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安有酒家(236)
加上虎子和三郎一块儿,四个人慢慢悠悠地出城往桃花山去。
三月里出来踏青的人挺多,孙锦语和虎子还带了风筝来,两人在草地上放起风筝。
三郎看了会儿桃花和风筝,倒是对路边的一些杂草感兴趣。因为在山上,杜南秋她怕走丢,一直跟在后边。
过了半晌,孙锦语和虎子收了风筝找不到杜南秋和三郎,喊了几声后,三郎双手各握了一把草跑着回来。
“诶,秋姨呢?”
三郎回头望了一圈,他记得杜南秋好像是跟着他的,只是多会儿没注意,人不知哪儿去了。
太阳快落山了,山上的人也越来越少,都要回去了。问过路人,都说没见到杜南秋。
第137章 许四海
天色渐晚,仍然没见杜南秋的踪迹。
虎子让孙锦语先带三郎回城报信,他自己再留下来找找。
三七乡下家里送来新鲜的羊肉,今早上才杀了送来的,想着给杜南秋拿来些,知道她不做饭,直接拿给丁月梅。
正要回去,孙锦语和三郎回来了。一听杜南秋失踪之事,众人内心惶恐不安。
活鲜鲜的一个人,不可能就这么消失了。他们在桃花山半山腰一处草坪上玩,三郎一个五六岁的大孩子都没事,一个大活人怎么还能不见了。
此事蹊跷,三七打算去告诉姚通判,报官寻人更快些。
孙锦语也说要去带路,丁月梅跟大郎叮嘱道:“带着三郎洗了睡,虎子要是回来叫他好好在屋里待着,大晚上别乱跑。”
此时天已经黑尽了,几人正准备出门时,管妈妈气喘吁吁跑来了。
“出事了出事了。”
众人皆是一惊,这人除了来找过几次杜南秋,就没到祠堂巷来过。
管妈妈缓了缓气,扶着大门说道:“刘奎……刘奎把南秋抓走了,籍契和身契都让他拿走了。”
三七:“又是你再作怪!你不是答应我家公子把南秋姑娘留着吗?怎么还能把籍契给刘奎?”
管妈妈脸色逐渐委屈,无奈说道:“我也没办法,今早他拿刀架我脖子上,我……我我我不敢不从,这不是给你来报信了嘛。”
三七哼了一声,让孙秀娥他们别着急,他去找姚通判,随即跑出了门。
孙秀娥指着管妈妈骂道:“你是不是收他钱了?早干嘛去了?今早刘奎找的你,这都天黑了你才来报信,早干嘛了?”
管妈妈不吭声,她的确是特意晚些来告诉他们,她怕又坏了刘奎的事,到时候又找她算账。再来一出,只怕是明都保不住了。
城外虎子没找到杜南秋,一看天都黑尽了,赶着回城,一路跑到城门处,还是晚了一些。
城门已关,他心里着急,围着城墙走,想看看有没有同样晚归的人。
绕城走了大半圈,人没见这一个,忽然觉得尿急,就在城墙根找个荒草高的地方解决一下。
快尿完时,发现不远处一团黑黑的,尿完提上裤子过去瞧。周围杂草茂密,长有半个人那么高了,拨开杂草一看,原来此处有个地洞。
这城墙里边像是城东南那一片,还不知这洞过去是否真的能到城内,虎子别无他法,立马钻进去试试。
一刻钟后,虎子从洞里出来,靠着墙边大口喘气。
这洞太长了,许是久了没人钻,也没有狗和老鼠,最底下积了些石子和泥土,差点过不来。
虽然殿试不必担心落榜,但肖克岚看到自己会试的名次,希望能再搏一把,好在往前面挤一挤。
到会馆里听考生们闲聊,听闻现下浙江候补的进士有八十三名。一个个唉声叹气,都道这殿试能过,就是不知何年何月能分配到官职。
四月殿试,肖克岚和花岱延进宫参试,把王婉儿托给柳兰生照看。
领着一个五岁的女娃,柳兰生一时不知该去何处消磨时间。考虑了片刻,干脆就在茶馆里等着这两人出来,还能听听书。
这个时候茶馆里坐满了会试落榜的举子,都想瞧一瞧今年的一甲将会是哪三位,有同样等着好友考完试出来的人。
今早殿试考生是卯时开始到宫门入场,肖克岚和花岱延寅时两刻便起床,王婉儿自然也跟着起个大早。坐到茶楼里来,便打起了哈欠。
“困了?”
经柳兰生一问,王婉儿立马停止了腰杆坐着,摇了摇头。
上楼的时候柳兰生还在隔壁早点铺子叫了点吃食,不一会儿便送了上来。一碗面,两个肉饼,还有一小碗糖粥。
王婉儿吃了大半碗糖粥,还有一个肉饼,肚子吃饱了,也不觉得困了,就乖乖坐在旁边玩布偶娃娃。
中午也是在茶馆里吃的,王婉儿没吃多少,眼皮子实在撑不住了。
想着肖克岚他们过一两个时辰就要出来了,这会儿带她回去歇息也不合适。拼了两把椅子,中间还加了凳子放在一旁,再找伙计借了张毛毯给她盖着睡。
酒足饭饱,正午时茶楼里说书先生也歇息去了,挨着几张桌子,人也都犯困趴在桌上打盹儿。
柳兰生虽然也困,但他不敢睡。他要是睡着,一会儿王婉儿让人给抱走了,还没法跟花岱延交代。他一边喝茶剥着花生,一边还在回味今上午听的《关于单刀赴会》。
不知过去多久,困意朦胧时,忽然感觉有人走近。