窈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,感觉心里一直揪着的那根弦,终于是被松开了。

两行热泪从颊边滚下,这是一种相当难以言喻的情绪寄托。她心里相当清楚,如此兵荒马乱的时候,没人能真的注意到那玥公子的死活,尤其赫连煜作为主将,要顾及的事情太多,根本没可能太多分神。

所以她将这满腔的愤懑不甘,寄托于战事。

楼兰人输了,就是那个禽兽输了,他将如丧家之犬被赶出大梁。

秦乐窈捂着自己的脸,满脸的泪痕滚落,很多年没有过这种酣畅淋漓的畅快感。

这场楼兰与大梁之间的拉锯战,从端州夜袭一役开始,局面被全盘扭转,梁军一路痛打落水狗,追回了丢掉的数座城池,将楼兰军队驱赶至雁门大关,再联合北疆部队一同围剿,彻底将敌人赶出了大梁地界。

颠沛流离的难民们得到大捷的好消息,个个激动得热泪盈眶,梁帝迅速拨下圣旨,派遣各地州府井然有序开放官道和水道,将流民安然送回原驻地,又再大开国库拨粮拨款,安抚遭受战火牵累的无辜百姓们。

此战可谓伤亡惨重,是大梁近十年历史上死伤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,尽管过程曲折崎岖,但大梁铁骑最终得以保卫山河,史官为其记下了浓墨重彩的一大笔,尤其扭转战局的那场战役,史称:夜斩楼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