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有酒家(202)
石慧莲一边哭一边流泪,王婉儿在她怀里,一脸懵懂也不敢动弹,不明白姨母为何事伤心。
丁月梅把水端到桌边,安慰道:“姐姐别太伤心,自己也要注意身子啊。”
石慧莲抬起一直袖子抹了抹眼泪,另一只手依旧紧搂着婉儿,哽咽道:“我就这一个亲妹妹,爹娘都去得早,养她长大,送她出嫁,只为能给爹娘一个交代。这日子没过几年,怎么就先走了?”
没过多会儿,杜南秋回来了,在院子里没看到王婉儿,只听见堂屋里有哭声的说话声。
“月梅姐,婉儿呢?”她走到堂屋里来,看到座上一位妇人抱着婉儿哭,一下子愣住。
正当杜南秋想问这是何人时,丁月梅指着妇人对她说道:“南秋回来了,你慧莲表姐来了。”
石慧莲哭声顿时停住,抬起头来。
杜南秋缓缓跨进门,她已经十多年没见石慧莲了,记忆里的石慧莲还那个年轻秀丽的采茶姑娘。而眼前这位衣着朴素的村妇,脸色蜡黄,发丝略显蓬松凌乱,烛光下还能看到脸上浅浅的皱纹,瞧着像是四五十岁了。
石慧莲也看了许久,才认出杜南秋来,上次见还是个小丫头。如今也出落成一个大美人,像是戏台子上的仙姑一样,一袭胭脂色薄纱罗裙,妆容精致妩媚,这若是在大街上碰见,她都认不出来了。
两人还在相看愣神中,王婉儿挣脱开姨母的手下来,张开双臂朝着杜南秋奔过去,兴奋得喊着表姨。
石慧莲缓缓走过来,看到杜南秋已经眼含泪水,四目相视一瞬,两人相拥痛哭起来。
王婉儿看见表姨也哭了,心急了一会儿,也跟着哭起来,丁月梅将她抱到一旁。
多年未见的表姐妹重逢,心里说不完的话,道不尽苦楚。
石慧莲哭完妹妹和王婉儿,又哭东方晔。
那年她收到东方晔的家书,说要随秦少将军西征,等打完这一仗回来就向秦扶谊请辞,回老家陪父母妻儿。
结果人没等回来,若不是杜南秋的信里说西征的人都阵亡,她还不知自己丈夫已经战死沙场了。
以前东方晔还在,每三个月写一封家书,里面还有一张银票,虽然不多,但是能保证他们一家三代五口人的吃喝。
东方晔之前还给老人置了几亩地,两位老人无法劳作后,石慧莲把地租出去,收的钱还能给二老看病吃药。
前年底把地收回来,石慧莲白天下地干活儿,夜里操持家务、伺候二老汤药,从早忙到晚。儿子快十八了,地里的活能帮衬些。姑娘也懂事,从学堂回来帮着做饭,打理家事。不然担子全在石慧莲身上,只怕自己快熬不下去了。
“原本信里得知慧英生下孩子撒手离世就想过来的,可家里老的老小的小,公婆一直在病中,相公的事,我都没敢告诉他们,就怕他们知道了难受。年初的时候,婆婆扛不住了,临走前还在念着她那二十年未曾回家的儿子。”
说起这个,丁月梅也想起肖宴,眼泪禁不住流出来。
已经三更,王婉儿在丁月梅怀里睡着了。
看着表姐妹两个还在抹泪诉苦,丁月梅把王婉儿抱到房里睡。
她把床榻上的三郎往里边挪了挪,用衣物垫做小枕头,把王婉儿轻轻放上去。
坐在床边抹了抹眼角,今日看到石慧莲的模样,不敢想象这几年在益州吃了多少苦。
翌日,杜南秋她想留下来陪表姐,但最近被管妈妈盯得紧,还是天亮去了仙乐楼。
早上吃过饭,石慧莲和丁月梅把家里收拾了,带着三个孩子一块儿出城。
来到石慧英的坟前,石慧莲又是大哭一场。
身旁丁月梅劝着,旁边虎子、三郎和王婉儿站成一排。
……
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,石慧莲在临安待了十来天,打算回去了。
她这一趟来,一是想来拜祭妹妹,二则是想把孩子接走。
王婉儿没了爹娘,在这世上当属她这个姨母最亲,养育孩子便是她的责任。
但这事杜南秋和丁月梅都急了。
这些日子相处下来,知道石慧莲在益州过得不易。王婉儿原本体弱多病,过去且不谈水土服不服,这么小的孩子更是给石慧莲添了个累赘。
杜南秋日日守着这个孩子,把她当亲生的一样看待,这突然要把孩子从她身边接走,她是舍不得的。
丁月梅也舍不得,原本就想着养在家里,等她及笄后,便可以过门给三郎做媳妇了。益州离这里路途遥远,婉儿真的过去了,到时候亲事可没这么好办。不像在这里,那道门出,这道门进。
第118章 面
别说杜南秋和丁月梅不想王婉儿走,虎子也不答应,王婉儿几个月的时候他就背着。
虎子今年八岁了,丁月梅想送他去学堂念书,他不肯去。巷子里那些大孩子总爱欺负婉儿,他不在婉儿又挨欺负了怎么办?
杜南秋每天夜里回来,都在劝石慧莲把婉儿留下。
石慧莲无奈叹道:“这几日我看这街坊里的人,看婉儿没一个顺眼的。听月梅妹子说,当日他们还想把这孩子烧死,这我怎么能放心独自回去?家里虽然清苦,但总有她一口饭吃,哪怕是再让我夜里给人浆洗衣服,也必定会将她的身子养好。我知道你也是个心善的丫头,但你当下最要紧的是赎身,也怪表姐无用,这事不能帮扶你。尽快赎身出来,再找个寻常人家嫁了,你这要是还带个丫头,怎么好说亲呢?婉儿以后还是跟着我吧。你要是赎了身,想她了,就来益州看看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