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有酒家(173)
老头看着肖克岚点了点头:“好好好,来快坐,我给你们拿梨去。”
抵挡不住老伯的盛情邀请,肖克岚和孙锦语过去坐到门口的小凳子上。
不一会儿,老伯拿着一个小竹筐出来,里边四五个大梨。
“来尝尝,我刚洗好的。”
肖克岚:“多谢老人家,那我们就不客气了。”
父女俩大口大口地啃起梨子来,这梨子个头大,水分足,味道也香甜。
吃了几口,肖克岚发现老伯只是坐着看他们吃,一脸慈祥的笑容。
“您怎么不吃啊?”
老头摇了摇蒲扇叹道:“想吃,可惜牙咬不动了。”
肖克岚看了看这果园子,还有许多梨挂在树上,这果园不大,不到一亩地。再看看身后的老屋,仿佛没有别人。
“老人家,这里就你一个人吗?你的儿女呢?”
“我就一个儿子,当初嫌种梨辛苦,利润微薄,上江宁做点小买卖去了,只有过年那几日带着媳妇和孩子们回来。”
说起家人的时候,老伯脸上依旧带着笑容。
肖克岚暗想:难怪这几个孩子这么喜欢来老伯这里摘梨,这换作别家果园,早赶他们走了。
“您怎么不跟着儿子去江宁,一个人在这里多寂寞?”
老伯连忙否认道:“我那儿子也这么说的,可我不这么觉得。算下来还有三年就八十了,我几岁懂事起就开始跟我祖父种梨,这园子里的梨树,那都是同我一块儿长大的。每天看看这些果树,还有大黄陪着。等到果子丰收的季节,天天还能看到这些小娃娃们来摘果子,哪里来的寂寞?我种了一辈子的梨,叫我离开这里,还真舍不得。”
第101章 两个太阳
屋舍旁边还有一小块菜地,里边萝卜、茄子、青笋、白菜一共十来种蔬菜,每种都不多,都是老伯种来自己吃的。
只是如今七旬的高龄,这几年梨子成熟后,摘起梨来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。
正说着话,来了两位中年男子。
“于伯,我来摘点梨。”
一位男子拿着一个大麻袋,另一位过来到老伯前面,给了一两银子放桌上,转身到园子里摘梨。
老伯跟肖克岚说道:“我这身子骨算是硬朗的,不像儿时一起的玩伴,大多都去了。这两年爬树腿脚不利索,这梨利润微薄,雇人来摘梨,到头来还赚不上给人的工钱和给官府赋税的钱。干脆让人自己来摘,收点小钱。若是小孩子来吃,分文不取,总好多让它们都烂在树上。”
在果园里待了半晌,临走肖克岚把半吊钱拿出来。
老伯不肯收:“快拿回去,几个小娃娃能吃多少?他们跟我曾孙子一般大,我还盼着他们来呢。”
肖克岚后退一步拱手道:“您就收下吧,只这一次,往后孩子们还要常来,您可别嫌他们吃太多了。”
老伯犹犹豫豫地把钱手下,并说道:“那说好就这一次啊。”
见父女俩要走了,老伯又进屋给孙锦语拿了两个梨:“小姑娘,想吃梨了就来找爷爷,把你两个侄子也叫来。”
孙锦语一手抱着一个大梨,笑着点头答应。
回去的路上,孙锦语抱着梨喜滋滋地说道:“爹爹,那个老爷爷人真好。”
肖克岚想了想,轻轻摸了下女儿头顶。
“老爷爷把他辛辛苦苦种的梨给你们吃,下回再不能空着手去了。”
孙锦语:“啊?那我要先去找娘那点银子吗?就像方才那两个大叔那样?”
肖克岚:“爷爷不收你们的银子,下次你也带自己喜欢吃的东西去,跟爷爷换梨吃好吗?”
孙锦语想了会儿:“娘前日买回来的甜瓜还有一个,明天我给爷爷带着去。”
肖克岚笑了笑:“爷爷老了,牙不好,吃不了那么硬的瓜。”
孙锦语又低下头沉思,“那……糖糕怎么样?甜甜软软的,爷爷肯定能吃。”
……
坪山的火烧了三天三夜,半座山都化为了灰烬。又逢一场久违的大雨,义贤庄的位置找出几具白骨来,还有一具小的,八成是卓天曜他儿子。
这场火来得蹊跷,好几条人命就这么没了。里头还有秦扶谊的侄女,前阵子老夫人病才好些,听到这个噩耗,人又卧床了。
一场大雨过后,气温骤降,人们一夜间换上了厚袄棉衣。
孙秀娥昨晚看账本睡晚了些,今早多睡了会儿,一起床打开房门,寒冷的北风直接往袖口里灌,冷得打了个哆嗦,赶紧跑回房添衣服。
她昨晚也冷醒了,起来去给女儿加了床被子,把窗户关上。没想到今早起来更冷了,这仿佛一下子进入冬月。
穿好衣服到西屋把孙锦语叫醒:“快起来,上学要迟到了。”
孙锦语裹着被子坐起身来,眼睛还惺忪迷糊着,打了个哈欠说道:“娘,昨晚好冷呀。”
孙秀娥一边扯下她身上的被子叠上,一边说道:“这天儿也不知怎么的,今晚我把炭火炉给你出来,晚上烧着炭,睡着就不冷了。快起来,自己找衣服穿,穿厚点,别受寒了。娘给你做早饭去。”
孙锦语找了一身棉衣穿上,赶紧梳洗完到厅堂上吃饭,这时肖克岚也拿着书坐在了饭桌前。
吃过了早饭,孙锦语背上书囊去学堂,走出门来,感觉阳光射得晃眼。抬起头来,对面房顶上透过来两束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